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背景:
近日,,一則杭州高三女生被美國哈佛大學提前錄取的新聞刷爆了互聯(lián)網(wǎng),。然后,,當中國一眾媒體都在報道這個美女學霸如何從小就積極去美國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各種夏令營時,,這些媒體卻“不約而同”地抹掉了“這個女生的美國國籍,,其父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高材生”等最具決定性的重要信息……(人民日報微信報道)
■歐陽美書
信息時代的概念早就有了,,但惟有今天的我們,,才切身感受到信息爆炸的模樣,。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競相登場,給我們提供著信息的盛宴,。與此同時,,各類虛假、片面,、扭曲的信息也隨之出籠,,在我們判斷之路上挖滿了坑。
人民日報微信在分析杭州高三女生被美國哈佛大學提前錄取的新聞時說得好,,一些媒體“不約而同”抹掉了該女生的“背景”,,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給我們各位孩子的家長挖了一個坑。“看啊,,別人家的孩子多能干,,科科都是5分,經常去美國參加社會實踐,,還利用假期兼職,,你看你會做啥,你那成績啥慫樣,?”極可能有的家長會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
人民日報微信講的“挖坑”遠不只這個角度,實際上那個杭州高三女生,、美女學霸也同樣被媒體給坑了,,故意不說美女學霸家庭背景,把美女學霸講成“灰姑娘”,,等于是拔得愈高,,此后摔得愈慘!到真相公開那一刻,,輕者會說美女學霸“不過如此”,,重者會說美女學霸“弄虛作假”,“人品有問題”,。但如果你簡單地相信這個案例并用之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和你的孩子所受到的傷害,卻得由你自己承擔,。
有人說,,中國人心性中多感性少理性,喜歡跟風,,喜歡隨大流,,容易被輿論牽著跑。這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生活中卻多有這種現(xiàn)象,。對于媒體,中國人向來也有兩種先入為主的觀點,,要么相信,,要么不相信,且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依據(jù),。客觀地說,,媒體也有自己的立場,、觀點與價值訴求,,除上述故意隱瞞真相以尋求轟動效應的報道外,即使對紙媒的消息,,我們也應該持冷靜與理性的態(tài)度,而不是匆匆結論,,隨意盲從,。
年輕人在求學之路上,誠然有逆襲沖天,,以貧寒子弟之身考上著名大學或成為高考狀元之類而成名的,,但那只是個案,并不具有普遍價值,。而更多的案例顯示,,年輕人學業(yè)的順利,成績的優(yōu)良,,與家庭給孩子提供的條件和支持是成正比的,,與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是成正比的,特別與正確而積極的家庭教育是成正比的,。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入名校就讀的原因,。
由此推而廣之,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國家大政到衣食住行,,我們都可能面對媒體信息的轟炸,譬如延遲退休的消息,,熱度一直不減的瘦身信息,、健康信息等,亦或者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在你手機上的中獎信息等,,如果你頭腦中能夠多根弦,,看到信息時不說多三思只多一思,做判斷和決定時,,動作放慢一點兒,,或許我們的生活就會少一些失誤、少一些遺憾,,而多一些幸福與圓滿,。
生活不是簡單的黑與白,信息更不是“免費”的,,因為它要影響你改變你作用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