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開展群眾工作全覆蓋之同心同向活動兩年間
德格縣滿金寺僧人正在閱讀群眾工作特刊藏文版,。(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 楊杰
凡去過道孚縣下拖鄉(xiāng)卡拖寺的人,,都會留下“潔凈”的第一印象:繪有八寶吉祥等藏式圖案的白色圍墻下,,綠草茵茵,不見一絲雜物,;綠色柵網圍起來的樹叢,、花壇,花繁葉茂,,生機盎然,;公路兩側各色鮮花編織成的“花墻”,爭奇斗艷,,溢彩流光。宛如精致盆景,,堪稱“世外桃源”,。
“我2002年剛入寺的時候,可沒有這么好的條件,。”來自下拖鄉(xiāng)的僧人赤熱感慨頗多,。“自‘同心同向’活動開展以來,各級干部與我們真誠交友,、交心談心,,幫助解決問題困難,我們感到非常溫暖。特別是州,、縣,、鄉(xiāng)聯系寺廟的干部來了以后,我們寺廟的變化更是前所未有,。”這是僧尼們的共同心聲,。
真情能融化堅冰,但信心比黃金更加重要,。當扶貧移民局工作組第一次到卡拖寺開展“同心同向”活動時,,情況完全兩樣:工作組在寺廟門外叫門,很久都無人應答,;進門之后,,工作組干部站著與該寺寺管會主任來米進行了一問一答式的交談。冷冰冰的場面,、冷冰冰的面孔,,頓時讓工作組一行感覺到與寺廟僧人的遙遠距離。工作組成員沒有灰心,,……經過數次深入調研,,工作組帶來了維修項目和資金,還帶來了技術人員和工人,。施工戰(zhàn)場隨即擺開,,忙碌的身影即刻展現:工作組一行四人和工人們有的挑水、搬磚,,有的拉土,、抬木料。經過工作組的努力,,現在的卡拖寺變了樣?,F代科技知識講座進寺廟、現代圖書進寺廟,、電視進寺廟,,一項‘三進’舉措,讓僧尼念經之外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廣播電視,一項‘五通’工程,,讓寺廟基礎設施大變樣,。最讓僧尼興奮的是,,州、縣在推行藏傳佛教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中,,始終把寺廟作為基本社會單元,,把僧尼作為基本群眾,凡是涉及寺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都同步納入了農村的統(tǒng)一建設規(guī)劃中,。這些惠寺惠僧政策的有效實施,贏得了廣大宗教界人士的衷心擁護和廣泛支持,。”
寺廟基礎設施改善了,,僧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醫(yī)保,、養(yǎng)老不愁了,。與工作組人員的關系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無話不談,,一幅幅和諧而融洽的畫卷在甘孜大地涌現,。
在今年藏歷新年十五,州委宣傳部慰問組一行10人來到白玉縣打科寺,,送去真誠的新年祝福,。寺管會副主任降擁協繞、僧人赤稱等捧著潔白的哈達把歡迎和祝福一并奉給不遠千里而來的結對親戚,。自從聯系這個寺廟以來,,多次走訪和交談中州委宣傳部干部與廣大僧侶結下了深厚的情緣,在歡快的交談中,,僧人5次伸出大拇指,,除了感謝,他們更多的是訴說一年來寺廟服務群眾的點滴,,訴說一年來寺廟與親人和諧交融的點滴,,訴說寺廟遵守教規(guī)教義,引導信教群眾向善向好,、愛國愛教,,教育信教群眾善待人生、善待生活的點滴,。讓慰問組一行人始料未及的是,,當大殿前的合影即將開始時,寺管會主事拿出嶄新的百元鈔票往結對親戚衣兜里塞,,“今天是藏歷新年,按照習俗,,請接受我們的壓歲錢,,這也是全寺僧人一點心意,。”此情此景讓工作組一行感慨萬端:過去我們帶錢帶物進村入寺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慣例;今天寺廟反倒給我們發(fā)壓歲錢,,這充分說明了兩年來的同心同向活動,, 不僅拉近了我們與僧眾之間的距離,而且實現了心與心的交融,。大家紛紛表示:“心意我們領了,,但這份難忘的壓歲錢我們萬萬不能接收!”
丹巴縣委,、政府為頂果山寺實現了寺廟“五通”,,并將困難僧侶納入農村低保。寺管會成員扎西激動地說:“黨委重視,、政府給力,,政策掌握了,問題解決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堅決跟黨走呢,?”
新龍縣嘎絨寺寺管會主任四龍多加滿心喜悅地說:“群眾工作全覆蓋惠及寺廟和僧侶,幫助我們解決了困難,,我相信共產黨的執(zhí)政道路會越走越寬,,前途會越來越光明。”
石渠縣麻呷鄉(xiāng)郎吉嶺寺堪布伍金說:“群眾工作同心同向活動的開展,,讓寺廟僧人和干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寺廟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黨委和政府。”
每次參加州委書記胡昌升的懇談會,,許多僧人都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錄影,,“州委書記的講話太精彩了!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我們一定要把講話內容帶回寺廟講給其他僧人聽,。”
…………
一組組真實的事例、感人的鏡頭,,只是我州開展同心同向活動顯成效的縮影?,F在的美麗甘孜,走過每一座寺廟,,都有干部與僧人美好的約定,、更有許多讓人難忘的瞬間?;顒娱_展兩年來,,全州1577名州縣領導直接聯系532座寺廟(教堂)及5243名宗教界代表人士,通過開展建一條紐帶,、開一次懇談會,、送一份關愛,、建好一批項目、創(chuàng)新一項機制,、建設一支隊伍,、表彰一批先進“七個一”活動,讓領導干部與宗教界代表人士真誠交友,、增進感情,。截至目前,開展交心談心22651余人次,,開展懇談教育,、政策法規(guī)宣講6187場次,解決寺廟困難1298件,,為貧困僧尼送去慰問金及物資折資524.8萬余元,;將11500名困難僧尼納入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和城市“低保”供養(yǎng),,資助14969名僧尼參加城鎮(zhèn)醫(yī)保和“新農合”,,投入5000余萬元(含投工投勞折資)用于51座寺廟“五通”建設和33座寺廟危房改造,投入1105萬元為221座寺廟建立圖書室,;成立宗教人士培訓中心,,培養(yǎng)和儲備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管理上有能力的代表人士。采取干部參與寺廟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寺廟管理機制,,干部聯系服務寺廟、聯系僧尼的紐帶逐步建立,。干部職工用真誠贏得了廣大僧尼的信任,,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步伐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