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08日
■本網(wǎng)記者
記者采訪州“兩會”,常被稱為“跑兩會”,。一個“跑”字,,用于州“兩會”報道,真是形象貼切,。你看,,州“兩會”報道,其實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大戰(zhàn),,長槍短炮,,馬不停蹄,夜以繼日,?!芭軆蓵?,跑的是速度、節(jié)奏和效率,??梢月摹⒓毤氄f,,但你必須跑起來,、搶出去。否則,,就搶不到好鏡頭,、好新聞;否則,,就意味著新聞成舊聞,,落后于他人。
每年的州“兩會”,,是代表,、委員議事論政的窗口,是我州改革發(fā)展民生穩(wěn)定成就的年檢,,是思想智慧的匯集,,是社情民意的涌流?!芭軆蓵?,就是在傾聽、在集納,、在播撒,。如蜜蜂采得百花始成蜜,如媒體擴大傳播成強音,。一份份議案與提案,,一條條建言與獻策,奔跑的記者,,就是那個如饑似渴閱讀,、謄抄、傳播的人,。去粗取精,,追根溯源,合并同類項,,尋求公約數(shù),進而反映代表,、委員在怎樣履職代言和如何行使權(quán)力,。記錄發(fā)展變化,見證時代進步。這樣的“跑”,,很給力,。
“跑”,對記者而言,,是一種職業(yè)要求,,是一種工作狀態(tài),是一種精神面貌,。新聞前輩說,,當記者要“五到”:耳到、嘴到,、腿到,、眼到、手到,。不多跑,,不“親自跑”,何以“五到”,?還有種說法“七分跑,,兩分采,一分寫”,,更是強調(diào)“靠雙腳跑新聞”,。用生命書寫新聞的優(yōu)秀記者甘遠志說:“新聞,是跑出來的,?!焙眯侣劜皇堑缆犕菊f來的,更不是編造出來的,。一些需要深度解剖的事件,,僅通過電話采訪恐怕不行,需要跑,,需要在場,,需要掘進,需要體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媒體持續(xù)開展“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活動,,就是要求記者把深入基層、深度體驗的過程變成接地氣,、長靈氣,、出生氣的過程,。做新聞沒有捷徑,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基層,。既然新聞工作者“根在基層,、源在群眾”,那么走基層,、下基層,、進基層就應(yīng)當成為新聞宣傳的一種理念、成為新聞工作的一種常態(tài),。如果說州“兩會”報道之“跑”更重速度,,那么“走”要求更沉潛、更融入,。
“新聞在路上,,記者是行者?!辈还苁恰芭堋边€是“走”,,都應(yīng)該成為新聞工作的一種常態(tài),成為記者的一種精神追求,?!霸诼飞稀保簿统蔀橐粋€人上下求索,、探尋真理,、不斷感悟人生真諦、接近完美境界的狀態(tài),。對人生而言,,一個人出生后便意味著走在路上,一個記者,,應(yīng)該永遠在走基層的路上,。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