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0年11月18日
我們脫貧了!
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四川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從88到0,,一路走來,,四川下足“繡花”功夫。一張張快樂的笑臉,,流淌的是幸福的心聲,。
今天,,脫貧群眾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也是大家新奮斗的起點,。
寫給大涼山的情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肖姍姍
脫貧攻堅,,文學(xué)不能缺席,作家不能缺席,。聚焦脫貧攻堅,,聚焦大涼山,2019年初,,四川省作協(xié)啟動了“萬千百十·扎根涼山聚焦涼山”文學(xué)扶貧活動,,催生大批脫貧攻堅主題文學(xué)精品。在大涼山消除貧困縣的歷史性時刻,,我們一起透過作家們的文字,,傾聽他們給大涼山的情話。
●阿克鳩射(作家)
涼山是我寫作的素材,、靈感的源泉,,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重要母題。今天的“懸崖村”已經(jīng)聞名全國,,讓“懸崖村”聞名的,,已經(jīng)不是這里的藤梯,而是“懸崖村”發(fā)生的改變,。透過“懸崖村”,,可以看見涼山彝區(qū)幸福的未來。
村民陳古吉成了職業(yè)追蜂人,,野生蜂蜜給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俄的來格種上了經(jīng)濟作物青花椒、臍橙,;莫色拉博發(fā)揮自己善于攀巖的特長,,成了“懸崖村”的攀巖領(lǐng)隊……鄉(xiāng)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新一代的“懸崖村”人不僅能走出大涼山,,也會走向成都,、上海、北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賀小晴(作家)
在木里的采訪中,,我接觸到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木里村級幼教點輔導(dǎo)員群體,。我被感動得想把她們記錄下來,,寫進文字里。
木里村級學(xué)前教育實現(xiàn)了全覆蓋,?!耙淮逡挥住庇媱潖耐尥拮テ?,并通過他們帶動家庭,影響整個社會,,其深刻而長遠的意義正在顯現(xiàn),。
●羅偉章(作家)
涼山的脫貧攻堅,被稱為全國脫貧攻堅“硬仗中的硬仗”,,之所以如此,,定有其特殊性。外界對涼山知之甚少,,我作為四川人,,生活的城市與涼山說不上遙遠,卻也一樣陌生,。鑒于此,,我決定從陌生走向更大的陌生,潛入深處,,追根溯源,,呈現(xiàn)其立體面貌。我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彝族和彝族文化的敬意,,更表達對脫貧攻堅參與者的敬意。
●龍志明(作家)
兩年來,,我在喜德阿吼村蹲點,,爬過天梯、蹚過泥石流,、遭遇過暴風(fēng)雪……兩年,,我每天都被感動著。
兩年來,,我和涼山扶貧干部一起工作,,聽他們講酸甜苦辣的故事。彝族漢子王永貴是涼山州扶貧開發(fā)局的局長,,也是基層干部心里的“鐵人”,。“幾戶人家一座山,,兩只腳板爬一天,。山高路遠冰雪地,扶貧一日過四季,。”這是涼山扶貧的真實寫照,。五年,,他的足跡遍布涼山800多個貧困村,,累計行程超過25萬公里,記滿了17本厚厚的工作筆記,。他第一次進“懸崖村”,,貧困戶阿火牛牛家的狗追著他咬。現(xiàn)在老遠就追著他跑,。五年,,他常坐的越野車車前擋風(fēng)玻璃換了三次。一次,,一塊排球大小的石頭把車前擋風(fēng)玻璃瞬間擊穿,,快速行進的越野車險些墜入萬丈懸崖。
●龔學(xué)敏(詩人)
時間:新時代,。溫度:火熱,,挖掘機一鏟鏟的激情,正在掘走幾千年寒冷得一動不動的關(guān)于貧困的形容詞,。風(fēng)力:疾行,,裝載車一車一車的希冀,把風(fēng)載成歌聲的和煦,,行至山頂,,整個山谷都沐浴在春天的歡快中。深度:恰好是人們額頭浸出的汗水,,每一滴付出,,都在滋潤時間,直到,,每一扇打開的門,,都是一朵朵時間飽滿的花兒。第一書記的吉普車,,是鄉(xiāng)村公路建設(shè)工地上,,一聲鮮活的鳥鳴,越往山里走,,整個山的影子就被叫得越翠綠,。
在第一書記的吉普車里,我看見中國正在用公路發(fā)芽,,生根,,正在經(jīng)歷茁壯。
?。ㄒ陨衔母寰鶠楣?jié)選)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