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6月02日
“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diào)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為廣大黨員干部強黨性,、找差距、轉(zhuǎn)作風確立了“標桿”,,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提供了“指南”,。
以焦裕祿精神為旗幟,在“深學”上下功夫,補“精神”之鈣,,堅定共產(chǎn)黨人理想信念,。焦裕祿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是“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钪覜]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這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人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和堅定,。最近,在原原本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蘭考講話精神的同時,,我靜下心來,認真觀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焦裕祿》,,再次從心靈深處受到震撼和洗禮,。他從解放前擔任區(qū)長,消滅惡貫滿盈的地主黃老三,,到解放初期在大連起重機廠實習,,被稱為最棒的車間主任,從管理工業(yè)的內(nèi)行,,到臨危受命,,在蘭考縣“治沙、治澇,、治堿”,,都從骨子里反映出一個共產(chǎn)黨人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從不向困難低頭妥協(xié)的進取意識,、心里始終裝著廣大群眾的公仆情懷和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學習焦裕祿精神不能滿足于眼睛看看,、本子記記,、腦子熱熱,而是要一點一滴學習焦裕祿的事跡,,一字一句體會焦裕祿的話語,,真正觸及靈魂,,學到腦海里,學到骨子里,;要同學習畢世祥,、菊美多吉的先進事跡結(jié)合起來,同教育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從相互融通中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本質(zhì)要求,,使思想得到升華、信念更加堅定,,從內(nèi)心深處打牢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生的思想根基,。
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子,在“細照”上找差距,,照“四風”之弊,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對照坐標,。黨員干部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子,從里照到外,,從上照到下,,隨時照、反復照,,照出差距,、照出警醒、照出動力,,并當成終生的“必修課”,。通過“細照”,進一步查擺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素質(zhì)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照”出群眾觀念淡化,、責任意識不強、進取精神不夠等作風之弊,,“照”出慵懶滿散,、鋪張浪費、貪圖享樂等行為之垢,,真正找準靶心,,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實。要深入對照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把群眾當親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做到一心為民,;是否像焦裕祿那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查實情、出實招,、求實效,,始終做到真抓實做;是否像焦裕祿那樣,,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始終做到艱苦奮斗,;是否牢記“兩個務(wù)必”,,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省委“十項規(guī)定”和州委“七項規(guī)定”,,在各種誘惑面前,,能否守住做人的底線,守住黨員干部的底線,;是否經(jīng)常算一算腐敗的政治賬,、經(jīng)濟賬、名譽賬,、親情賬,、自由賬,始終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
以焦裕祿精神為標桿,,在“篤行”上作表率,,以“紅線”貫穿,把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習總書記說:“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黨員干部踐行焦裕祿精神應(yīng)該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一點一滴的事情做起,像焦裕祿那樣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績贏得群眾信任。黨員干部要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根植在人民群眾這塊沃土里,,像焦裕祿那樣經(jīng)常下水塘、進牛棚,、上工地,,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漫天風雪中走村串戶訪貧問寒,,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群眾心里才會有你。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抓住維護群眾利益這個“牛鼻子”,,有利于群眾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群眾的弊再小也要除,。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要把焦裕祿精神當作一種修養(yǎng),、一根標桿,、一面鏡鑒,爭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好書記,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凝聚建設(shè)美麗生態(tài)和諧幸福新甘孜的強大正能量,。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