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9月27日
挖山藥,, 累死人,, 側(cè)邊掛的是買路錢。 —— 《口溜子》
■龔伯勛 文/圖
郎到灶臺前, “鍋圈子”令他饞,。 阿妹眼睛尖又尖, 有心留郎吃早飯,。 隔壁小伙偷眼看,, “有你啥相干!,?” ——《戀郎歌》
舊社會,,山民的日子終年泡在苦水里。正如一首古老民歌唱的那樣:“棒棒一響,,眼淚長淌,;交了租子,鍋兒吊起,?!?/span>
沒有吃 ,“鍋兒吊起”那能行???山民們只好上山討野菜、找野食充饑,。山藥和一種叫茆的野生塊根植物就是其首選,。
山藥和茆,,一般都長在亂石窖的石縫中,挖采十分艱巨,。所以說“挖山藥,,累死人!”
那“側(cè)邊掛的是買路錢”,,到是尋找山藥的最好標(biāo)識,。山藥成熟了,會長出長長的藤蔓,。那藤子多纏在周邊小灌木的枝桿上,。此時山藥的藤葉間會結(jié)出一串串似小銅錢般的“榆錢”。挖山藥的山民苦中尋樂,,戲稱這是掛的“買路錢”,。找到“買路錢”也就找到了山藥。
山藥可入藥,,是中藥中的“補品”,, 一般食用不會出問題。那茆就不一樣了,,常發(fā)生茆“鬧人”(中毒)的事,。原來,這茆含有一種生物堿,,所以必須煮熟,、煮透,去掉那“鬧人”的東西才較安全,。同時,,與之伴生的還有薯芋之類的野生塊根植物,誤將薯芋當(dāng)作山藥或茆煮來吃,,也會出事,。
在“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曾受命到魚通區(qū)時濟(jì)公社一個叫叫雞溝的生產(chǎn)隊“幫助”隊里的食堂“安排生活”,。食堂早已斷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辦法把玉米殼加堿反復(fù)煮,,然后在石窩子中搗呀搗,淘出一點兒糊糊樣的東西,,可沒點糧食味兒,;再就是將玉米糊糊搗爛推細(xì),放在大蒸籠上蒸,,蒸呀蒸,,燒干了一鍋水又一鍋水,,無論再怎么蒸,那東西還是難以下咽,。食堂無飯可打,,社員們只好自個想辦法找“代食品”了!于是,,上山挖茆挖山藥又“熱起來”,。我們工作組也只能跟在社員身后,自尋“代食品”,,學(xué)會了挖山藥,、挖茆的一些知識,過了幾天“靠山吃山”的日子……
“鍋圈子”和“豆泡子”
早年,,行走大小魚通,,說起那些地方美食,著實令人難忘,。單說那常吃不厭的“鍋圈子”,,就令人垂涎。
魚通地方氣候相宜,,出產(chǎn)小麥,。新麥子一打出來,人們便忙著磨面嘗“鮮”,。麥?zhǔn)占竟?jié),,也正是各種瓜瓜、豆豆和洋芋成熟的時節(jié),。主婦們忙摘來幾筲箕洋芋,、瓜瓜、二季豆時令“活菜”,,洗凈后幾刀切好,,放些豬膘油,下鍋翻炒,,滲入水慢慢烘煮,;接著就把事先“醒”好的麥子面揉磋成手脛粗的一個長條子,緊貼鍋邊圍一圈,,將鍋蓋蓋嚴(yán),。下面的洋芋、瓜瓜,、二季豆烘好了,,緊貼鍋邊的“鍋圈子”就熟了。鍋蓋一揭,,頓時鮮香撲鼻的這“一鍋煮”的“癆食子”,,就誘得人滿口饞蟲兒直涌,。
這時,主人先鏟一小筲筲開花開朵,、烙起一層黃酥酥又香脆脆的鍋粑的“鍋圈子”往小桌桌上一擱,,再在每人面前放一海碗湯汁濃香的洋芋、瓜瓜,、二季豆,,剎那間,只聽得一桌子嘻哩呼嚕的吞食聲,。
對這桌“食客”來說,,套句時下的“時髦話”,這真是過了回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癮,。
再若將這麥子“鍋圈子”換成玉米“水粑子”,,又別是一翻滋味。這玉米“水粑子”也有講究,,一般是將已收漿飽米的玉米棒子搬下來,,摳下籽籽,磨成漿,,擠干水分,,團(tuán)成粑粑貼在鍋邊,與鍋中的洋芋,、瓜瓜和二季豆一起烘熟,。一個個有層鍋巴的“水粑子”,酥脆爽口,,十分誘人,。當(dāng)?shù)厝私羞@為“刨新黃”。
更講究的是,,將黃豆磨成漿,,與“刨新黃”的新玉米面合在一起,貼出來的“水粑子”更是又甜又脆又香,,當(dāng)?shù)厝藢⑺凶觥岸古葑印别x饃,。
“鍋圈子”也好,“豆泡子”也罷,,只是魚通地方的種種美食之一,。我們便總結(jié)出一句話:“常在魚通走,美味不離口,。”
陳油攪團(tuán)
在大小魚通地區(qū),,山民們有不少古老而特有的飲食習(xí)慣,。那臭油酸湯玉米面攪團(tuán),,就別有一翻滋味。
何謂臭油,?就是山民們將殺好的肥豬,,去除內(nèi)臟后,拴好四蹄,,連皮帶肉,,掛在灶臺上邊,任其煙薰火燎,,讓它慢慢的發(fā)酵,。道理跟內(nèi)地人做臭豆腐一樣。天長日久,,豬皮包裹起來的一腔東西,,就變成了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油”,。至于做這東西,,是否還有什么過筋過脈的絕招,沒有細(xì)考,。
山民們多以玉米為主食,。“攪團(tuán)”就是一種吃法。
那“攪團(tuán)”的做法,,就是將玉米面先用溫水調(diào)好,,再放入鍋中,滲上水,,在文火上慢慢攪成一鍋熟透,、可用筷子挑年起砣砣的玉米糊糊即成。
在打“攪團(tuán)”的同時,,主人就要燒好一鍋酸湯,。
將“攪團(tuán)”和酸菜湯分別舀起來端到桌子上,接著就是在灶臺上邊挖一瓢臭油倒在碗里擺上桌,,就可開飯了,!
食客們,各自舀一大海碗酸菜湯,,挑些臭油放在酸湯中攪勻,,再挑些攪團(tuán)放在碗中,即可大快朵頤,。
這“癆食子”一進(jìn)口就令人胃口大開,,愈吃愈想吃。酸湯的鮮,臭油的香,,有些嚼頭的玉米團(tuán)子,,直激你的味蕾,一碗下肚,,還想再來它幾碗,,只差點兒撐破肚皮才打住。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