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9月23日
幸福滿懷,。
崩科之都,。
◎本網(wǎng)記者 馬建華/文 楊孝康/圖
日夜交替、四季更迭,,時間一往無前地改變與雕琢著萬事萬物,。作為一名小有名氣的攝影家,楊孝康多達萬余張的照片,,記錄著36年來爐霍縣無時無刻發(fā)生著的變化——城市面貌越來越靚麗了,;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整潔了;人們生活越來越舒心了……
“我一生中在爐霍縣經(jīng)歷過兩次較大的地震,,一次是1968年發(fā)生在朱倭鎮(zhèn)的地震,,因為年幼,印象并不深刻,?!睏钚⒖底诳h委旁邊一家茶坊,拿出筆記本電腦上存儲的他拍攝海量照片,,選擇記憶猶新的照片向記者講述歷史光影里的爐霍,。
1973年2月6日下午,沉浸在春節(jié)祥和氣氛里的爐霍縣被一場突出其來的大地震夷為平地,,“父親當時正在參加縣革委會的會議,,突發(fā)大地震震垮了革委會大樓,父親吃力地從廢墟中爬出來,,立即動員活著的人開展自救,。”楊孝康說,那場慘烈的大地震震驚了世界,,爐霍縣城死傷人數(shù)之多,,房屋幾乎全部倒塌,親人陰陽相隔,。
楊孝康一家總算幸運,,除了妹妹輕微受傷以外,家人無恙,?;钪娜嗽隗@恐和悲傷中,從廢墟里掏出被子,,在露天壩冒著大雪睡了一晚上,,饑寒交迫,望著震后廢墟和路邊擺放的遇難者遺體,,親人們放聲痛哭,。第二天,國家派出的救援飛機空投了救災生活物資,,拿到的饅頭都還是熱的,。
1973年地震時任縣革委會主任的高明,10年前,,在楊孝康的陪同下,,登高望遠,鱗次櫛比的樓房,、望果大道,、縱橫交錯的街道,鮮水河蜿蜒環(huán)城而過,。老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當初地震發(fā)生后,,在縣城選址上,很多人建議遷縣城,,但我認為,,大災之后,黨和政府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所以縣城還是原址重建,。”
歲月如歌,,回首刻骨銘心的艱難歲月,,楊孝康記憶猶新,經(jīng)過兩年重建,楊孝康一家6口人住進了新修的木架平房里,,僅有兩個房間,,擁擠程度可想而知,縣上領導一視同仁,。幾年后,,住房條件有了改善,他們家分到了三間房,?!艾F(xiàn)在還留存著8處震后建筑,目前,,縣委常委的辦公室就是當年的震后建筑,。”楊孝康說,,當時最時尚的建筑還是商業(yè)局的,,有兩層樓高,大禮堂也就是電影院,,據(jù)說還是日本防震專家設計的,。楊孝康特意把地震后的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的照片放在一起,強烈的視覺對比,,爐霍縣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震撼,。
1982年,楊孝康被分配到宜木鄉(xiāng)章達村小學,。1983年,,他就酷愛攝影,學生沒有體育活動場所,,楊孝康和其他老師用木頭為學生制作了簡易籃球架,,他用鏡頭記錄了學生們當時打籃球的場景,一晃已經(jīng)36年,。36年來,,楊孝康用相機記錄了爐霍縣的點滴變化,成為爐霍縣發(fā)展變遷的忠實記錄者和見證者,,為爐霍縣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跡,。
攝像器材越來越高檔,如今航拍技術運用自如,,走過了9家單位,,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攝影的狂熱和執(zhí)著。已經(jīng)55歲的楊孝康本可以“退居二線”,,但他依然帶上笨重的攝影器材,,奔走在爐霍縣的城市牧場,,用鏡頭記錄鄉(xiāng)村振興、城鄉(xiāng)提升,、富民產(chǎn)業(yè)和爐霍縣的大美風光與人文風情,。
“我有解放后爐霍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等黨政領導和包括爐霍縣大地震前后的城建照片,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我都交給了縣檔案館保存,。”楊孝康認為,,作為一名攝影者,,要有記錄歷史的情懷,把個人興趣愛好和國家情懷結合起來,,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把家鄉(xiāng)的歷史反映好,、保存好,讓自己的攝影作品成為反映家鄉(xiāng)變遷的生動鄉(xiāng)土教材,。
“家鄉(xiāng)的變化主要是2009年以后,,歷屆縣委、政府領導一屆接著一屆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州縣城鄉(xiāng)提升戰(zhàn)略的實施,集爐霍縣地方文化元素和現(xiàn)代氣息的霍爾廣場,,成為爐霍縣的城市核心,,曾經(jīng)是一片耕地的偏僻之地,如今居住樓,、商業(yè)街林立,,已經(jīng)是爐霍縣的繁華之地?!睏钚⒖蹈锌卣f,,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能夠用鏡頭記錄爐霍縣改革開放以來的變遷,,是他這一生的幸事,,祝愿爐霍縣的明天更好。
近年來,,爐霍縣通過挖掘、提煉崩科民居建筑符號,,對縣城風貌進行改造,,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風格,有目的地進行特色打造,。
通過資金打捆,、提標擴面,,在317國道和303省道沿線大力實施農(nóng)區(qū)九鄉(xiāng)一鎮(zhèn)農(nóng)村危房及風貌改造,引導村民進行“屋頂革命”,,提升民居整體形象,,凸顯崩科文化,與縣城遙相呼應,,彰顯“崩科之都”的獨特魅力,。對秋日河沿街進行綜合整治和景觀打造,著力打造特色街區(qū),,將其建設成為集旅游參觀,、餐飲美食、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親水休閑商業(yè)步行街和雪域高原上的“崩科第一街”,。
綠樹成蔭,,宜居宜游是爐霍這座小城不懈的追求,近年來,,爐霍縣有計劃地培育本地樹種和花種,,試種適宜高原生長的景觀綠化樹,讓全縣城鎮(zhèn)全面綠起來,、美起來,、靚起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爐霍縣從群眾的一點一滴入手,,用心用情用力,,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傾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穩(wěn)穩(wěn)地托起了全縣人民的幸福,。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