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5月04日
飛雪“封鎖”折多山,甘孜日報新媒體是怎樣做到的,?
89萬余網友通過“掌上直播”及時了解信息,。
本報記者在現場,。
雪后折多山30公里大堵車,。
新媒體記者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
現場航拍圖,。
■余秋林/圖 本網記者 馬建華/文
5月2日,,隨著5.1小長假結束,,甘孜日報對折多山突降大雪、引發(fā)交通堵塞的立體式報道告一段落,,作為突發(fā)災害性天氣,,甘孜日報行動迅速,傳統媒體,、掌上直播,、康巴微信、甘孜發(fā)布等全媒體齊上陣,,掌上直播《4月飛雪“封鎖”折多山,,干群警民齊救援》,以其即時消息,、圖片,、視頻等海量信息,引發(fā)點擊“狂潮”,,不到兩個小時,,點擊量即超過35萬人次,至小長假結束,,點擊量近百萬人次,;康巴傳媒微信《4月飛雪,,千人馳援》點擊量超12萬人次;甘孜日報社對折多山大雪現場立體交叉式直播被新華社,、中國新聞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網易新聞頻道等州外媒體分別轉載或引用相關報道,。我州應急措施有力,、有序,得到眾多媒體和網友紛紛點贊,。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相洛稱贊甘孜日報在這次直播中,行動迅速,、引導有力,,既客觀報道了突發(fā)性災害天氣對我州交通和旅游帶來的不利影響,更突出報道了我州和康定市采取的各項應急措施,,是一次媒體融合的有益嘗試,。
全體動員 全媒體齊上
從4月24日起,康定市折多山地區(qū)開始局地強降雪,,導致國道318線折多山段積雪結冰,,通行困難。26日晚至27日,,該區(qū)域再發(fā)強降雪,,最低氣溫低至零下4度,該市新城區(qū)至折多山頂路面全部積雪,,國道318線折多山段二臺子(小地名)以上積雪厚度達40厘米,,幾乎與護欄持平。強降雪致使道路交通中斷,,折多山“大雪封山”,。往來于康定市與折多山以西各地班車停發(fā),康定機場所有航班取消,。我州如何應對突發(fā)性災害天氣,?滯留折多山的司乘人員如何度過難關?
27日早上7點過,,本報黨委書記,、社長洼西彭錯接到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相洛電話:折多山已經封堵24小時了,,“五一”將至,,甘孜日報必須盡快采取行動,配合州,、市應急救援行動,,客觀報道現場情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充分發(fā)揮黨媒作用,!
洼西彭錯賡即召集值班副總編,、康巴傳媒中心和漢文采編中心負責人進行動員安排:新媒體立即開設圖文視頻直播間,利用航拍,、VR等設備對此次“馳援折多山”進行立體交互式直播,;所有當班記者趕到現場進行多點位報道,并分別采訪公安交警,、交通,、氣象、農牧,、救災等部門,;所有信息匯總后,指定記者編寫綜合消息,,聯系州委宣傳部外宣辦,,及時向州外媒體推送。
簡明扼要的“戰(zhàn)前動員”后,,各部門立即高效運轉,。前方記者頂風冒雪趕赴現場。當采訪車行至二臺子(小地名)時,,由于大雪造成大量車輛滯留,記者只好棄車代步,,迎著飛舞的雪花和刺骨的寒風,,一路采訪;正在雅江采訪的本報記者亦受命對折多山西北方向交通,、救援情況進行采訪了解,,及時傳回第一手信息;正在對瀘定櫻桃節(jié)進行全程直播的新媒體小分隊提前返回,,接受新任務,。
記者看到:警察40余小時在折多山執(zhí)勤,勸返滯留車輛,,幫助拋錨車解決問題,,為出現高反人員提供幫助;滯留司機和游客盼望通車,;康定市組織機關干部和村民免費為被困人員提供食品,、藥品、御寒棉大衣,;110名武警戰(zhàn)士緊急馳援折多山,;公路局調集人員,、車輛上山除雪清障,整個救援工作有條不紊,。
27日,,掌上康巴直播1000余條現場消息,上百個微視頻,,1000多幅新聞圖片,,海量的信息引發(fā)數十萬網友圍觀。
“我們在直播中不僅客觀反映了救災應急措施,,報道惡劣氣候給我州旅游和交通造成的嚴重影響,,還表達了全州人民期盼折多山早日建成隧道,渴盼走上放心路的強烈愿望,?!毙旅襟w中心主任肖宵說。
于是,,馳援一線的圖片,、微視頻、信息出現在直播中,;州,、市科學有力的應急措施被及時推送;今年下半年折多山隧道開建的喜訊一經發(fā)布立即引發(fā)強烈共鳴,;網友熱議甘孜交通和對我州救援措施點贊的條條留言打通了媒體和用戶間的“最后一公里”……在直播折多山交通擁堵,、排堵的同時,甘孜日報新媒體播發(fā)了大雪之后,,康定城出現日暈,、木格措杜鵑花盛開,鮮花與冰雪交融的美景,。在壯美的冰雪中,,甘孜州各景點美輪美奐的圖片,為五一小長假營造良好氛圍,,及時發(fā)布此次惡劣氣候不會對五一小長假旅游帶來不利影響的消息,,讓游客放心游甘孜。
網友點贊: 報道客觀公正 彰顯黨報輿論引導力
持續(xù)5天的直播已經結束,,網友熱議,,輿論引導持續(xù)發(fā)酵。
網友獨一無二劍留言:我的雪山我的家,,何其美麗,!可是,卻也造就了天路之難,!期待天塹變通途,,我們不再驚擾雪山之美,,雪山不再為難人們通行!甘孜啊,,遙遠的家鄉(xiāng),,圣潔的天堂,請用現代的繁華帶走昔日的荒涼,,留下風景這邊獨好,!
