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本報報道了清華研究生杜愛虎在貢嘎山下玉龍西村小學支教的故事,。當時,,對自己的選擇,,杜愛虎說,,別人感動我的,,我唯有傳遞,。近2年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進來,,傳遞著這份愛心和感動——
3月12日,,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貢嘎山鄉(xiāng)玉龍西村,冬日的積雪還未完全消融,。位于山麓的玉龍西村小學,,不時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和歡聲笑語。
玉龍西村小學僅有學前班到二年級的32名木雅藏族孩子上學,。7位授課教師除了藏文老師昂讓和彭措,,其余5人都是省外志愿者。
來自山西陽泉,、清華大學電機系研究生畢業(yè)的杜愛虎“資歷”最老,,已在這里度過3年半光陰。他來時,,學校正因師資短缺面臨撤并,。是志愿者們保住了學校,還通過各種渠道爭取到大量社會資助,讓這里的面貌煥然一新,。
棄高薪進深山,,引來近三十名志愿者
從教師做到學校管理者,杜愛虎與黃藝先后引來近30名志愿者,,為玉龍西村的孩子們留住就近求學的地方,。
早上8點,來自江蘇江陰的陳桂芳,、浙江麗水的趙雅偉夫妻倆率先起床洗漱,、做早飯。
“我們早就有支教的想法,,但是沒渠道,。今年初通過微信報名參加了志愿者選拔。”趙雅偉,、陳桂芳與來自湖北恩施的張穎君脫穎而出,,來到玉龍西村小學。
負責選拔志愿者的,,是杜愛虎和來自貴州遵義的黃藝,。兩位玉龍西村小學的負責人,開始都只是支教志愿者,。2009年暑假,,剛從天津大學本科畢業(yè)的杜愛虎,通過師姐的介紹來到玉龍西村小學支教兩個月,。兩年后當他研究生畢業(yè)時,,學校僅有的一名代課教師面臨退休,即將并入貢嘎山鄉(xiāng)中心小學,。
當時,,杜愛虎已經(jīng)手握年薪20萬的工作邀請,然而學校的困境卻讓他寢食難安,。“玉龍西村距離鄉(xiāng)上20多公里,,中間全是土路,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學校沒了,,孩子們上學怎么辦?”杜愛虎毅然放棄高薪扎根玉龍西村,,為孩子們教授語文和數(shù)學,,一待便是3年半。
2012年秋天,,本來只有一年級的玉龍西村小學增設(shè)二年級,,學生增加到30多人,,一個人難以應付。無奈之下,,杜愛虎嘗試網(wǎng)上發(fā)帖招募志愿者,,長期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黃藝應征而來。“那時候?qū)W校還是瓦房,、土墻,,操場上長著半米深的亂草。教師宿舍兼當辦公室和食堂,,很多窗戶玻璃都破了,。”黃藝沒有被嚇住,他在學校教數(shù)學,,順便指導學生的衛(wèi)生,、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對這里有了感情,,選擇留下來和杜愛虎共同管理學校事務,。
迄今為止,曾在這里支教的志愿者已近30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從美國杜克大學歸國的留學生。“考慮到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情感因素,,志愿者的教學時間當然越長越好,。不過學期結(jié)束之后,我們會請他們自我評估,,比如生活能否適應,、家人是否支持等等,不會強行挽留,。”杜愛虎說,。“學校能保住,孩子們能留在村里讀書,,多虧了這些志愿者啊。”來自本村的代課老師昂讓說,。
新校舍落成,,用上太陽能發(fā)電
志愿者們?yōu)閷W校引來廣泛的社會資助??菟陂L期缺電的玉龍西村,,唯有學校能在夜里燈火通明。
“我們從昨天結(jié)束的地方開始看好不好,?”學前班教室里,,杜愛虎打開液晶電視,,往播放器里塞進動畫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熒幕上出現(xiàn)小矮人們憨態(tài)可掬的身影,,剛剛還在喋喋不休的數(shù)十個孩子安靜了下來,。
學校良好的條件,讓新來的志愿者驚訝不已,。“這里的條件比想象好太多,。有水,有電,,有車,,宿舍有暖氣,伙食也不差,,廁所甚至做了大,、小便分離。”趙雅偉笑言,,如果能隨時洗上熱水澡,,再加上wifi的話,就跟城里沒什么區(qū)別了,。
“4·20”蘆山強烈地震后,,玉龍西村小學老校舍成了危房,教學一度臨時借用村里的活動室,。2014年夏天,,上級部門撥款新建的校舍正式落成,教室,、宿舍,、圍墻粉刷得清新淡雅,操場也成了結(jié)實的水泥地,。不過每年枯水期,,玉龍西村要面臨近半年的斷電,學校也不例外,。2014年8月,,在志愿者的聯(lián)系下,近十名清華大學學生來到這里,,用了十天時間,,將3家企業(yè)資助、價值十多萬元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設(shè)備安裝在學校里,。即使連續(xù)陰雨,,3天內(nèi)依然可以保證學校電力供應。“開學那天,,當我們啟動設(shè)備,,教室燈光被全部點亮,,酥油茶機轉(zhuǎn)動起來的時候,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黃藝回憶道,。
