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上下同心聚力扶貧攻堅
石渠縣召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勞務收入分紅大會。石宣供稿
■本網(wǎng)記者 田杰 周華 陳楊 馬建華
我州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之一和全省扶貧攻堅“四大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扶貧任務極其艱巨……
貧窮,,客觀存在,。脫貧,使命神圣,。
這,是一場特別的戰(zhàn)斗,。
立奔康之志,,鼓奮進之氣,,我州舉全州之力,誓與全國實現(xiàn)同步小康,,作出“不落下一鄉(xiāng)一村一戶一人,,不給全國全省拖后腿,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塊拼圖”的莊嚴承諾,,排除萬難,,決戰(zhàn)決勝,奮筆疾書“脫貧答卷”,。
創(chuàng)新扶貧思路
加快脫貧攻堅進程
為進一步加快全州脫貧攻堅進程,,州委、州政府采取超常舉措,,創(chuàng)新扶貧思路,,在省下達我州2016年度213個退出貧困村、2.8513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上,,自加壓力,,將退出貧困村調整為281個、脫貧人口調整為3.2275萬人,。確定了“1564” 脫貧攻堅思路和“358”示范工程(其中“1564”思路,,即:“一個綱領、五大行動,、六項工程,、四重保障”,一個綱領是指“4+12+N”的一套行動綱領,;五大行動是指高寒牧區(qū)解困,、生態(tài)綠色扶貧、金融資本互動,、定點單位幫扶,、基層力量參與;六項工程是指產業(yè)示范,、創(chuàng)業(yè)明星,、外出務工、希望助學,、天使陽光,、關愛溫暖工程;四重保障是指人才,、機構,、資金、紀律保障。“358”工程示范工程,,即:3個脫貧攻堅示范縣,、50個脫貧攻堅示范村、800戶脫貧攻堅示范戶,。),。同時,還建立了脫貧攻堅“1庫6制”即:扶貧攻堅綜合信息庫,,扶貧攻堅咨詢評估督查制,、上下銜接制、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精準制,、考核評價制,、社會力量參與制、行業(yè)扶貧考核制,。
到目前為止,,2016年度全州3.2275萬脫貧人口中,實現(xiàn)扶持生產和就業(yè)發(fā)展1.5561萬人,,完成生態(tài)扶貧和移民安置0.1193萬人,,納入低保政策兜底0.6979萬人,納入醫(yī)療救助扶持0.2630萬人,,完成災后重建幫扶17戶,。同時,2016年度281個退出貧困村中有118個村實現(xiàn)了有硬化路,,190個村實現(xiàn)了有衛(wèi)生室,,230個村實現(xiàn)了有文化室,,281個村實現(xiàn)了有手機網(wǎng)絡覆蓋,。目前,全州共有9087名貧困人口完成了脫貧任務,,中央,、省、州,、縣四級財政共到位各類扶貧資金24.71億元,,為脫貧攻堅首戰(zhàn)必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攜手奔康路
龐大民生棋局展開
到2020年,,全州18個貧困縣(市)和136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4.84萬戶貧困戶和19.36萬建檔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全州貧困群眾在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yǎng)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2016年務必實現(xiàn)3.2275萬貧困人口精準脫貧,,281個貧困村“摘帽”。
這是一盤龐大的民生棋局,。
接受挑戰(zhàn),,除了勇氣,還需要睿智,。脫貧攻堅是全局性的系統(tǒng)工程,,關鍵是要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精細化是關鍵,。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制勝之道也在于精準。
