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3月17日
降巴克珠回家鄉(xiāng)看望父母,。
降巴克珠家庭的家規(guī):愛黨忠誠,、精忠報國,。
家住康定市呷巴鄉(xiāng)鐵索橋村的降巴克珠家庭是一個有著良好家風的軍人世家,,半個多世紀以來,,降巴克珠家庭先后3人參軍,、3人入黨,、7次榮立軍功,,1人剿匪犧牲,、1人戰(zhàn)場負傷,,一家三代精忠報國,始終踐行著愛黨忠誠,,精忠報國,,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家規(guī)】的起源
羅布長壽,,男,,四川康定人,1952年,羅布長壽心懷對黨的感念之情,,放棄工作參軍作戰(zhàn),。1956年春,新婚不久他就奉命歸隊參加剿匪行動,,幾個月后在“英達戰(zhàn)斗”中為掩護戰(zhàn)友壯烈犧牲,,年僅31歲。
1977年,,降巴克珠的奶奶又毅然把父親羅布扎西送入部隊,。羅布扎西在部隊時,就是出色的訓練尖子,,手榴彈投擲全團第一,,手槍分解結(jié)合全團第二,是全團唯一能在夜間用56式步槍打掉手電筒泡子的特等射手,,被成都軍區(qū)評為專業(yè)技術(shù)能手,,還參加了邊境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他舍命背下受傷的戰(zhàn)友,,自己被彈片炸傷,負傷歸隊后,,在部隊建設中榮立三等功,。他在繼承了父輩參軍報國的好家風基礎上,為家庭立下了“愛黨忠誠,,精忠報國”的家規(guī),。
【家規(guī)】的傳承
降巴克珠,男,,藏族,,1989年2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2008年7月入黨,,2015年07月,從合肥陸軍軍官學院畢業(yè),,現(xiàn)在沈陽軍區(qū)十八軍48旅一營,。入伍8年來,他先后被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被全軍,、軍區(qū)樹為“愛軍精武標兵”、“全軍百名好班長新聞人物”,,被十八集團軍評為“學向南林先進個人”,,被評為“通化市十大杰出青年”,,入選“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連續(xù)6年被48旅評為“優(yōu)秀士兵”,,個人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帶班被48旅評為“基層建設先進班”,,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
愛黨忠誠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家庭的感染熏陶下,,降巴克珠從小就在心靈深處播下了報黨恩、跟黨走的紅色種子,。2006年12月,降巴克珠放棄了維持全家生計的代課教師職業(yè),,毅然參軍入伍,,臨行前,父親將擺放在爺爺靈位前的兩枚軍功章挪出一塊位置,,叮囑降巴克珠早入黨,、早立功,再添一枚軍功章,。
在父親的感染下,,降巴克珠參軍入伍后就下決心要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2007年元旦,,入伍不到一個月的降巴克珠,,就用漢字夾著藏文寫下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2008年7月,,他在同批入伍戰(zhàn)友中第一個加入黨組織,,成為全連當時唯一一名義務兵黨員,2011年被旅評為“十佳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在電話里,,父親對降巴克珠說:“現(xiàn)在我們都入了黨,不但要心中有黨,,還要時時為黨,。”
愛國為民
三代從軍,,精忠報國,;一脈傳承,滿門忠勇,。在降巴克珠一家人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藏族家庭,,舍小家為大家、愛藏家更愛國家的根植泥土,、發(fā)自心底的樸素情懷,。正像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對降巴克珠家庭評價的那樣:向英雄的降巴克珠一家三代致敬,國家是每個人的家,,是靠每一位忠誠的兒女支撐與維護的,。
