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王明峰
雅江縣呷拉鄉(xiāng)腳泥堡村坐落在雅礱江畔,,村民進城要越過雅礱江,,再翻一座高山。因修兩河口水電站,,部分村民搬到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李布呷家就在其中,。
穿過電站修建的隧道和橋梁,從縣城到李布呷家只有14公里,,路程縮短了兩三倍,。“現(xiàn)在進城做工都方便多了。”李布呷話音未落,,一條潔白的哈達已輕輕掛在記者的脖子上,。“外面冷,屋里坐,,喝點酥油茶,,暖暖身子。”說著,,他把我們往二樓讓,。
趁著搬遷的機會,李布呷修了新房:兩層三間,,一層儲物,,二層生活起居。屋子里,,老伴和兒媳正圍著灶臺做糌粑,。看我們坐下,,兒媳趕緊遞過茶碗,,倒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李布呷站在房屋當間,,用手比畫著,,“這一半要做經堂,還沒打隔間,。”
說完,,李布呷坐下來。他今年56歲,,和老伴在家侍弄幾畝地,,順帶幫兒女們照看孩子,好讓他們放心在城里打工,。“兒女們掙再多錢都沒孫兒們學習好讓我高興,。”李布呷說,以前沒有掙錢門道,,家里窮,,供不起3個兒女讀書。“現(xiàn)在孫娃兒們趕上了好時代,讀書全免費了,,吃住都在學校,,習慣也培養(yǎng)得好。”
“我想上大學,,畢業(yè)當警察,。”坐在一旁的明宇說道。他是李布呷大女兒的兒子,,今年12歲,,上六年級,話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
雅江地處高山峽谷,,山多地少。明宇家4口人只有2.1畝地,,種的玉米和蔬菜只夠自家吃,,一家開銷全靠父母打工。“上學要是收費的話,,我早輟學了,,姐姐也上不了高中。”明宇說,。
2015年春季,,甘孜州開始推行15年免費教育,除了義務教育“三免一補”外,,幼兒園和高中也全免費,。為了讓偏遠牧區(qū)的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雅江縣還發(fā)揮寄宿制集中辦學優(yōu)勢,,投資1.3億元建成縣城第二完小——呷拉鄉(xiāng)片區(qū)寄宿制學校,。“去年,5個牧區(qū)鄉(xiāng)的600多名孩子都被招收進來,,遠遠超過預期,。”校長張尼瑪告訴記者,讓牧場娃都坐進教室跟城里娃享受同等的教育是他最大的愿望,。
“校園建得很大很美,,有我喜愛的足球場,通過網絡課堂還可以聽到成都名校老師講的課,。”說起學校,,明宇很是自豪。
不覺間,,一碗酥油茶下肚,,一股暖流涌動,,記者倍感振奮:祝福藏家人的期盼早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