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建國
國慶黃金周過去了,,旅游文明再次成為大眾話題,。媒體報道稱,國慶長假期間,,許多高速公路出現(xiàn)堵車情況,,在堵車過程中,,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堵車垃圾帶”。比如,,短短幾天的堵車,,在甬臺溫高速寧波方向距離貓貍嶺隧道一公里的高速護欄外就出現(xiàn)了一條數(shù)十米長的垃圾帶,,散落著各式各樣的垃圾。
對于“堵車垃圾帶”,,網(wǎng)友們普遍表示出了義憤,,但不得不提的是,現(xiàn)在滿口義憤的人,,回到現(xiàn)實中來,,特別是到旅游中去,會不會成為其呼吁和譴責的“同類人”呢,?答案恐不樂觀,。
這里就涉及旅游心理學的內容。在“黃金粥”擁擠的現(xiàn)實背景下,,對于一些人來說,,無論主觀是否認同,旅游恐怕也僅僅是“出了一次門,,看了很多人”,。不要說人山人海,即使看到了真山真海,,要不了多長時間,,也只剩下了照片證明“到此一游”。但人們依然樂此不疲,,指向的一點,,就是旅游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掙脫和超脫。而在這種掙脫和超脫中,,有些人更多地依從情感原則而不是理性原則,,把必要的自覺自律拋棄掉了。
旅游過程中的特殊場景和情境,,可能會釋放人性中一些壓抑和理性的成分,,甚至會放大一些非文明的成分。于是,,明明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內斂很謙遜的人,,在旅游中也可能會表現(xiàn)出奔放甚至狂放的一面。特別是到了一個陌生,、擁擠的環(huán)境,,更可能表現(xiàn)出一些不文明的言行。這大約可以從環(huán)境消費心理學中尋找理論依據(jù),。
面對旅游文明,,呼吁和譴責是需要的,但若僅止于此,就顯得蒼白無力,。顯然還需要一些制度上的防范,,特別是應對上的準備。比如有消息稱,,深圳某景區(qū)的5萬個陶瓷小人,,幾乎全被游人拔走,,再一次引發(fā)了素質大聲討,。但從旅游管理上講,5萬個陶瓷小人完全不設防,,這么做對不對,?這樣的旅游管理,說好聽一點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說尖銳一點則是“懶政”,、“不作為”,沒有把問題想在前面,,沒把工作做到前面,。
又說,刻字“到此一游”是個老問題,,去年媒體還報道,,埃及神廟竟然也驚現(xiàn)中文“到此一游”。與國內鋪天蓋地的批評不同,,事發(fā)地埃及的導游卻檢省自己沒有盡到提醒的責任,。的確如此,如果導游盡到了提醒的責任,,還會有類似事件大量發(fā)生嗎,?如果景區(qū)對一些易被刻字的地方加以防范,甚至提供一些無傷大雅的地方滿足部分人的“刻字欲”,,類似不文明現(xiàn)象都會少得多,。
在特殊情境下,許多游客其實也有著“孩子氣”,,不文明行為有時就像頑童的劣習一樣,,需要時時提醒、引導,、告誡甚至懲罰,。臺州高速交警部門表示,他們特地協(xié)同養(yǎng)護部門在緊急停車帶及廣場上設置了多個垃圾桶,,就是為節(jié)假日堵車時的駕駛人服務的,。這么看來,有關部門也確實意識到了自身的責任,但依然想問的是,,垃圾桶的設置是否合理,,有沒有及時做好提示?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旅游文明別只剩下呼吁和譴責,,還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努力,需要一些頂層的設計,。這同樣是觀察“堵車垃圾帶”的一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