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7月09日
◎劉昌宇
時下,市面上寫蘇軾的書可謂汗牛充棟,大多圍繞著他的成長經(jīng)歷及文學成就來展開敘事。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酈波的《眉州三蘇:蘇洵,、蘇軾與蘇轍的人生故事》,卻打破這種傳統(tǒng)的窠臼,嘗試著從家風傳承和整個“唐宋八大家”的視域,,不光解讀“文學巨擘”蘇軾的傳奇人生,還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的光彩人生一并呈現(xiàn),,從而以家庭群像的方式,書寫出中國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書中,,酈波按家庭輩份,依次介紹了蘇洵,、蘇軾,、蘇轍的人生履歷、命運遭逢及文學追求,,三條主線分頭并進,,既獨立成篇,又有著很強的內(nèi)在關系,。雖然三位都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但成長軌跡與性格性情、乃至文章風格,,都有著截然不同,。酈波按照他們各自的特點,進行著各有側(cè)重的敘述,。蘇洵由于少不更事,,直到愛妻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才幡然醒悟,,方體會到讀書的重要性,。酈波就把書寫的重點,特意放到他知恥后勇,,二十七歲“高齡”才重拾書本上,,著意突出他的大器晚成。而蘇軾由于天資聰穎,加之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又有父親蘇洵的因材施教,,終于在制科考試中嶄露頭角,后由于自己的筆耕不輟,,遂成為宋代文壇上一顆亮眼的明星,。一言以蔽之,蘇軾多方面的文學才華,,自不必說,,酈波就把鋪陳的重心,放到蘇軾屢遭貶謫而又能豁達樂觀秉持文學初心上,。至于蘇轍,,與哥哥蘇軾相比,同樣才華出眾,,嘉祐二年(1057年),,他兄弟倆參加禮部會試,當時歐陽修擔任主考官,,十分欣賞二人的才華,,蘇轍以名登五甲的優(yōu)異成績,最終被朝庭錄用,。蘇轍為官后,,敢于秉公直言,曾上書宋仁宗,,言辭激烈地直指其施政之弊,,險遭罷黜,酈波就著意突出他的敢于擔當精神,。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種貼著人物書寫的敘史方法,,有效避免了千篇一律式的臉譜化,,使眉州三蘇的個性特征和精神稟賦,尤為顯得突出,。
從書中也可以看到,,三位大咖雖然同出一門,文學造詣也極為深厚,,但在人生閱歷,、處事修行、寫作風格的確立方面,,卻又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如果把他們單獨拿出來寫傳,,每一位都足以寫成一本厚重的“大書”,但這顯然不是本書所要討論的重點,。酈波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既化整為零,把三蘇視作有血有肉的生命個體,,從他們的人生歷練和命運沉浮中,,去表現(xiàn)他們的情感、愛憎,、理想和抱負,。同時,又合零為整,,以家庭為單元,,以親情、友情和愛情為傍依,,著力刻畫他們在相互扶持和鼓勵下,,奮力實現(xiàn)各自理想和追求的拼搏過程。正是遵循著這種求大同存小異的創(chuàng)作宗旨,,最終讓三位文壇巨匠呼之欲出,以豐滿立體的形象,,巍然聳立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高峰,。正如酈波所總結(jié)的那樣,同為巨人,,受時代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每一個人固然都有他(她)歷史局限性的一面,但只要傳記作家緊緊抓住其本質(zhì)特征,,從他們身上的亮點,、閃光點生發(fā)開去,逐一展開話題,,就能寫活眾多傳記人物的經(jīng)典形象,。基于這樣的創(chuàng)作理念,,酈波以史家的嚴謹,、以作家的敏銳、以哲學家的睿智,,為我們形神兼?zhèn)涞啬懗隽苏撔退枷爰姨K洵,、藝術(shù)型大宗師蘇軾、學者型政治家蘇轍的別樣風姿,。
綜觀三蘇的卓越表現(xiàn),,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他們始終抱持堅定的文學初心外,個人馳而不息的勤奮努力,,以及晴耕雨讀式的家庭讀書氛圍,,亦是讓他們最終脫穎而出的很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從蘇洵父親蘇序開始,,蘇家就建立起了私塾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機制,并且在耳聞目染中,,形成了祖孫三代齊讀書,、不甘人后求真知的良好家風。正是這種家風的潤澤,,讓眉州三蘇不論身處何地,,遭逢何種際遇,始終都能本著寵辱不驚的態(tài)度,,把讀書堅持到底,,從而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貫穿于生命的始終,。
眉州三蘇,,是中國文學史上標桿性的人物,他們以其卓越的表現(xiàn),,將宋代的詩詞和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古典文學的藝術(shù)長廊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品讀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精神,,是為了把中華文脈傳承好,、賡續(xù)好,這既是時代的重托,,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