網友路人丙說:作為這場雪封山的遭遇者,整整一夜呆在山上,,一整夜都親眼看到交警的身影,,一直努力的,不懈的,,為疏通工作堅持著,!打開車窗向他們道辛苦了,他們都只是笑笑,,想拿吃的給他們,,他們都是擺擺手,說不餓,!真的很心疼他們,!拜托以后司機朋友們,再遇到堵車時聽交警同志的安排,,如果不是那些亂插車位的司機,,絕對不會弄得這么難以疏通!
網友老和尚:折多山隧道要修多久???一場雪就讓交通癱瘓,足以說明甘孜自然環(huán)境的艱苦和基礎設施的脆弱?,F在很多進藏車輛都在繞道阿壩、青海,,甘孜再美的景觀也被錯過,,這對甘孜旅游可真不利呀!加大投入,,縮短陣痛期,,是甘孜人民的當務之急。
網友英雄無悔留言:我生在甘孜,、長在甘孜,,為樸實善良的甘孜人民點贊,越是困難時期,,更顯甘孜人民的寬闊胸懷,,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全域旅游的構想一定會成為現實。交通先行戰(zhàn)略的實施,,格薩尓機場的通航,,甘孜將成為唯一擁有3個機場的市州;雅康高速建成,,康定到新都橋試驗段的建設,,折多山將御下通行包袱,成為第二個牛背山看雪山,、日出云海,。甘孜的山美水美空氣美,最關鍵的是人美,,不僅有康巴漢子的陽剛,,康巴姑娘的賢淑,更有康巴人團結誠信和無私無畏,。我是本地人,,我都不愿離開甘孜,外地朋友們,,熱情好客的甘孜人等著你們,,快來吧!
網友長襪子皮皮盛贊此次直播: 感謝新聞記者不畏嚴寒,、不辭辛苦,,徒步深入一線直擊折多山飛雪封山現場報道,組織迅速,,信息充沛,,采訪扎實,多角度反映了折多山現場的各種情況,,第一時間對內對外報道了州縣相關部門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展現了高原干部的精神風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新聞直播,,讓我們感受到了黨報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和積極作用,為此次甘孜日報微媒直播報道點贊,。
媒體相融 紙媒迎來春天
“這次折多山現場直播,,檢驗了我州新媒體從業(yè)人員和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贏得了可觀的點擊量,,放大了主流聲音,,為我州應對突發(fā)性事件,正面回應、及時發(fā)聲,,探索媒體相融積累了寶貴經驗,。”直播結束后,,甘孜日報工作微信群內有人如此總結,,道出了大家心聲。
康巴傳媒網系省委,、州委宣傳部重點扶持網站,,是我州最具權威的新聞門戶網站,以此為基礎建立的甘孜日報傳媒集群矩陣用戶量在全州首屈一指,。利用互聯網傳播新聞信息,,提升傳播速度和時效,康巴傳媒在州內具有絕對優(yōu)勢,。
目前,,甘孜日報社已建成全州首個新媒體集中采編發(fā)系統——康巴傳媒中心,2013年以來,,完成康巴傳媒網藏漢文頻道,、康巴傳媒微網(手機H5網站)、康巴傳媒微信公眾號,、甘孜發(fā)布(甘孜微報),、甘孜黨政手機參考報、指點康巴戶外屏等“三網三微一屏”新興媒體矩陣集群產品上線,,同時采用無人機航拍,、360度VR全景拍攝、手持穩(wěn)定器拍攝等創(chuàng)新拍攝方式,,積極探索報網微融合路徑,。通過傳播手段和媒體矩陣的構建,甘孜日報新聞產品已經形成多種渠道發(fā)布,,快速傳播的生動局面,。
今年,康巴傳媒網日均點擊率約達到3000次,,康巴微信公眾平臺用戶已達30000余人(平均每日遞增10人),,日均閱讀量達5000余次,甘孜微報用戶數為7534人(平均每日遞增3人),,日均閱讀量約800余次,甘孜黨政參考手機報定向發(fā)送給3000多名全州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指點康巴戶外屏已成功在州內各地安放7臺,。
此前,甘孜日報新媒體圍繞重大選題,策劃的丹巴風情節(jié),、甘孜日報記者帶你玩轉西博會以及網絡直播康定子耳坡發(fā)生火災等,,網絡點擊量達10萬人次以上,圍繞州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見效”大討論活動,策劃的縣(市)一把手訪談網絡投票活動獲50余萬人/次點贊,。目前,,甘孜日報已建成四川藏區(qū)首個全媒體集群矩陣,在全省乃至五省藏區(qū)都有較大影響力,。各新媒體產品在全省權威榜單中經常入圍前十,。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