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13日
■潘凱雄
當居然需要為閱讀而鼓與呼,,這個社會是有問題的,;
當讀書變得嘈嘈雜雜,這樣的閱讀是有問題的,;
當深度閱讀近乎成為一種奢侈品,,這個時代是有問題的。
回想起來,,我的青少年時光有10年是伴隨著浩劫年代度過的,,即使是在那個文化短缺,、讀書無用之風彌漫盛行的荒唐時代,沒有任何號召,,更談不上什么強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依然是削尖腦袋挖空心思地找書看,哪怕是沒頭沒尾不知書名為何的殘書破書也照樣如饑似渴地傳看,;
回想起來,,我們那時候只要找到可看之書,立即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廢寢忘食起來,,時光倒錯,、昏天黑地是常態(tài),無論平日里如何淘氣,,到了那個時刻就只剩下兩個字兒:安靜,。
憶往事絕無今不如昔之嘆,而只是想說閱讀本是正常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安靜的讀書本是閱讀的常態(tài)和最有效的汲取,。
安靜之美其實何止于閱讀。仔細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嘗不是豐富的安靜,?只是這又談何容易,。莎士比亞曾經對那種張揚的生命狀態(tài)發(fā)出過這樣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空無一物”,。擺脫了塵世間虛名浮利的誘惑才有可能靜得下來,,而擁有了心靈與情感的寶藏才可謂之豐富。步入這樣的境界需要人生的歷煉和閱讀的滋養(yǎng),;而這種滋養(yǎng)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靜的閱讀,。閱讀本質上就是個人最為私密的行為之一,如同飲食男女,,他人無可替代,。當你打開一本本不同的書籍,就如同進入了一座座不同的城堡,,遠離塵世間的喧嘩與躁動,,安靜下來你就是這些城堡中的君主,外人無法進入,,惟有書中的人物供你調遣,、書中的聲音供你傾聽、書中的思想任你評判,,一頁一世界,、一書一宇宙。有了這樣的安靜,,閱讀才能直面本心,、讀出本我,,在寧謐與安靜中,獨享這份書香,。
閱讀本質上還是一次次的邂逅,、一次次的交鋒和一次次的對話。安靜下來打開一本書,,千年的先賢怪才,、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與你不期而遇,你可以與之竊竊私語,,唇槍舌劍也無妨,;安靜下來打開一本書,春光撲面,、秋風撩人,、山色湖光、人間百態(tài),,閑庭信步,、好不逍遙;安靜下來打開一本書,,頭腦風暴,、靈魂蕩滌、情感唏噓,、紛至沓來,。如此往復循環(huán),每當你合上一本書,,你就不再是開卷時的你自己,,如同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也不能兩次打開同一本書,。
在這樣安靜的閱讀中君臨大地、邂逅人世,,閱讀就會上癮,,成癮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大上”,。
安靜的閱讀首先是一種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與讀什么無關,所謂“開卷有益”,、所謂“博覽群書”,、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與安靜的閱讀從來都不是矛盾的對立,;這樣的狀態(tài)與閱讀的工具和媒介無關,,無論是紙介還是數媒,,無論是整體還是碎片。讀總比不讀好,,讀點什么總比什么都不讀好,。
安靜的閱讀更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的抵達自然需要時間,,一旦抵達了,,讀什么、如何讀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什么當快讀,、什么當慢讀?什么可不讀,、什么必須讀,?諸如此類的問號屆時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云散。
安靜的閱讀與安靜的研究,、安靜的寫作和安靜的出版從來都是互為表里,、相得益彰。這一切從來就不是熱鬧與風光所能成就,,安靜下來研究,、安靜下來寫作、安靜下來出版,,才有可能誕生好讀物,,而安靜下來閱讀才能品味出讀物之好,鮮花與禮炮,、金錢與地位永遠換不來好的讀物與美的閱讀,。社會可以熱熱鬧鬧地為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氛圍,,社會可以轟轟烈烈地倡導以閱讀為榮,、不閱讀為恥的風尚,但社會之于閱讀所能發(fā)揮的任何作用終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變閱讀終究是個體行為與選擇的本質,;社會為閱讀所做的一切熱熱鬧鬧與轟轟烈烈都是為了回歸最終的安靜。
會有那樣的未來嗎,?人類的文明不再需要通過閱讀去延續(xù)和傳承,,人類的智慧不再需要通過閱讀去積累與豐富,如果真有如此時刻,,那也一定是人類生生不息的閱讀所換來,,而在那一刻來臨之前,閱讀不死,,安靜的閱讀永存,。
靜下來,、讀進去,快樂與幸福長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