從河谷到平原,,從游牧到定居,,從帳篷、草坯房到明亮,、寬敞的磚房,、樓房。紅頂白墻的新居,,平整干凈的水泥路,,忙著裝修的村民,還有不時傳出的歡笑聲……這是7月18日,,記者在康定市呷巴鄉(xiāng)俄達門巴村看到的喜人景象,。
該村牧民扎西和往常一樣,把牦牛放到草場后,,他回到家里,,悠閑地喝著酥油茶,興致盎然地帶著記者參觀他正在裝修的房屋,。
記者在扎西正在裝修的牧民定居點看到,,現(xiàn)代化的電器、衛(wèi)生間一應俱全,。扎西說:“現(xiàn)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我把家里空置的房子租給木雅澤朵公司,,他們花錢裝修搞開發(fā),我坐在家里領錢就是了,,旱澇保收,,收入有保障。”
據(jù)了解,,由政府搭臺,,引進木雅澤朵公司,開發(fā)打造以俄達門巴村為核心的木雅景區(qū),。通過群眾資產入股方式,,將49套空置的牧民定居房租賃給公司整體開發(fā)包裝。2015年,,村民領取臨時用工工資約36萬元,,村集體運輸隊領取運輸費約75萬元,村集體分紅36萬元,。同時,,貧困村民可優(yōu)先選擇從事景區(qū)服務性工作,公司每年出資40余萬元,,為170戶727名村民購買醫(yī)療保險和適齡人員農村養(yǎng)老保險,。
“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第一時間派駐‘第一書記’蹲點幫扶我鄉(xiāng)俄達門巴村。積極籌建該村第一家乳制品加工廠,,并在州職業(yè)技術學校,、省旅游學院,開展‘雙語’和職業(yè)技能培訓,,幫助貧困群眾就業(yè)增收,。”呷巴鄉(xiāng)黨委書記蘭卡澤郎告訴記者。
該村立足牦牛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把培育牦牛產品加工產業(yè)作為主導產業(yè)之一,。按照“產業(yè)主導、龍頭帶動”的思路,,目前,,正積極對接藍逸集團,通過“奶站+奶吧”的模式,,力爭形成牦牛奶收購、運輸,、銷售一體化,,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同時,,該市計劃投資1000萬元,,在俄達門巴村實施通村通達工程,,建設通村公路10公里;計劃投資56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確保村民安全飲水有保障;計劃投資1000萬余元,,實施農網(wǎng)改造升級工程,,解決45戶用電難問題;積極與電信公司銜接,,力爭今年通電話,、通寬帶;圍繞打造國道318線最美景觀大道重要節(jié)點,,投資60萬元,,實施318沿線加水點風貌改造工程,把14個加水點建成集加水,、餐飲,、休閑、特色農畜產品銷售于一體的小型特色綜合服務站,。投資92萬元,,實施生態(tài)提升工程,實現(xiàn)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
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干部心中都裝著一本明白賬,。記者走進色達縣旭日鄉(xiāng)精準扶貧辦公室,只見檔案柜里一盒盒貧困戶檔案擺放得整整齊齊,。翻開卷宗,,貧困戶姓名、所在村組,、家庭人員情況,、家庭經濟收入、生產生活條件,、幫扶責任人員,、幫扶規(guī)劃方案、幫扶實施情況,,一應俱全,。
全州精準扶貧的具體做法在旭日鄉(xiāng)可一斑窺豹。要脫“窮帽子”,,先挖“窮根子”,;要挖“窮根子”,,開準“藥方子”。挨家挨戶地走,,一家一家地問,,深入調查、反復核對,、查缺補漏和認真分析,。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后,每個“第一書記”都有了一份“民情檔案”和“民情地圖”,, 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一清二楚,、了然于胸,。
