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熱登為陳遠達老人洗臉。
人物檔案:
小熱登,,男,,藏族,現年52歲,,1977年參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道孚縣廣播電視局事業(yè)股股長,。
小熱登像高原上的一棵白楊,,他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了一種責任。平凡生活中的點滴,,無不彰顯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質,。他常說:“我沒有太大的本領,我只是盡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群眾收看到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讓群眾通過電視了解黨的富民政策,使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走上富裕之路,,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
用心工作用情服務
作為一名廣播電視網絡維護工作者,小熱登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蜜蜂一樣,,努力地工作著,,沒有份內份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每天上班,,他幾乎總是最先到,最后離開,。廣電局事業(yè)股只有5名工作人員,,要負責道孚縣城郊方圓3平方公里,3600多戶有線電視用戶的收視安裝,、維護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作為事業(yè)股股長,,他身先士卒,,與同志們一道承擔所有的工作,卻從無怨言,。單位過去沒有專用交通工具,,下鄉(xiāng)安裝、修理,,近的地方就步行前往,,遠的地方就靠自己的一輛摩托車。摩托車既要載人,,還要搭載電線和工具,,他們經常背著儀器擠在摩托車上,長年奔波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由于廣播電視行業(yè)的特殊性,,每逢節(jié)假日和冬夏兩季是最忙碌的時候,,冬天信號放大器和線路容易被大風刮斷,夏天傳輸設備容易遭雷雨侵蝕,,為了確保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有線電視用戶電話或者口信告知線路出現故障,,他都及時搶修,節(jié)假日外出維護更是家常便飯。有一次,,他在該縣汽車站為居民安裝有線電視放大器時,,因電線老化裸露的線頭與電視拉線相碰,他觸電而懸掛在半空中十多分鐘,,不省人事,,在送往醫(yī)院搶救治療的過程中,處于昏迷狀態(tài)的他仍不停地問:“線路通了沒有,?”事后,,他晚上在家輸液,白天堅持上班,。2000年8月,,為滿足道孚溝幾戶群眾看上閉路電視,他頂著烈日,,帶領同事運桿,、架線、安裝,、檢查,,因地勢不平,搭梯不慎,,他從十幾米高的懸崖摔下,,全身疼痛難忍,仍不顧同事們的勸阻,,咬牙堅持工作,,保證了安裝任務的順利完成。2009年上半年,,小熱登和同事在外對線路進行維護的過程中,,不慎從工作車上跌落,身體多處受傷,,并造成腦震蕩,由于傷勢過重,,他被送往成都治療,,康復后,單位領導和同事們都勸他在家多休養(yǎng)一段時間,,他卻說:“現在網絡維護工作量大,,人手嚴重不足,你們也不容易,,我不能讓大伙為我擔心,。”就這樣,他又奔赴網絡維護的第一線,。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對廣電工作的這種熱愛之情支撐著他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奉獻了30多個年頭。1982年至今,,他獲得的殊榮不計其數,。
孝親敬老樂于奉獻
尊老愛幼、孝道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小熱登義務照顧漢族孤寡老人陳遠達長達16年之久,,被當地傳為佳話,他的事跡譜寫了一篇藏漢一家親,,構建和諧家園的感人篇章,。
