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擁軍愛兵模范史國秀

■ 楊仕強 記者 楊杰 文/圖
在瀘定縣瀘橋鎮(zhèn)大壩村有一位藏族媽媽,,她住在簡樸的農(nóng)家小屋里,,平時靠種地賣蔬菜水果維持生計;她的心卻時刻牽掛著部隊上的孩子們,,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位偉大母親對孩子們的愛,;她就是今年已68歲的擁軍愛兵模范史國秀,。
永遠不變的愛兵情懷
見到史大娘時,她正在家里忙著拉鞋墊,。“眼看著新兵娃娃們到部隊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的鞋墊要趕著做完,讓他們到部隊時能帶上,。”史大娘一邊招呼我們坐下一邊還忙著手里的活兒,。據(jù)村干部介紹,往年這個時候史大娘早為送往部隊的新兵娃娃準備好了自己的禮物,,今年由于8月3日云南魯?shù)榘l(fā)生地震,,史大娘在電視上獲得消息后,就去了災(zāi)區(qū)看望慰問救災(zāi)官兵和受災(zāi)群眾,。前幾日剛回到家,,就忙著趕做送新兵的鞋墊。
說到去云南魯?shù)椋反竽锎蜷_了話匣,。“我在電視上看到魯?shù)榈卣鸷?,官兵們沒日沒夜地搶險救災(zāi),有的手腳都磨破了,,非常心疼,,子弟兵們無私為人民群眾奉獻,我們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感謝,??捎捎趧傔^完8·1建軍節(jié),前頭做的鞋墊全慰問了康定,、瀘定地區(qū)的部隊?wèi)?zhàn)士……,。”三天時間,史大娘不分白天黑夜,,加緊時間趕做,。最后她帶著準備好的170雙鞋墊和80條哈達趕往災(zāi)區(qū)。從瀘定到石棉,、從石棉到西昌,、從西昌到昆明、從昆明到魯?shù)?,史大娘餓了就吃自己帶的干糧,、困了就在車上打盹兒,轉(zhuǎn)了4次車后,,于8月9日下午終于到達了震中龍頭山鎮(zhèn)龍泉村安置點,,為烏蒙鐵軍的子弟兵們送上了潔白的哈達和親手縫制的100多雙鞋墊。
據(jù)了解,,史國秀是瀘定縣家喻戶曉的擁軍模范,,曾經(jīng)給維和戰(zhàn)士、汶川地震救災(zāi)子弟兵等都贈送鞋墊,。“不管再遠的路,,只要是我看到了,我都要送過來,,讓戰(zhàn)士們知道人民和子弟兵心連心,。”史國秀說。
汶川地震,,史大娘賣掉了家中僅有的12只雞,,又到山上采了兩天的蕨菜拿到街上賣了,湊錢做了220雙鞋墊,,坐車到都江堰看望慰問抗震救災(zāi)官兵,。海地地震后,她找到了四川慈善總會,向中國救援隊捐贈了自己一針一線縫制的鞋墊,。玉樹地震后,,她到州民政局,為部隊官兵送去了鞋墊,。這次蘆山地震后,,她趕又到蘆山,,把親手縫制的鞋墊交到了參加抗震救災(zāi)的瀘定民兵手中,。民兵們說,汶川抗震救災(zāi),,我們在災(zāi)區(qū)看到了史大娘,,墊上了史大娘的鞋墊,沒想到在蘆山,,我們又見到了史大娘,,就象見到了親人一樣。史大娘的鞋墊是給予我們最好的慰問品,,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史大娘說,送鞋墊是想讓官兵們的腳在來回奔跑救援中舒服一點,。她還說,,我的鞋墊上都繡著“一路平安”,就是希望官兵們平安的去救援,,平安的回來,!
史大娘從1992年開始,每年春節(jié),、建軍節(jié)都要到瀘定縣人武部,、瀘定兵站、武警中隊,、消防中隊去看望慰問,。她說,每年春種秋收的時候,,官兵們都來幫她,,逢年過節(jié)還給她送來米面油。她去看看戰(zhàn)士們,,為他們帶點自家地里種的蔬菜,,自家養(yǎng)的雞鴨,自己做的鞋墊,,是理所當(dāng)然的,。她從來沒有想過,是因為自己對軍隊、對官兵樸實的愛,,官兵們和她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伴隨一生的紅色烙印
史國秀出生在瀘定縣嵐安鄉(xiāng),嵐安鄉(xiāng)是革命老區(qū),,是紅軍長征經(jīng)過和戰(zhàn)斗的地方,。1935年11月,紅軍方面軍第32軍和第4軍的一部分約11個團到達瀘定嵐安鄉(xiāng),,11月中旬成立嵐安區(qū)蘇維埃政權(quán),,此后相繼成立昂州、昂烏,、腳烏和烏泥崗4個鄉(xiāng)蘇維埃政權(quán),。紅軍還成立了區(qū)、鄉(xiāng)游擊隊,。她的父親就是當(dāng)時36名游擊隊中的一員,,參加過保衛(wèi)紅色政權(quán)、打擊地方反動勢力的戰(zhàn)斗,。史國秀的母親經(jīng)常為她講述紅軍在嵐安為保護老百姓,,為了讓老百姓翻身得解放,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堅持戰(zhàn)斗不畏犧牲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始深刻地印在史國秀心里。一名12歲的小男孩,,在江西參加了紅軍,,跟隨大部隊走到嵐安時,已經(jīng)面黃肌瘦,,衣衫襤褸,。史國秀的母親拿出家中僅有的糧食讓小紅軍吃,又為小紅軍把衣服補好,,后來將小紅軍送回了部隊,。
也許這個故事將注定成為史國秀一生的紅色記憶,所以從小生長在革命老區(qū)的史國秀,,對軍隊,、軍營、戰(zhàn)士懷著特殊的紅色情懷,,從小他便有了深深的紅色烙印,。從1979年的瀘定爛柴灣山體滑坡開始,到瀘定特大泥石流,、汶川地震,、康定“7.23”泥石流,、玉樹地震、2010年康定金湯泥石流,、蘆山地震,,哪里有解放軍、武警官兵救援的身影,,哪里就有史大娘看望慰問官兵的身影,。
每當(dāng)發(fā)生災(zāi)難時,官兵們不顧自己的安危,,上山下河,,救人、搶救財產(chǎn),,我心疼他們,,我就想一定要到現(xiàn)場去看看他們,,為他們送幾雙鞋墊,,帶點吃的??吹剿麄兤狡桨舶?,我心里也就踏實了?;丶液?,睡覺安穩(wěn)了,吃飯也香了,。普普通通的話卻道出了史大娘心中對子弟兵的真摯感情,。
記者手記:
人間處處顯大愛
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史大娘談自己的少,,在談別人是如何幫自己的時候,,卻講得最多。她說,,汶川地震時,,自己坐車到都江堰,找抗震救災(zāi)指揮部,,一位年輕姑娘看到她這么大年紀還去抗震救災(zāi)時,,幫她背上東西,陪著她從上午九點找到中午十二點半才找到指揮部,。史大娘說,,之前,自己還吃了些干糧,,而那位姑娘卻是粒米未粘啊,。瀘定發(fā)生洪災(zāi)的時候,,她在瀘定街上為救援官兵買慰問品時差20元錢,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為她支付了這二十元錢,,并且死活不告訴她自己的住址和姓名……,。這一個個經(jīng)歷讓她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和大愛,她的行動,、她的事跡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母親”的溫暖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