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9年12月12日
◎新華社記者 惠小勇 吳光于 張海磊
25歲的張福林沒有想到,,離家2000公里的高原是他最后的歸宿,。
68年前的冬季,來自河南省扶溝縣的他與1.2萬懷揣著“將公路修到拉薩去”夢想的年輕士兵,一起奔赴青藏高原東麓的雀兒山區(qū)修筑公路,。
在此之前,,連接西藏與中國內陸的只有始于1300多年前茶馬互市時代的茶馬古道,。
雀兒山海拔6168米,,是川藏公路北線的最高點。
張福林的部隊扎營在海拔5000米的山坡上,。當地氣溫只有零下20攝氏度,,地面冰凍深超過兩米。
當地氧氣含量只有平原的60%,,很多人患上高原病,。筑路需要密集、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面對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施工條件,,這支部隊不僅無人退縮,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紀錄,。
1951年12月10日中午,,張福林顧不上吃飯,在工地修正炮位,。一塊花崗石突然墜落,,砸到了他的右腿和腰。倒下的地方,,鮮血染紅了冰凍的土地。
張福林犧牲后,戰(zhàn)友在他的挎包里發(fā)現(xiàn)了他榮立五次戰(zhàn)功的記功證、日記本,,和他進藏前買的五包菜籽,。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把幸福的種子撒在西藏高原,讓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p>
過去,藏區(qū)高原上只有極少數海拔較低,、氣候溫和的地方能種出蔬菜,。以青稞面、奶制品,、牛羊肉為主食的藏族民眾只能依靠從內陸運來的磚茶獲取維生素,、礦物質。正因如此,,在崇山峻嶺中綿延興盛了1300多年的茶馬古道不僅是商貿之路,,更是生命之路。
張福林犧牲3年后,,川藏公路終于通車,。它歷時4年時間修建,沿途翻越14座大山,,10多條大河,,犧牲了3000多位官兵。它結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歷史,,將古老文明帶入一個新紀元,。
張福林犧牲后,他與五包菜籽的故事并未中斷,。
今天,,陳列在雀兒山腳下的張福林烈士紀念館里的一張老照片里,一群戰(zhàn)士舉著收獲的大蘿卜燦爛地笑著,,身后是連綿的雪山,。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高楊兵說,張福林的戰(zhàn)友把他留下的五包菜籽帶在身邊,,與所到之處的百姓一起播種,、收獲。1960年,,戰(zhàn)士們將種出的蔬菜寄到了北京,,收到了來自中共中央的回信,。
65年來,源源不斷的物資經川藏公路運到西藏,,悄然改變著沿線民眾的生活,。奉獻、利他的精神也在這條路上代代傳承,。來自內地的農業(yè)專家沿著這條路,,為高原帶去良種,以及無土栽培,、立體化種植,、AI智能播種等新技術。
今天再走川藏路,,從理塘到林芝,,從那曲到德格,沿途每天都能看到滿載農產品的大卡車呼嘯而過,。路邊連片的大棚和藏族民眾房前屋后的小菜園里,,“極地果蔬”正茁壯生長。
“極地果蔬”是指生長在除了南極,、北極以外的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上的有機果蔬,。相比內地蔬菜,有更好的口感和更豐富的營養(yǎng),。
“高原上晝夜溫差大,,陽光充足,土壤無污染,,水質好,,為優(yōu)質錯季蔬菜提供了生長條件?!崩硖量挡仃柟猬F(xiàn)代生態(tài)農業(yè)雙創(chuàng)中心總經理陳剛說,。2018年,他們向香港和澳門運送了940噸白蘿卜,。
今天,,種菜已成為藏區(qū)民眾脫貧、增收的新渠道,。在理塘縣濯?,F(xiàn)代生態(tài)農業(yè)園區(qū)打工的阿珍一天能掙90元工資,家里因她而脫貧,。過去3年,,來自山東壽光的農業(yè)技術員孫冠民手把手地教會了包括她在內的400多位藏族村民在大棚中種植“極地果蔬”。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區(qū)蔬菜種植面積達33.75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9%,,其中高效日光溫室面積達4.63萬畝。
在一代代中國人努力下,,高原民眾餐桌上的菜品不斷豐富,。當年沿茶馬古道運來的藏茶已從生活必需品變成承載傳統(tǒng)的普通消費品,。
“這種變遷無疑是一場‘菜籃革命’,,它得益于中國政府長期在青藏高原探索的農業(yè)技術推廣,這與當年張福林的夢想一脈相承,?!彼拇ㄊ∩鐣茖W院教授、四川省區(qū)域科學學會會長周江說,。
65年來,,很難統(tǒng)計川藏公路經歷過多少次修繕、改道,、拓寬,,雖然容顏改變,但這條路上,,一代代中國人甘愿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精神始終不變,。
張福林犧牲后,他所在的班以他的名字命名,,至今仍駐扎在西藏山南的茫茫雪山間,。
每年清明節(jié),都有許多人去雀兒山祭奠張福林,,獻上哈達,、擦拭墓碑?!爸酚⑿塾蒙鼡Q來了道路的暢通,,值得后代用生命去守護?!备邨畋f,。
2017年9月26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雀兒山隧道終于打通,,4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變成了7公里多的隧道,,自此“川藏第一險”成為歷史。
隧道西出口,,一個占地18公頃的新烈士陵園已見雛形,。藍天下,張福林的銅像望向和戰(zhàn)友們奮斗過的巍巍雪山,。
不遠處,,采摘完畢的大蒜,、番茄、紫皮馬鈴薯正在裝車,。24小時之后,,它們將出現(xiàn)在600公里外四川省會成都市民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