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3月25日
■ 本報評論員
去年12月19日,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畢世祥同志因公殉職后的第三天,州委做出決定,,追授畢世祥同志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今年3月12日,省委決定,追授畢世祥同志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優(yōu)秀黨員領導干部稱號,。省委在表彰決定中指出,畢世祥同志是我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特別是黨中央提出“好干部”標準以來,,涌現(xiàn)出的優(yōu)秀領導干部代表。他的先進事跡集中反映了我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藏區(qū)黨員干部對黨忠誠,、為民服務、勇于擔當,、恪盡職守,、廉潔從政的崇高品德。是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兩個跨越”偉大征程中的寶貴財富,。省委動員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廣泛開展向畢世祥同志學習活動,要求把學習活動與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結(jié)合起來,,堅持從嚴治黨,、治吏,堅持“好干部”標準,,樹立“重品行,、重實干、重公認”的用人導向,,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能力建設,,增強政治自覺,形成忠于職守,、堅持原則,、敢于負責、吃苦奉獻的清風正氣,。
這是省委,、州委向全體黨員干部發(fā)出向畢世祥同志學習的動員令: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黨員,、干部要以畢世祥精神為標桿,要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zhì)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嚴格自律,、勇于糾錯,,將為民務實清廉落實到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這正如州委書記胡昌升所說,,“畢世祥同志的一生,,是忠誠愛國的一生,是真情為民的一生,,是苦干實干的一生,,是堅韌奮進的一生。他用生命升華了黨性和信仰,,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獻給了他深愛的雪域甘孜;他把善的種子播撒在康巴大地,,把愛的光芒輝映給基層群眾,,用真心、真情,、真愛詮釋了一位康巴漢子的鐵骨柔情,。”
畢世祥同志生在藏區(qū),成長在藏區(qū),30多年來,,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他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真抓實干,,忠于職守,,盡職盡責,無私奉獻,,做出了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yè)績,。走過畢世祥同志生前工作過的地方,都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困難群眾銘記著他所做的點點滴滴好事,時至今日,群眾緬懷他,、紀念他,,傷心、感激的淚水都會情不自禁地奔涌而出,畢世祥同志是雪域高原農(nóng)牧民群眾心中最生動,、最真實,、最可親的公仆形象,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地標,。
“觀于明鏡,,則瑕疵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于身,。”如何以畢世祥為鏡,?我們要學習弘揚畢世祥同志心中裝著農(nóng)牧民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學習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共產(chǎn)黨人為政之魂,;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是共產(chǎn)黨人的行為之矩,。老百姓就像一面鏡,知道你是濁還是清,,老百姓的眼睛最亮,,看得見你為他們做了多少事,……黨員干部要以畢世祥為鏡,,就能照出是以民為先還是以己為先,,是萬家憂樂至上還是自己享樂至上,是心系黨和人民事業(yè)還是心系個人得失,,是追求表面政績還是追求經(jīng)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yè)績。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畢世祥精神充分表明,黨員干部只要心系人民,、無私奉獻,,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條件,,也不管時間長短,,都能造福一方、浩氣長存,。
以畢世祥為鏡,,還需要養(yǎng)成“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與境界,。朱熹曾寫對聯(lián)自勉:“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黨的領導干部要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襟,,不要急功近利,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謀劃好的事業(yè)就要一茬接著一茬干,。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凝聚改革共識,統(tǒng)一思想行動,,不斷提高推動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以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決心和勇氣,,沖破觀念束縛,,突破利益藩籬,堅定不移,、心無旁騖地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委和州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任務。
全州黨員干部要以畢世祥為鏡“正衣冠”,,不移公仆之心,、找準人生坐標;要到群眾中去,接地氣,、找差距,;要把學習畢世祥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更好地服務和推進美麗生態(tài)和諧幸福新甘孜建設。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