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冠軍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發(fā)出通知,,要求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研討中,,以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為反面教材,,聚焦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組織縣處級以上領(lǐng)導干部深刻總結(jié)反思,,汲取教訓、引以為戒,,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風上嚴起來,、實起來,。
依稀記得,在周永康案還沒有完全浮出水面的時候,,媒體一直在追逐一個名叫周元根的人,。周元根是周永康的小名。在周永康的家鄉(xiāng),,鄉(xiāng)親們最感親切的不是高官周永康,,而是那個曾經(jīng)樸實好學、胸懷抱負的后生周元根,。然而,,時過境遷,幾十年過后,,周元根學業(yè)有成,、步入仕途并一路走高,這期間他不但改掉了“元根”這個名字,,更為關(guān)鍵的是忘掉了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本,,終成罪人,。
毀譽忠奸,是非曲直,,百姓心中有桿秤,。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期待自己的兒女成為一個有益于國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而不是受人唾棄的貪官污吏。當官的目的是什么,?儒家給出的答案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自古成大事者必先立志,。立志很重要,,立什么樣的志更重要。古人把人生的大志向確定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兩千多年來植根于中國知識分子心中不變的家國情懷,。作為新時期的共產(chǎn)黨人要立什么樣的志?鄧小平曾指出,,“共產(chǎn)黨員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官不是目的,,目的是濟天下,、利蒼生,是利國利民,。官不在大小,,在廉、在能,;位不在高低,,在圣、在賢,。
如果我們把人生的目標確定為做大事,,那么做官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做事,做大官的目的則是更好地做大事,。當下,,共產(chǎn)黨人的“大事”是團結(jié)帶領(lǐng)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投身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實踐。這個“大事”落到每一名領(lǐng)導干部的肩上就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
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就要把人民當做衣食父母,。今天,,有不少人習慣地把自己家鄉(xiāng)的官員稱為“父母官”。但究竟誰是誰的父母,?這是政治新生態(tài)下官員務(wù)必清醒認識和回答的問題,。
焦裕祿不是一個大官,但是他卻成了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豐碑,,成為領(lǐng)導干部永遠的楷模,。今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希望縣委書記們都能像焦裕祿一樣,,始終做到“四有”,即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受到表彰的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時,,重申了“四有”要求,,并在此基礎(chǔ)上要求縣委書記做政治的明白人、發(fā)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
做官先做事,,做事先做人,。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伸和拓展,這表明中央對于領(lǐng)導干部的作風建設(shè)要常抓不懈,,一以貫之,。“三嚴”講的是修身、用權(quán),、律己,,“三實”講的是謀事、創(chuàng)業(yè),、做人,,目的是警醒我們的各級領(lǐng)導干部,永遠都不要忘了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本。忘記昨天就意味著背叛,,忘記來時的路就會走向險途,。因此,,我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