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九龍縣灣壩鄉(xiāng)灣子村“第一書記”鄒尼瑪
■本網(wǎng)記者 楊珂
“這一車萵筍是那幾戶的,?一共是多少斤,,多少錢,?一定要給每戶人家結(jié)算清楚,。”凌晨5點,,九龍縣灣壩鄉(xiāng)灣子村的村民已經(jīng)開始忙碌了,,他們要將自己種出的萵筍售賣給批發(fā)商,,而比村民更忙的是他們的“第一書記”鄒尼瑪,,每天這個時間,,他必定出現(xiàn)在田間地頭和村民一起搬菜,、裝車,,還要幫村民算賬,不讓村民吃一點虧,。
去年的8月,,九龍縣文教育職工鄒尼瑪下派到灣壩鄉(xiāng)灣子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新的工作崗位,,鄒尼瑪很茫然,,他不知道“第一書記”具體要做什么工作?更不知道自己作為“第一書記”能為當?shù)卮迕褡鲂┦裁??思考之余,,鄒尼瑪開始走訪農(nóng)戶,但是村民也對“第一書記”這個稱謂很陌生,,在走訪中鄒尼瑪吃了不少閉門羹,,但他沒有失望,因為他知道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工作才可以順利開展,。經(jīng)過一個月的走訪,鄒尼瑪知道了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如何讓這些村民真正實現(xiàn)脫貧”,。
鄒尼瑪決定先從村民的土地入手,,灣子村幾乎是家家戶戶都種玉米,但由于價格不高,,也不方便出售,,種出來的玉米只好用來為牲畜。“帶領(lǐng)村民種菜,,種大家都愛吃的菜,,就能賣到好價錢。”鄒尼瑪開始考察調(diào)研,,最后決定在灣子村種植萵筍,。灣子村的村民還沒有嘗試種過萵筍,還有土地,、資金的問題又擺在了他的面前,。鄒尼瑪開始動用所有的人脈逐項解決問題,正好此時惠民幫扶政策給鄒尼瑪?shù)?ldquo;野心”幫到了大忙,,免費的菜種到了,,扶貧的資金也到了,可試種的土地在哪兒呢,?鄒尼瑪有開始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并不很支持,一開口就向他提補貼,,還要求在試種基地里種自己的水果,、蔬菜等要求,。鄒尼瑪便開始向村民講解國家的惠民政策以及共同致富的道理,村民終于答應(yīng)低價讓出土地作為試種萵筍基地,。今年3月種下了第一批萵筍,,產(chǎn)量達到了700多斤,可是銷路又成了問題,。為了讓村民見到希望,鄒尼瑪開著自己的私車將萵筍拉到縣城銷售,,第一天只賣了16元,,但鄒尼瑪還是很開心,他向村民許諾一定將這些菜全部賣出去,。鄒尼瑪?shù)耐潞团笥言诓耸袌鲆姷剿?,都取笑說:“‘第一書記’回不會算賬啊,自己開車花了近200元的汽油費,,卻只賣出去16元的菜,,還笑得那么燦爛。”鄒尼瑪卻不以為然,,他不算自己的賬,,只算老百姓的賬。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鄒尼瑪開著車到餐館,、學校食堂去打聽銷路,700斤萵筍終于全部賣完了,。于是,,村民們開始主動找到鄒尼瑪加入了種萵筍脫貧致富的行列。一個月后,,全村570畝土地全部種了萵筍,,接下來,鄒尼瑪開車早出晚歸地找銷路,,等到萵筍成熟的時候,,大大小小的汽車都來到村里來批發(fā)萵筍。這下鄒尼瑪就變身成為了“賣菜書記”,,每天凌晨4點過就要到地里幫助村民收割,、過稱、點錢,,有時忙得顧不上喝口熱茶,,可累鄒尼瑪心里卻特別高興,看著老百姓離脫貧越來越近,,他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菜越賣越好了,,鄒尼瑪也放心了。一天早上他因為到鄉(xiāng)里辦事沒有趕回村里幫忙村民批發(fā)萵筍,,現(xiàn)場卻卻發(fā)生了一件小事,,批發(fā)商本來只需要兩萬斤萵筍,可村民要強行多賣一車給他們,,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不愉快的氣氛,。鄒尼瑪趕到現(xiàn)場,了解了詳細情況后,,開始進行調(diào)解,,村民的萵筍已經(jīng)收割,如果不拉走會全部爛掉,,而公司收購的已經(jīng)是市場飽和所需,,現(xiàn)場僵持不下。最終鄒尼瑪做出決定,,自己出資運費,,將多余的菜拉到縣城去賣,盡量減少村民損失,。村民們意識到了強買強賣的行為,,讓書記為難了,便向書記承認了錯誤,,“賣菜書記”也成了村民心中真正的“第一書記”,。
有人對鄒尼瑪說,你當“第一書記”可真是辛苦,。他卻說:“我一點都沒有覺得過苦,,只是因為村民而忽略了家庭,深感愧疚,。”說到這里,,鄒尼瑪眼里泛起了淚花,接受“第一書記”任務(wù)時,,鄒尼瑪?shù)男∨畠簞倓偝鍪?,妻子還在月子里,他便去了灣子村,。如今女兒都會叫爸爸了,,自己卻沒有回去看過兩回。但是想到今年年底灣子村就可以摘下貧困村的帽子,,鄒尼瑪心里多了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