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應瓊 文/圖
“啊,,紅軍,,紅軍!今朝離去,,何時再歸,。啊,,紅軍,紅軍,!藏族人民的親人,。為了祖國的統(tǒng)一,你歷盡了艱辛,,踏上了征程,,愿佛祖保佑你,盼你早日回歸,。”
80年前,,甘孜縣五世格達活佛寫下了許多懷念紅軍的詩,這些詩被譜上曲,,編成弦子,,當?shù)厝朔Q“格達弦子”,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80年后,,甘孜縣民族中學高級教師巴松鄧珠創(chuàng)作完成了《格達弦子》藏文書法長卷,以緬懷革命前輩,,弘揚康巴文化,。
“3年多了,這個系統(tǒng)的書寫工程總算是完成了,,以此來獻禮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是我最大的心愿,。”巴松鄧珠介紹,長卷由三個部分十種字體書寫而成,,第一部分是近10米的前言,;第二部分為主題(格達弦子詞)全長142.8米,寬0.8米,,用原始竹筆與現(xiàn)代排筆兩種不同的書法筆書寫8種藏文字體,;第三部分為近30米的后記與新歌詞。其中第二部分成功申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最長的“弦子”藏文書法長卷,,書卷中的蘭札體,、烏爾都體、珠察體、烏金體,、長腳體,、短腳體、美術體,、草體八種藏文字體,,其含義表示八吉祥、八瑞相,。長卷的顏色有黃,、紅、白,、黑四色,,其含義表示息(息災)、增(增益),、懷(懷愛),、伏(誅惡)四業(yè)。
巴松鄧珠在學校從事藏文和藏文書法教學,,是省級藏文書法傳承人,、州藏文書法協(xié)會會員,獨創(chuàng)“美術康體”,。他的書法作品用藏族唐卡藝術的裝裱方式來裝裱,,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歡迎和喜愛,作品和論文先后在縣,、州,、省和國家級大賽中獲獎并刊登在各類期刊雜志上,他還編寫了《藏文鋼筆書法字帖》和《中小學生藏文輔導讀本》,,分別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和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他用深厚而靈動的筆墨書寫和諧社會美麗篇章。
“格達弦子”作為一種民族區(qū)域文化,,既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又飽含紅色元素,表現(xiàn)了藏族人民對紅軍的敬仰,,體現(xiàn)了民族團結,。巴松鄧珠說:“人的一生中,總得做一點實事,,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我用筆墨來表現(xiàn)、謳歌我們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民族團結精神,,力爭把自己的思想,、靈魂融入時代精神和文化內(nèi)涵,進而把藏文書法發(fā)揚光大,。”
新聞鏈接:
“弦子”,藏語稱為“諧”,,流傳于川、滇,、藏等藏族地區(qū),是當?shù)厝罕娮詩首詷返膱A圈歌舞,。
格達弦子以藏族傳統(tǒng)的“弦子”歌舞及編創(chuàng)者第五世格達活佛而聞名,。五世格達活佛,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生于1903年,,1905年被選為四世格達活佛的轉世靈童,7歲定為甘孜縣白利寺第五世格達活佛,,25歲獲得“格西”學位,。1936年,紅軍長征途經(jīng)甘孜,,格達活佛大力動員藏族群眾籌措糧草,、支援紅軍撤退、對因傷病等不能隨紅軍主力北上抗日而留在甘孜地區(qū)的紅軍戰(zhàn)士進行了積極保護,。朱德率軍離開甘孜后,,他非常想念紅軍,在古老藏族弦子的基礎上,,寫詞,、譜曲,用低沉,、傷感的曲調(diào)訴說對紅軍的思念之情,,形成了甘孜縣獨有的格達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