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村成片的大櫻桃樹,。
■ 記者 宋志勇 文/圖
“自從產業(yè)調整后,,種蔬菜,、水果讓我嘗到了甜頭,,去年收入就達7000多元,。”4月13日,,記者來到瀘定縣冷磧鎮(zhèn)團結村采訪時,,該村二組村民肖??鼭M臉幸福地說,。
談起過去,,42歲的肖??锌f分。他告訴記者,,以前每到水果,、蔬菜上市季節(jié),村民們凌晨3,、4時就起來采摘水果和蔬菜,,再背著到路邊銷售。由于水果,、蔬菜品種單一,,且產量不高,村民每年靠賣水果,、蔬菜掙不了幾個錢,。
“自從村里進行產業(yè)調整后,現在家家戶戶都種大櫻桃,、青脆李,、核桃等,待形成規(guī)模后與蔬菜套種,,能讓土地發(fā)揮出最大效益,。”肖福奎告訴記者,,如今,,村里專門成立了合作社,幫村民們擴大銷路,,上門購買的老板多了,,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了。
冷磧鎮(zhèn)團結村是瀘定縣典型的高半山村莊,,下轄3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277戶961人,平均海拔800多米,。該村日照充足,,適宜多種水果、干果生長,。2013年,,瀘定縣將團結村作為該縣高半山林果示范基地,投入100余萬元資金,,在該村種植優(yōu)質核桃500畝,,歐洲甜櫻桃600畝,青脆李400畝,。
“近年來,,村‘兩委’緊緊圍繞縣委‘123’發(fā)展思路,,狠抓高半山扶貧攻堅,積極引導致富能手,,瞄準市場加強指導,,堅持不求齊全,但求特色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yè)發(fā)展模式,,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在團結村建成100畝海椒基地1個,,60畝櫻桃、桃子基地1個,,50畝核桃基地1個,走出了政府與群眾良性互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該村基本形成了以林果業(yè)為主,養(yǎng)殖業(yè)為輔的生態(tài)產業(yè)結構,。”冷磧鎮(zhèn)黨委副書記劉俊告訴記者,,2012年,團結村成立了偉昌合作社,,并建成了全州第一個生態(tài)農場—吉祥農場,,同時嘗試人工栽培羊肚菌。此外,,該村還積極探索田園觀光旅游產業(yè),,去年投入185萬元對全村風貌進行了改造和提檔升級,并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村里種蔬菜的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哦,!我們不光安裝了太陽能,修建了干凈舒適的洗澡間,,清澈甘甜的自來水也引到了家里,,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好了。”談到這兩年的變化,,村民陳昌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我們村種植玉米、土豆等高半山作物,,人均年純收入僅為每畝地500元,。2012年,團結村二小組僅反季節(jié)蔬菜一項收入就達到了10萬元,,我家當年人均純收入已上萬元,,我還帶頭以‘土地流轉’的形式成立了瀘定縣偉昌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以種植蔬菜為龍頭,帶動農戶8戶,。”
來到吉祥農場,,記者看里這里土地集中連片,經營規(guī)模達328畝,,主要以發(fā)展蔬菜,、經濟林木養(yǎng)殖為主。據了解,,村上38戶農戶已與農場簽定了流轉土地合同,。隨后,記者又來到村里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大棚,。“現在羊肚菌每斤銷售達75至80元,。”村民陳昌說,他于2013年率先在該村探索人工栽培羊肚菌技術,,在成功試種基礎上,,投資37萬元建成14個大棚,實現年產值30萬元,。今年,,陳昌利用羊肚菌種植間歇時間,引種錯季節(jié)大球蓋菇3畝,,實現套種生產,,進一步提高大棚利用率和單位土地生產產值。
通過近3年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如今的團結村已成為全縣的示范村,,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已由過去的不足2000元增至7800元,。
“團結村通過高半山生態(tài)農業(yè)基地建設的實施,,讓村民看到了發(fā)展的希望。通過產業(yè)結構的不斷調整,,村民經濟收入也會不斷增加,,到那時,團結村就會成為真正的致富村,。”陳昌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