孤寡老人陳遠達是重慶人,多年前孤身一人來到道孚,,當過林業(yè)工人,、建筑工人,原單位解散后,,當過門衛(wèi),。由于年齡太大失去了門衛(wèi)的工作,從此徹底斷了生活來源,。片區(qū)的熱心居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集資為老人修建了一座瓦房,送錢送物照顧老人,。但老人的生活還是非常艱辛,。1997年,小熱登搬到這個片區(qū),成為老人的鄰居,。當得知老人的情況后,,他毫不猶豫地擔當起照顧老人的責任。當時老人沒有一套像樣的衣褲,,很久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小熱登為老人送去了嶄新的衣褲,親自為老人洗澡,,換上新衣,,做了可口的飯菜,把房間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看著整潔的屋子,,老人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笑容。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老人,,小熱登干脆帶著孩子和老人住在一起,,用他那不多的工資支撐起這個小家。
此后,他不但要忙著工作,,還要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他已記不清為老人擦拭搓背多少次、為老人清理大小便多少回,、送老人去醫(yī)院多少趟,。有一次老人生病,排便困難,,吃了醫(yī)生開的藥后腹瀉,,小熱登因為單位上有事不能離開,結果老人大便失禁,,迷迷糊糊的老人上街去找小熱登,,大便順著褲管流,路人看了都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熟人趕緊叫來小熱登,,回家后他立即給老人清洗,換上干凈的褲子,。老人生活上有了困難,,他拿出不多的一點工資為老人買必需的生活用品。現在,,他已經將老人當成了自己的父親,,而老人也將這個藏族青年看成世上唯一的親人。鄰里鄉(xiāng)親每每談起他,,都豎起大拇指無不感慨地說:“小熱登是個好人吶,!”。
每逢老人生日,,小熱登總是召集親朋好友和鄰里鄉(xiāng)親為老人祝壽,。2008年,他為老人籌辦了90歲壽辰,,喜慶熱鬧的氛圍讓老人喜極而泣,。每逢春節(jié),他還和老人一起貼春聯(lián),,一起吃團年飯,,他還邀請縣文化館少兒舞蹈團的小朋友給老人拜年,以慰藉老人孤寂的心,。他孝道為先的美德感染著周圍的人,鄰居,、商戶,、機關單位、駐道部隊、駐訓武警也時常來看望老人,,為老人捐資贈物,、送糧送油。
幾年前,,在小熱登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縣民政局為老人解決了低保補貼,老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如今,,老人已經96歲高齡,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老人總是笑呵呵地說:“我最慶幸的是這輩子遇到了小熱登,,我知足了!”,。
照顧陳遠達老人,,只是小熱登樂于助人的一個縮影。多年來,,他還經常資助麻孜鄉(xiāng)菜籽坡村的五保戶,、麻孜鄉(xiāng)居日村特困戶甲戈、亞瑪巴姆,、青孜等農牧民群眾,;經常為敬老院五保戶便巴翁姆送米、油,、肉,、藥等物品;為村上修磨坊捐資,,資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心系災區(qū)大愛無疆
玉樹大地震發(fā)生后,道孚縣各界人士紛紛為災區(qū)捐款捐物,。身為單位工會主席的小熱登不僅慷慨解囊,,還組織單位全體職工為災區(qū)同胞捐款近萬元。同時,,他還奔走該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村社,動員廣大群眾捐款捐物,。兩天時間,,他走遍了30個村社,共募集善款近12萬元,,酥油,、糌粑,、面條合計1000余公斤。
當年,,年近五十歲的小熱登多次向縣委宣傳部,、縣總工會等相關部門申請到災區(qū)前線去,但組織考慮到他年齡較大,,謝絕了這位熱心的志愿者,。“雖然我去不了災區(qū),但我的心跟玉樹人民在一起,,希望他們早點走出災難的陰影,,我一定要盡我所能為災區(qū)做點什么!”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該縣是各地救援隊前往災區(qū)的必經之路,忙碌的電視網絡維護工作沒有耽誤小熱登的志愿者服務工作,,他自發(fā)組織了一些熱心居民,,每天早晨4、5點起床,,為救援隊員燒水做飯,,提供路況咨詢及免費的礦泉水、方便面,、牛奶,、面包、藥物,。小熱登連續(xù)8天堅守在“抗震救災服務點”,,為往返災區(qū)的救援人員提供咨詢服務1300余次,發(fā)放簡易卡片736張,,提供礦泉水968瓶,、方便面等食品7件,紅景天等藥品24盒,。(記者 趙春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