降巴克珠的爺爺羅布長壽犧牲在剿匪戰(zhàn)場,政府和鄉(xiāng)親們沒有忘記他,,盡力幫助這對失去家庭支柱的孤兒寡母,。作為回報,降巴克珠的奶奶經(jīng)常帶著年幼的兒子,,幫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降巴克珠的父親羅布扎西就在這種愛的循環(huán)中長大。這種愛的傳遞,,自此從未間斷,。他對鄉(xiāng)鄰有求必應,政府每年撫恤的米面糧油,,常被他送給村里有困難的人,。家里的農(nóng)具都是先人后己,就連原本準備買牛,、買拖拉機的錢,,也被他借給了受災的人家。2005年,,他在幫鄉(xiāng)親修房時右手被炸殘,,沒要一分補償,而他的傷是在親戚那里借了1000元錢治療的,,傷好后,,東家蓋房、西家收地,,還是少不了他的身影,。在父親的影響下,降巴克珠擔任代課老師時,,孩子們打碎了玻璃,,他墊錢給裝上;孩子們?nèi)鄙傥木?,他掏錢給買來……降巴克珠成了最受孩子們喜歡的老師,。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fā)生后,部隊組織交納特殊黨團費,,連隊其他團員都只交了幾十元,,但他卻在父親勞動困難,、母親生病、家里蓋房子急需用錢的情況下,,毅然捐出了1500元,。2010年通化地區(qū)遭遇50年一遇暴雨,部隊隨時準備搶險救災,。降巴克珠在日記上寫道:我是黨員,、是班長,危難時刻必須挺身而出,、沖鋒在前,。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部隊接到抗洪命令準備出發(fā)時,,連里考慮到他正發(fā)高燒、打吊瓶,,決定讓他留守,。聽到緊急集合的哨音后,他偷偷地拔掉針頭,,追上了抗洪隊伍。連續(xù)30多個小時,,他始終奮戰(zhàn)在抗洪保堤一線,,帶領(lǐng)黨員突擊隊及時排除3處險情,救助受困群眾10多人,。由于表現(xiàn)突出,,他被旅評為“抗洪搶險先進個人”。
2010年9月,,降巴克珠休假回家得知村里老人澤仁次姆無兒無女,、老伴去世、身體多病,,就主動上門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一有空就往她家里跑,幫著干這干那,,一干就是一個假期,。歸隊后,他始終放心不下,,還經(jīng)常打電話詢問她的情況,。看到兒子熱心助人,,母親非常支持,,鼓勵他說:“這樣的阿媽認得越多越好,。”
愛軍精武
降巴克珠一家“三代從軍路,、個個是功臣”,,在他身上傳承著愛軍尚武、精武強能的英雄血脈,,續(xù)寫著投身軍營,、獻身使命的責任擔當。
在降巴克珠眼里,,父親就是硬漢子,、大英雄。剛?cè)胛闀r,,從海撥近3000米的雪域高原來到海拔200多米的長白山腳下,,巨大的高差讓他出現(xiàn)了強烈的醉氧反應,肚子里有氣呼不出來,、頭暈惡心,、渾身用不上勁,沒幾天他就暈倒在操場上,。為克服醉氧,,降巴克珠一邊跟連隊進行適應性訓練,一邊偷偷地開始了自己的強化訓練,。他強迫自己每天多喝水,,無論刮風下雪,他用雨衣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再背上全套武器裝備,,負重40多斤進行長跑訓練,每趟跑下來,,都像蒸了一次桑拿,,全身濕透。就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他就適應了低海拔環(huán)境,。在降巴克珠身上,始終有一股不服輸?shù)钠磩艃?,一到訓練場就玩兒起了命?/span>6公里武裝越野,,腿上綁滿沙袋,負重24公斤還額外加上4個裝滿沙子的礦泉水瓶,;練習400米障礙,,每次都全副武裝,強度超過別人一倍,;200個俯臥撐,、300個仰臥起坐,,天天雷打不動;10米抓繩攀巖,,一練就是十幾遍,,10米高的攀登墻一爬就是五、六個來回,,手掌磨出了老繭,,腳上磨出了血泡,一年穿破6雙膠鞋,,以23分41秒打破集團軍特種兵6公里武裝奔襲紀錄,。為練舉槍的穩(wěn)固性和瞄準的準確性,他在槍管上放彈殼,,前端掛水壺,,目標處畫上黃豆大的圓圈,一盯就是半小時,。每次練習下來,,手麻眼花、胳膊發(fā)酸,,吃飯時都拿不穩(wěn)筷子,。正是靠著這股拼勁和韌勁,不到兩年,,他練就一身“硬”功夫:400米特種障礙只需短短3分鐘,,步槍、手槍,、狙擊步槍等各種武器裝備,,他樣樣精通,,百發(fā)百中,。
降巴克珠帶的戰(zhàn)斗班有9名戰(zhàn)士,分別來自漢,、藏,、彝和蒙古4個民族。在他的帶領(lǐng)下,,這個班成為名副其實的尖刀班,。
家風如一縷縷春風拂面,潤物細無聲”滋潤著這個家庭每一個心靈,。家規(guī)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一代代影響這個藏族家庭每個成員。降巴克珠家庭三代從軍,,愛黨忠誠,,精忠報國,;一脈傳承,從戎精武,。在降巴克珠家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藏族家庭的奉獻擔當,書寫了當代軍人家庭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