志愿者們還開設(shè)微信公眾號,向外界介紹學校的情況,,同時與教育部門保持溝通,,爭取關(guān)注與支持。去年春天,,一家公益機構(gòu)開始為志愿者每人每月發(fā)放1200元補貼,。隨著學校曝光率增高,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為學校帶來書籍,、文具、教具,、體育用品,,甚至數(shù)碼相機、電子琴,、廣播系統(tǒng),。
2014年,玉龍西村小學收到的各類資助折合人民幣30余萬元,,高原村小變得越來越“洋盤”,。面對這樣的情況,杜愛虎并未喜形于色,。“教育應該讓人自立,、自強,單純捐助物資會不會讓孩子們養(yǎng)成依賴心理,?在我看來,,教育最應注重的是人,是合格的師資力量,,這也是最缺的,。”
因地施教,數(shù)學題改算牦牛
閉塞的環(huán)境,,文化的差異,,讓志愿者們不得不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
上山以來,,因為高原反應等原因,,志愿者們普遍身體不適,。陳桂芳已連續(xù)多日拉肚子,,下課后她卻顧不上休息,,把自己關(guān)進宿舍開始備課。
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課堂,。黃藝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學校的教材和自己的觀念,,有時并不適應本地教學。“比如數(shù)學題會講:公交車上本來有多少人,,下去多少人,,上來多少人,求現(xiàn)在的人數(shù),。但這里的小孩大都沒見過公交車,。所以我們就改成‘我有多少頭牦牛,你有多少頭牦牛,,一共有多少頭牦牛’之類,。”
初來乍到的趙雅偉也在摸索。這天上課前,,他帶著學生朗誦唐詩《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道理,學前班的孩子不一定懂,,所以我就解釋:客人到你家來,,問你的爸爸媽媽去哪里了。你說他們?nèi)ド缴贤谙x草,,但是具體在哪兒不知道,。這樣就很貼近他們的生活。”
從玉龍西村到山下的沙德鄉(xiāng)需要近兩個小時,,到康定需要三四個小時,,相對閉塞的環(huán)境,限制了村民對外界的了解,。有次上課時,,杜愛虎在地球儀上戳了個點,說它可能有100個玉龍西那么大,,結(jié)果學生們都非常驚訝,。
為了讓孩子們看看外面的廣闊世界,2013年暑假,,志愿者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籌措約6萬元社會贊助,,與家長簽訂安全協(xié)議,同各地愛心人士溝通之后,,帶領(lǐng)9名二年級學生到北京,、青島游玩。十幾天旅途中,,孩子們體驗了火車,、輪船,、快艇等各種交通工具,游覽了慕田峪長城,、清華大學等地,。
希望走出校園,讓更多村民受益
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志愿者們卻因為真誠和感動堅持下去,。如今,他們準備走出校園,,讓更多村民因他們的工作而受益,。
盡管設(shè)施相對齊全,志愿者們依然要克服諸多不便,。山上風大,,晝夜溫差能達到30度,手機信號也很不穩(wěn)定,。由于擔心感冒,,他們不敢輕易洗澡,往往每隔十天半月,,才開著別人資助的面包車集體下山,,到沙德或者康定找個招待所輪流洗,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順便購買生活必需品,。
學校廚房里,新鮮蔬菜幾乎絕跡,,土豆,、洋蔥、白菜,、豆皮等長期占據(jù)餐桌,。有時高壓鍋也會煮出夾生飯,大家只能硬著頭皮往下咽,。杜愛虎有學期從沒去過康定,,放假回家經(jīng)過成都時大吃了一頓,結(jié)果吃得太多導致嘔吐,。黃藝則無奈地表示,,除了妻子,自己到現(xiàn)在也沒能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父母覺得我應該在城里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F(xiàn)在我能做的,就是不跟他們討論這件事情。”
堅持下去的動力,,來自孩子的天真和村民的淳樸,。山里沒有什么特產(chǎn),每當教師節(jié),,大家收到的是孩子們摘來的野花。志愿者有時到村里小賣部買水,,老板會堅持不收錢,。新校舍落成后的所有建筑垃圾,也是村民主動幫忙清理,、運走,。志愿者們都在思考,“應該為村里做點什么”,。
杜愛虎和黃藝覺得,,單純的支教并非長久之計,應該讓公益事業(yè)深入村落,,解決當?shù)卮迕竦膶嶋H需求,。泉華灘是玉龍西村小有名氣的景點,由高低錯落的噴泉,、階地和彩池組成,,近年來吸引了不少游人參觀,留下許多食品包裝袋,。它們被牦牛吃下后無法消化,,嚴重時會造成牦牛死亡。志愿者將許多紙板掛在景區(qū)樹枝上,,讓孩子們寫上“這是我們美麗的家鄉(xiāng)玉龍西,,請你們把垃圾帶走”之類的文字,提醒游人,。
杜愛虎和黃藝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這里的雪水盡管水質(zhì)優(yōu)良,但因為缺少巖層過濾,,其中混雜了許多雜質(zhì),。而對于固體廢棄物,村民往往一燒了之,,產(chǎn)生了不少有害氣體,。“我們下一步的社區(qū)服務計劃,想從飲用水凈化和固體廢棄物處理開始,。”□記者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