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聞網 2021年04月07日
4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白皮書全面回顧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與貧困作斗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督戰(zhàn),匯聚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波瀾壯闊偉大歷程,,全景式反映中國減貧事業(yè)發(fā)展成就和世界貢獻,。
在白皮書第三章第三節(jié)“區(qū)分類別、靶向施策,,解決‘怎么扶’的問題”中,,寫到了一項在四川開展扶貧創(chuàng)新探索:“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先后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金口河區(qū)開展試點,,覆蓋43萬學齡前兒童,,幫助他們學會普通話。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我省堅持把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作為做好民族地區(qū)工作的長久之計,、固本之舉,依托“一村一幼”持續(xù)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有效化解困擾民族教育的“聽不懂”難題,,助力民族地區(qū)少年兒童成長成才。
民族自治地方51個縣(市,、區(qū))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6%
我省印發(fā)的《關于推進民族地區(qū)村級學前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確責任主體、資金保障渠道,、園舍建設標準,、保教安全規(guī)范、應急處置預案,、食品衛(wèi)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要求等,并納入省民生實事進行目標考核,,形成“省級統(tǒng)籌,、市(州)統(tǒng)管、縣(市,、區(qū))級主導,、鄉(xiāng)鎮(zhèn)主責、村社協(xié)同”的工作機制,,層層壓責任,,層層抓落實。
同時,,我省立足民族地區(qū)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村多人少的特殊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人口,、交通,、氣候、地質等,,按照“大村獨立舉辦,、小村聯(lián)合舉辦”思路,,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方式科學規(guī)劃建設村級幼教點(園)。每個點開辦1個或多個原則上不超過30名幼兒的混齡班,,保證幼兒就近安全入園,。2020年底,民族自治地方51個縣(市,、區(qū))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6%,,較2015年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涼山州,、阿壩州和甘孜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較2015年分別提高近30個、近10個和11個百分點,。
5年安排31億元支付輔導員勞務報酬,、減免幼兒保教費等
我省堅持普惠公益原則,實施“一免一補”政策,。財政全額保障“一村一幼”運轉,,免除所有幼兒保教費,免費提供幼兒午餐,,所需資金以省為主解決,。2016—2020年,共安排31億元支付輔導員勞務報酬,、減免幼兒保教費等,。
52個縣(市、區(qū))按不同標準落實輔導員“五險一金”,,部分縣還給輔導員發(fā)放了生活補助和績效獎勵,。把“一村一幼”“一鄉(xiāng)一園”納入“四川省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十年行動計劃”“大小涼山彝區(qū)教育扶貧提升工程”等重點保障,配足學位床位,,配套設施設備,,配齊玩教具、圖書,、樂器及影像設備,,通電、通水,、通網,營造良好學普環(huán)境,。技術保障單位每學期為幼教點免費配發(fā)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輔工具,,保障教學順利開展。
涼山州加快完成幼教點(幼兒園)通電,、通水,、通網絡,、通暖工作,目前85%的幼教點實現(xiàn)移動通網,,93.32%的幼教點覆蓋移動4G網絡,,全州所有幼兒園、幼教點全部配齊電視機,、播放器等必需設施,,部分幼兒園點正逐步配置電腦等現(xiàn)代教學設備。
樂山市探索“互聯(lián)網+幼兒學普電視窗口”本地脫貧攻堅政務平臺與學前學普深度融合模式,,開通“策馬揚鞭”“親情通”“金口常開”學普電視窗口,,實現(xiàn)小涼山彝區(qū)“學前學普”學習活動資源數(shù)字電視終端全覆蓋。
阿壩州通過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實現(xiàn)浙江省12個市與全州縣(市)推普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全覆蓋,,開創(chuàng)“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地區(qū)推普脫貧攻堅的新模式。
2020年安排400萬元對新入職輔導員進行普通話和保教技能培訓
對照《教師資格條例》,,我省研究制定“一村一幼”輔導員選聘辦法,,明確選聘方式、任職資格,、工資待遇等,,嚴把輔導員政治關、思想關,、身體關,、文化關、語言關,。實行崗前培訓和在崗提升“雙培”及“淘汰”制度,,確保輔導員具備相應專業(yè)素質和技能水平。2018年,、2019年,,統(tǒng)籌“十年行動計劃”及培訓高校9000萬元資金,委托19所省內師范院校對輔導員進行全員培訓,。2020年安排400萬元對新入職輔導員進行普通話和保教技能培訓,。技術保障單位全力加大“一村一幼”輔導員和幼兒教師培訓力度和教學指導,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不斷提升幼兒教師,、輔導員業(yè)務素質和普通話教學水平。
2020年,,涼山州組織開展全州“學普師資全員提能競賽”系列活動,,州級決賽共收到微課教學活動視頻64個,學普論文159篇,;召開全州學普管理經驗交流和能力培訓會,,提升全州學前學普管理隊伍水平,。
阿壩州大力推進教師學歷層次提高和整體結構優(yōu)化;利用東西協(xié)作,、省內對口幫扶等契機,,采取園園結對,干部互派,,教師頂崗,、資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幼兒教師業(yè)務能力,全州幼兒專任教師(含一村一幼教師)普通話達標率達95%以上,。
甘孜州與四川民族學院對接開展學前教育教師專題培訓,,采取分步實施、先進后遠的辦法,,完成康定,、瀘定兩縣共800余名幼兒教師的普通話培訓,目前95%以上學前教師都具有相應的普通話等級水平,。
強化學前學普理論研究,,涼山州學普辦負責課題《民族地區(qū)學前幼兒學會普通話的有效策略的實踐研究——以涼山為例》階段報告獲省教育科研課題2020年度一等獎。
接受“學普”教育的兒童學習成績明顯優(yōu)于未接受過“學普”教育的學生
我省制定《學前學普行動幼兒普通話達標測評標準(試行)》《學前學普行動小學生發(fā)展評價細則》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效果比對方案》,,持續(xù)開展跟蹤評估,,不斷優(yōu)化工作措施。組織測試組過聽力理解,、口語交際,、看圖表達等方式對學前學普幼兒普通話聽說能力開展測評,并對升入小學的學普兒童進行抽樣測評,,針對測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并對幼教點輔導員進行針對性指導。
省教育廳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持續(xù)對各種類型幼兒園點,、不同年齡段學前兒童以及進入小學后的學普兒童樣本全過程跟蹤比對,累計對1千余名學前兒童及一年級小學生跟蹤比對,,結果顯示,,接受“學普”教育的兒童學習成績明顯優(yōu)于未接受過“學普”教育的學生,在普通話交流表達方面和衛(wèi)生,、學習,、行為習慣方面有較突出優(yōu)勢。
2020年11月,,涼山州開展全州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三級測評工作,一年級全員普測合格率為95.48%,其中參加過學前學普的合格率為96.49%,,未參加學前學普合格率為64.3%,兩者相差32.19%,;二年級全員普測合格率為95.46%,,其中參加過學前學普的合格率為97.43%,未參加過學前學普的合格率為78.78%,,兩者相差18.65%,。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