建卡“點對點”,我州將“掛包幫”,、“轉走訪”作為扶貧開發(fā)最重要,、最具體、最基礎的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因地制宜,、因戶而異、因人而異,,將扶貧發(fā)展資金與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掛鉤,逐村逐戶量身定制脫貧良策,,通過實施扶持生產和就業(yè)發(fā)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yī)療救助扶持一批,、災后重建幫扶一批的“五個一批”行動,通過實施“六大戰(zhàn)略”,,確保結對幫扶,、產業(yè)發(fā)展、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tài)移民以及社會保障等精準到村到戶,真正幫到最需要的人,、扶到最關鍵的點,,切實做到分門別類、分層實施,、分兵突圍,,最大限度地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突出協(xié)作性,、提高實效性,按照“3+10”扶貧攻堅方案,,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通過對各鄉(xiāng)鎮(zhèn),、村和貧困戶開展“解剖麻雀”式的調研,號準“脈搏”,,摸準“病灶”,,找到“短腿”,深化精準扶貧措施,,“對癥”開“處方”,,實現(xiàn)靶向治療、精準“滴灌”,,真正做到一鄉(xiāng)一計劃,、一村一對策、一戶一方法,。
幫扶興產業(yè)
激發(fā)致富的新能量
“精準扶貧記心上,,政治責任肩上扛;增收減貧是核心,,產業(yè)增效切莫忘,。”在丹巴縣中路鄉(xiāng)俄滿村 “第一書記”蒲吉星的駐村筆記上,筆者看到了這首“扶貧詩”,。
“輸血,、失血、再輸血,、再失血”,,曾經是扶貧中的“惡性循環(huán)”。甘孜在思考,,如何走出脫貧返貧這個“怪圈”,?那就是有產業(yè)脫貧生底氣——摸窮底,集中先啃“硬骨頭”,;挖“窮根”,,創(chuàng)出脫貧新模式,;興產業(yè),激發(fā)致富新能量,。
在色達縣旭日鄉(xiāng)江達村中藥材實驗基地,,“第一書記”劉成章正指導著貧困村民管理鐵皮石斛。這個由綿陽農商行幫扶建成的試驗基地投資25萬,、占地10畝,,種植了鐵皮石斛、秦艽,、羌活,、大黃等二十多種藥材,基地將對比種植結果挑選適合高原生長,、市場經濟效益好的藥材“擇優(yōu)”在全鄉(xiāng)甚至全縣推廣種植,。劉成章告訴記者,在推廣中藥材種植中,,將做好與市場的“對接”,,確保這個產業(yè)能持久發(fā)展,確保群眾種植能增收致富,。
走進瀘定縣杵坭鄉(xiāng)松林坪村,,看到田間頭的蔬菜長勢喜人,豐收的喜悅讓這里的村民笑逐顏開,。“我們村的蔬菜還未上市,,很多菜商已經和我們聯(lián)系好了,今年賺個萬把塊錢是沒問題的,。”村民德吉對“行情”十分看好,。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瀘定縣確定了“優(yōu)農強工大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全力打造“連通內地,、服務全州、輻射西藏”的“菜籃子”供應基地,,已發(fā)展核桃6.23萬畝,,特色水果3.5萬畝,魔芋1.5萬畝,,花椒2.5萬畝,;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7.3萬畝,建成蔬菜產業(yè)基地21個,,蔬菜種植面積達3萬畝,;建成中藥材基地0.7萬畝,羊肚菌等食用菌基地1500畝。登記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4個,,創(chuàng)建了瀘定“紅櫻桃”,、“雪域野農蘋果”、“幸福仙桃”等本土農產品品牌,。
看真貧,、扶真貧是情懷,,興產業(yè),、真扶貧是能力。在“精準扶貧”中,,我州響亮地提出——“輸血”摘“帽子”,,“造血”拔“根子”,通過發(fā)展致富產業(yè),,增加‘造血功能’,,讓貧困群眾‘錢袋子’鼓脹,全力助民增收,,實現(xiàn)真正脫貧,。
干群齊發(fā)力
吹響整體脫貧沖鋒號
今年2月28日,在我州2016年脫貧攻堅大會上,,18個縣(市)就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簽訂責任書,。這是一種儀式,彰顯出堅決拔掉窮根,、建設富裕甘孜的意志和決心,;這是一個標志,吹響了責任幫扶,、限期摘帽,,力爭到2020年全州整體脫貧的沖鋒號。
誓師動員,,凝心聚力,;勇士壯行,勢在必勝,!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扶貧工作之于我州,,不是一項工作,,而是全局和戰(zhàn)略;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民生之首,、發(fā)展之要、趕超之策。
