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土路已通車,。
■記者 張濤 文/圖
“我們大半輩子過著人背馬馱的日子,,做夢也沒想到路會修到山中來,今后將肥料運上山,,玉米,、水果運回家可就方便啦!” “路修好了希望買輛農(nóng)用車,,秋收的時候可以把農(nóng)產(chǎn)品直接從山上拉到縣城去賣。”
“原來到果園去打工走路要兩個多小時,,現(xiàn)在路修好了,,騎摩托車只要10多分鐘。”
……
曾經(jīng),,這樣的愿望對鄉(xiāng)城縣青德鎮(zhèn)仲德村的村民來說,,顯得遙不可及。而今天,,隨著一條后山通村公路的修建,,大家終于可以盡情憧憬美好的未來了。說起眼前這條承載全村人夢想的希望之路,,鄉(xiāng)親們都充滿了自豪:“這是咱們自己投資,、投工修通的致富路!”
“村民的土地幾乎都在后山上,,沒通公路前,,一切運輸全靠人背馬馱,農(nóng)用物資運不進來,,農(nóng)副產(chǎn)品運不出去,,大量的土豆牲畜都吃不完,只有腐爛在地里,。因為不通公路,,我們這里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很困難,無論是在山上放牛,還是上山砍柴,、拉農(nóng)家肥,、挖蟲草,都靠一雙腿,,太艱難了,!”村支部書記翁小丁真坦言:“修通后山公路,是全村人共同的 愿望,。”
面對無路的艱辛,,翁小丁真毅然站出來,號召村民們自己投資投工修通后山公路,。春節(jié)剛過,,在村黨委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翁小丁真一提出打通后山公路的建議,,就得到了全村人的響應(yīng),。
“如今,要致富得修路的觀念已深深植入人心,。鄉(xiāng)親們商量之后決定:工具自己出,、力氣自己出。”正在工地上打石頭砌路基的村民林紅平如是說,,“黨員們帶頭上山搞測量,,村民們更是積極主動,一呼百應(yīng),。家里經(jīng)濟條件好的就出兩三千,,條件差的就出一千多,家家戶戶的勞動力都要投入到修路上,,勞動力多的就多出,,少的就少出。”
從今年2月28日開始,,在通往仲德村后山的山路上,,全村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齊上陣,,大家鏟的鏟,、挖的挖、砍的砍,、抬的抬,、填的填,轟隆隆的機械開鑿聲回蕩在村子上空,,仿佛在回應(yīng)著鄉(xiāng)親們激動的心情,。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大半個多月過去了,通過全村人的辛勤勞動,,近日將連通后山的公路全部貫通。
“這個路修了快二十天了,,兩公里的路已接到以前后山的那半截路了,,現(xiàn)在只需平整一下。這條路通了以后,,買東西回村再也不用人背馬馱了,,而且開農(nóng)用車、騎摩托車,,去山上砍柴積肥,、撿松茸、打工都方便多了,。再不用像以前上個山還要繞三個村子,,多走七八公里路,路通后直接就從自己村子后面上去,,又不麻煩,,又方便,又安全,。”指著已成型的2公里多的后山土路,,翁小丁真感慨萬千。
“大家都希望生活越來越好,,所以都愿意出力,。”翁小丁真說,這條通村道路總長2公里,、寬4米,,全由村民修建。由于道路陡峭濕滑,,水泥,、砂石等建材車輛無法運送上山,都是人背馬馱搬運上山,。“只有路通了,,上山的村民出行才方便,發(fā)展畜,、禽養(yǎng)殖和水果種植等增收項目就不成問題了,,發(fā)家致富才有希望啊,!”正在一旁忙著搬石頭的村民中則興奮地接過話茬,。
從過去“給我們修路”到如今“我要修路”,從過去等、靠,、要變成如今我想干,、我要干,通過修路,,鄉(xiāng)城仲德村的村民主人翁意識在不斷提高,,他們在享受黨的惠民政策帶來實惠的同時,致富的勁頭就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