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巴塘縣公安局九公里檢查站站長余清明
■見習記者 劉小兵 本網記者 袁飛 宋志勇
“您好,歡迎您駛入甘孜州巴塘縣境內,,請您出示車輛行駛本,、司機駕駛本,以及車內全體乘客的身份證,,并打開后備箱,,配合我們接受安全檢查。”這是巴塘縣公安局九公里檢查站的民警正在對一輛外地牌照的大客車司機例行檢查,。
據巴塘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長吉志美介紹,,九公里檢查站于2014年11月設立,該站地處四川,、西藏兩省交界處的金沙江畔,,位于巴塘縣夏邛鎮(zhèn)茶樹山村地界的318國道線上,與西藏芒康縣隔江相望,,因距離巴塘縣城九公里而得名,,是云南、西藏和我州得榮等縣途徑巴塘的必經之路和咽喉要道,,是竹巴龍省級檢查站的輔助卡點,,主要盤查管控一江之隔、一橋相連的西藏籍重點人員,。
自該檢查站成立以來,,來了一位年青的站長,他生龍活虎,,很有干勁,,領導信任他,同事敬重他,。這一來,,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并努力將檢查站建設成為了該縣“五卡一點”表率代表,,全州公安系觀摩學習地重要崗位,。
在檢查站的登記窗口右上方,鮮紅的大字醒目的寫著“五證”登記處,,下方詳細注明了身份證,、戶籍證明、村證明,、鄉(xiāng)黨委政府證明,、派出所證明。過路車輛井然有序的接受檢查和登記,,有的乘客乘此拿住水杯走向便民服務窗口向民警要飲用的開水,。
“剛開始來到這里時什么都沒有,只有一頂可以用來睡覺的帳篷,。這里的風特別大,,夜晚能聽到風吹走石子的聲音。”余清明指著現已建成的檢查站說,,如今,,工作環(huán)境改變了,,警營們有了自己的臥室還有圖書室,,一空閑我們就去閱覽書籍增加文化知識,。這都要歸功于州、縣和上級領導把我們這個小站放在了心坎上,。
這里不僅有了警營文化陣地,,還有便民飲水點、休息區(qū),,以便更好地服務來往的車輛和讓廣大群眾,。
“服役之前,我的父母就去世了,,是姨媽供完了我的學業(yè),,并支持我參軍。后來我又考取了公務員,,一步步走到今天離不開心里有堅定的信念,,一個軍人的信念。”想起當年的情景余清明感慨地說,,我的父親是外地人,,曾是天津野戰(zhàn)部隊軍人,復原后來到巴塘縣公安局工作,,期間認識了我的母親巴塘本地人,。從小,我就受到父親的影響,,愛看軍事書籍,,熱愛軍人這個事業(yè),如今,,我夢想成真,,相信我的父母在天有靈也會為我高興。
余清明由于工作努力,,先后被單位派遣到四川警察學院學習,,期間,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工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特別在檢查站工作時,他有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在一次檢查中,,他一眼認出了一名正在通緝的要犯,余清明請他出示身份證時,,該通緝犯撒謊說要上衛(wèi)生間準備脫逃,,說時遲,那時快,,余清明一邊與通緝犯周旋,,一邊在手機上向戰(zhàn)友們發(fā)出圍捕行動的信息,,戰(zhàn)友們收到消息后,立即從側面包圍上去,,將其逮捕,。
“他母親在醫(yī)院做腦瘤手術,當時他只在身邊陪護了一小時,,就立即返崗上班了,。”說道余清明是如何堅守崗位時,他對自己避而不談,,而是說起了戰(zhàn)友巴桑尼瑪,,在母親病重期間選擇了默默地回到崗位堅守,既不請假,,更不向領導匯報自己的實際困難,。
余清明說:“協(xié)警能做到的,我們中層干部更應該以身作則,,帶頭做好每一件事,,擔起每一份責任,讓領導信任,,讓戰(zhàn)友理解,,讓群眾認可。”余清明十分關心檢查站的10名戰(zhàn)友,,并早已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無論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還是生活中面臨的困難,他都及時了解并幫助解決,。遇到戰(zhàn)友身體抱恙時,,他會主動代替他們上崗;戰(zhàn)友家庭困難時,,他就省下自己的工資悄悄地寄給他們,。“因為有這樣好的站長,我們才不覺得工作的辛苦和寂寞,,是他的這份堅持讓我們一直堅守在九公里檢查站,。”巴桑尼瑪說。
“我們要時刻堅守陣地筑起平安防線,,保地方百姓平安,,為警徽增光添彩。”晨曦微露,,九公里檢查站上空又響起了余清明和戰(zhàn)友們郎朗的口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