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周燕 文/圖)新年伊始,康定縣塔公鎮(zhèn)迎來了最冷的時節(jié),海拔3700米的牧場,,夜晚氣溫已低至零下10度,,冰凌隨處可見。這對先后遭受兩次強烈地震侵襲的受災群眾來說,,溫暖過冬無疑是他們的最大愿望,。
據(jù)了解,康定“11·22”6.3級和“11·25”5.8級地震發(fā)生后,,在海拔近4000米的塔公鎮(zhèn)奪拉嘎姆村牧民群眾的房屋嚴重受損,,部分房屋倒塌。為確保災區(qū)群眾溫暖過冬,,該縣在加大過冬物資籌集發(fā)放的同時,,緊緊圍繞有棉帳篷住、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等的目標,以最周密的組織,、最嚴格的責任,、最細致的措施,全力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確保災區(qū)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外面寒風呼嘯,帳篷里暖意融融,。走進奪拉嘎姆村一村的澤彭家的帳篷,,暖意襲來。“現(xiàn)在過冬生活沒啥困難,,我打算今年建新房,。”澤彭告訴筆者,政府為他們搭建了20平米的棉帳篷,,送來了棉被,、棉衣、米面,、清油等生活物資,,還發(fā)放了鋼爐,即使外面下雪,,帳篷里也不覺得冷,。
緊挨著政府搭建的救災帳篷,澤彭又自己搭建了一頂帳篷廚房,。在奪拉呷姆村安置點,,除了政府發(fā)放搭建的帳篷外,,很多受災群眾都自發(fā)地搭建了簡易帳篷,改善過渡安置生活條件,。
如今,,震后兩個月過去,澤彭家不僅有了床,,而且還用上了電爐,,棉被、棉衣和糧食整齊堆滿了一面墻,,廚房和臥室也分開了,,家中的5口人都能睡在溫暖的床上,。
據(jù)了解,,災后康定縣按照“就近、分散,、安全”的原則,,設立江巴、奪拉嘎姆,、祖慶小學等9個臨時集中安置點,,搭建臨時板房15326平方米,發(fā)放救災棉帳篷4152頂,、棉被10783床,、棉衣5305套、鋼爐428個以及各類過冬生活物資,,實現(xiàn)“六有六防”,,做到了不漏一戶、不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