脫貧攻堅等不起,、慢不得,、玩不起,需用“精”字搞實施,,更要以“嚴”字來管理,。通過對42個鄉(xiāng)(鎮(zhèn))51個村的暗訪督查卻發(fā)現(xiàn)基層扶貧“軟肋”,州委書記劉成鳴怒批“分管領導一問三不知,,建卡貧困戶對精準扶貧政策一無所知,;幫扶只送高壓鍋,對貧困戶幫扶仍停留在‘柴米油鹽’,; 基層不敢管,,‘第一書記’走讀不走心;‘抓鬮’確定貧困戶,,讓富人戴帽,,窮人落榜”四大怪象,切實解決職責不清,、明責不夠以及驗責不嚴,、問責不力等問題,著力解決攻堅“勁頭不足”,、奔康“辦法不多”以及“工作差不多就行,、過得去就算”等問題,果斷“揮淚斬馬謖”,。通過如此一“逼”,,“逼”出實干、“逼”出擔當,,“逼”出我州各級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嚴實作風,、干事激情和務實作為,讓各級干部真正做到“承責于民,、聞責起舞”,。
脫貧奔康的攻堅大幕在雷鳴戰(zhàn)鼓與沖天號角之中拉開,脫貧攻堅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都已確定,攻堅的節(jié)奏驟然加速,。
在雅江縣米龍鄉(xiāng)程章村,,“第一書記”陳銀軍正在走村串戶,忙碌不停,。“藏香豬養(yǎng)殖場已經建成,,可喂養(yǎng)200頭豬,,還得忙大蒜種植的事,2020年要脫貧奔小康,,時間緊迫?。?rdquo;
著急的不只陳銀軍,,全州1360名“第一書記”都感受到肩頭沉甸甸的責任,。按照“每年有新變化、三年上新臺階,、五年全面脫貧”的要求,,到2020年,全州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實現(xiàn)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136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穩(wěn)定實現(xiàn)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兩不愁,,三保障”),讓貧困地區(qū)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yǎng)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采用常規(guī)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強大的決心、更創(chuàng)新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更超常的力度,實現(xiàn)脫貧攻堅目標,。
窮則思變,,貧則不安。寧可苦干,,決不苦熬,。著急的也不只是幫扶干部,渴望脫貧致富奔康已經成為每一個貧困戶的強烈愿望,。“人家駐村干部都使起老命幫我們,,我們再也不能抱著‘窮就窮到住,政府有照顧’的想法過生活,我們也要發(fā)展產業(yè)掙票子摘‘帽子’,。”巴塘縣夏邛鎮(zhèn)孔打伙村村民桂英拉姆滿懷感激,,也滿懷信心。桂英拉姆原來是遠近聞名的特困戶,,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去年養(yǎng)了100多只雞和40多頭豬,年底賣了8萬多元?,F(xiàn)在,,她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資金修建了一棟五層樓房,準備搞民居接待,。通過扶貧干部實實在在的幫扶,,脫貧奔康效果立竿見影,貧困群眾心勁高了,,信心足了,,更上層樓的雄心有了。
從以往的“一人幫”到“大家?guī)?rdquo;,,從“一廂情愿”到“同頻共振”,,眾人拾柴火焰高。脫貧攻堅,,全州上下精力再聚焦,、財力再聚焦、合力再聚焦,!鏗鏘誓言響徹康巴大地,,神圣使命銘刻干群心間!堅持定力,,開足馬力,,精準發(fā)力,深處著力,、增強實力,,部門合力,干部有為,,群眾主動,,人心齊泰山移。我州干群正在共燒熱脫貧這口“鍋”,,同搬開貧困這座“山”,,共劃發(fā)展這條“船”。
行走甘孜,,解碼扶貧,,看到的是全州上下以“但愿蒼生俱飽暖”的情懷,,看到的是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實干,看到的是精準扶貧扶出了志氣,、夯實了人心,、振奮了精神、推動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