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 2014年05月14日
新華網(wǎng)鄭州5月13日電(記者雙瑞,、宋曉東,、李亞楠)他是眾人緬懷的人民公仆,、干部旗幟,,同時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作為6個孩子的父親,,他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夠養(yǎng)活一家老小嗎,?是一個什么樣的女人在支持他,免除家庭的后顧之憂……
焦裕祿,,那些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從身邊人口中娓娓道來。
這是焦裕祿住室的一角(1966年2月22日整理的資料照片),。焦裕祿生前用的被褥上有很多補丁,。他是眾人緬懷的人民公仆、干部旗幟,,同時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作為6個孩子的父親,他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夠養(yǎng)活一家老小嗎,?是一個什么樣的女人在支持他,免除家庭的后顧之憂…… 焦裕祿,,那些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從身邊人口中娓娓道來。 新華社發(fā)
高工資 無財產(chǎn)
上有2位老人,,下有6個兒女,,焦裕祿和所有男人一樣承擔著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工資幾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來源,。
1962年始為蘭考縣委書記的焦裕祿,,被定為14級干部,。時任蘭考縣委宣傳干事的劉俊生回憶:“當時我是21級干部,月工資51.5元,,焦書記級別比較高,,有130多元錢。”
在此之前,,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作數(shù)年,。工友張興霖記得,焦裕祿工資有50多元錢,,很多工人只有40多元,,不過當時物價低,他們的生活相對寬裕,。“工資低,,物價也低啊,一斤豬肉才幾毛錢,,早飯吃油條,、喝粥也就幾分錢。”
無論在工廠還是當縣委書記,,焦裕祿都算得上“高收入階層”,,但焦家卻經(jīng)常吃不飽飯。“計劃經(jīng)濟時代要憑票購物,,糧票是按照職務,、工種配給的,當時工人分糧多,干部糧食少,。”焦裕祿任洛陽礦山機械廠一金工車間主任時的鄰居張泉生回憶,,“我一個月有59斤糧食,焦主任只有22斤,,他家人口多,,就那么點糧食怎么吃得飽啊,!”他想給焦家點糧票,,焦裕祿從來沒要過。
有錢買不到,,餓肚子也就罷了,,蹊蹺的是,如此高的工資,,焦家卻沒有積蓄,。焦裕祿回山東老家時,因為手頭拮據(jù),,竟沒能按家鄉(xiāng)風俗給初次見面的侄媳婦包個紅包,。他去世后,除了常年佩戴的一塊手表,,沒留下任何遺產(chǎn),。他的工資哪去了?
當年的蘭考縣葡萄架村大隊會計孫世忠回憶,,焦裕祿曾連續(xù)3個月在此調(diào)研,,每天都交一斤二兩的糧票和四毛錢作為伙食費。“好的時候能吃到饃,,有時候就吃蘿卜纓子,、木薯干。”跟隨焦裕祿下鄉(xiāng)的劉俊生說,,“他交的伙食費只多不少,,碰到農(nóng)民家里條件差的還會另給錢。”
原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人吳永富第5個孩子出生時家境困難,,焦裕祿送去了10元錢,;工人劉輔臣妻子生小孩后想喝點小米稀飯,焦裕祿把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類似的故事聽許多人講起,焦裕祿工資高卻一窮二白,,這種怪賬只有老百姓算得清楚,。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