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美書
☆話題背景
日前,,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在國際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可稱為“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成果,,一夜之間成了“網紅科學家”,。報道說韓春雨“沒有海外留學背景”,、“十年沒發(fā)表文章”,,一朝成名便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人民日報(微信)5月22日消息]
韓春雨副教授確實成了“網紅科學家”,,因為報道這一事件的媒體不少,,而包括網友的評論在內,,多持積極而肯定的觀點,。不過,從報道中我們也可看到,,韓春雨副教授這則新聞之所以能“網紅”,,其實是有所指的。
韓春雨副教授的工作單位是河北科技大學,,這出身就不算“名門”,,貧寒子弟啊考上狀元其勵志效果絕對不差;韓副教授“沒有海外留學背景”,,這說明他是我們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本鄉(xiāng)本土的狀元啊,,所以我等鄉(xiāng)民自然深感榮耀;韓副教授“十年沒發(fā)表文章”,,這個則是反諷意味,,意在指責那些天天發(fā)表文章的“磚家”,、“叫獸”,你們那些文章有用么,?亦同時暗示目前有關教授的考評機制有所不足,,那種要求教授每年度必須發(fā)表多少文章的規(guī)定,瞬間就被韓副教授給打臉了,,而對這類規(guī)定頗為反感之人士,,自然而然地開始擁戴韓副教授了。
生活是復雜的,,社會更是復雜的,,而就人類制定的各類規(guī)則來說,更沒有任何一條是萬能的,。韓春雨副教授的成就并不能證明規(guī)則有問題,,它只能說是個案,是特例,,是例外,,是現實對規(guī)則的補充;想來任何一所大學或教育主管部門,,也不會因為韓春雨副教授“十年不發(fā)表文章”后的成功而輕易否定有關發(fā)表文章的要求,。
但是,韓春雨副教授這則新聞的價值僅止于此么,?答案非也,。實際上,韓春雨副教授能夠迅速成為“網紅”,,本質上亦是我們工作和習慣中“急躁冒進”心態(tài)的的逆向呈現,。我們很多人,急于表現,,急于出名,,急于證明自己,急于“填補國內空白”,、爭取“世界第一”,,一句話:急于成功或者急于“亮劍”,,而忽略了“亮劍”之前的“磨劍”,!因為與現實反差太大,所以韓春雨走進了人們的話語圈,。
唐代詩人賈島曾寫過詩作《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韓春雨副教授的“十年沒發(fā)表文章”似乎正暗合了賈島“十年磨一劍”之寓意,,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無獨有偶,,能證明韓春雨副教授“磨劍”精神的,還有我們的國粹“武術”的命運,。近年來,,學韓國跆拳道的中國少年遠比學中國國粹武術的少年更多,原因就在于跆拳道瀟灑漂亮,、簡單易學,,容易見到效果;而中國武術,,按書上說的僅一個蹲馬樁就要站一年兩年,,這對于生活快節(jié)奏時代下,心急的國人特別是心更急的少年來說,,他們怎么忍受得了,?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fā),,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春雨副教授“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新聞,,正是這則“一鳴驚人”成語的最好注解,只是,,我們更多人在解讀這則新聞時卻忘了“一鳴驚人”前面的四個字:“三年不鳴,!”
其實,只要人不是太笨,,愿意下苦功夫鉆研,,愿意三年十年內默默無聞忍受寂寞,,不管你選擇的行業(yè)是什么,當你抬起頭來的那一天,,極有可能就是一飛沖天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