甘孜日報 2018年01月02日
■葛瑞源
有一種經(jīng)典,,叫做傳承,。對于我們炎黃子孫來說,大年三十這個日子是再經(jīng)典不過了,,站在中國的這個時空節(jié)點(diǎn),,它的足跡,,在時光中永不磨滅。
大街上的人一天天多了起來,,街道兩旁的路燈桿上及樹枝上掛滿了中國結(jié)和紅燈籠,,許多單位,、學(xué)校、商場的門前也飄揚(yáng)起了五星紅旗和各色彩旗,,商店里的商品比平日豐富了許多,,每個人的臉上也盈滿了喜氣……哦,年就要到了,。大家都在不約而同地談?wù)撝?,都在滿心歡喜地迎接著年,都在充滿憧憬地期待著年,,都在滿懷祝愿地祝福著年……年味已注入人們的生活,,已沁入人們的心脾。
年作為一種傳承,,一輩接著一輩地過,,一年接著一年地過,狗承雞,,豬承狗,,鼠承豬,牛承鼠,,虎承牛,,兔承牛,龍承兔,,蛇承龍,,馬承蛇……一年一年像流水一樣將一個個平凡的歲月傳承下去。年傳承了祖先的風(fēng)俗,,年傳承了父輩的夢想,,年傳承了自己的祝福,年傳承了兒孫的企盼,。
按照傳統(tǒng)民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便開始過年了。臘月二十三叫小年,,要供奉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來保平安。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每天更是數(shù)著過: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過了年之后,,每天仍然都有新內(nèi)容: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烙餅攤雞蛋,初四在家吃折籮,,破五開張聽喜歌,,初六上街把窮扔,初七街頭看后生,,初八順星初九蠶,,初十祭石保平安。過年之前,,要搭彩門,、寫春聯(lián)、掛窗花,、貼年畫等。除夕之夜,,要守歲,、吃團(tuán)圓飯、發(fā)壓歲錢,、燃放鞭炮等,。過年的時候,將“?!弊值怪N,,意為福到了;要蒸年糕,,意為年年高,;家中要有魚,意為吉慶有余,;用柏樹枝穿柿子,,意為百事順意;即使損壞了物件,,也被稱為歲歲平安……總之,,年這個節(jié)日,,承載了炎黃子孫太多太多的希冀。
日子是一天接著一天過的,,年是一天連著一天積攢起來的,。我們辛辛苦苦積攢了365天,便成為一個年,。試想,,若是日子總是這樣沒頭沒尾地往下過,那也太平淡無趣了吧,。幸好,,我們有年。過去的一年結(jié)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是多么值得祝賀啊,!于是,,那一聲聲“過年好”無處不在,親人情,、朋友情,、同學(xué)情、戰(zhàn)友情,、同志情,、鄰里情等各種情誼被宣泄的淋漓盡致。
對于炎黃子孫來說,,無論你走到哪里,,過年永遠(yuǎn)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這是刻烙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東西,,不是所能丟棄的東西,是想改變都無法改變的,。年作為一種非常隆重的儀式,,只有過完了年,我們才煥然一新,,只有過完了年,,我們才生機(jī)勃發(fā)。所以,,人們總是盡量回家過年,,那條擁堵的春運(yùn)之路顯示了炎黃子孫對年的熱戀,是一個難解的結(jié),。即使回不了家的人,,也會在異地傳承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年俗,,遙寄鄉(xiāng)愁。
在歲月的長河里,,年作為一種傳承,,決不僅僅因為這個日子比平時特殊和特別,更在于它足以令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經(jīng)歷更多的積淀,,心存更多的夢想,,感受更多的美好。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