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 聶可,、彭卓,、劉奕湛)加分受限、縮減分值,、杜絕“掐尖”,、禁止聯考……針對近年來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制度痼疾,,17日,教育部等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再出四大“狠招”,,以進一步規(guī)范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工作,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助力教育的清廉和公平,。
擠掉“水分”——加分項目和分值做“減法”,鼓勵特長做“加法”
此次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guī)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明確,,2015年1月1日起,,奧賽獲獎者等6項全國性加分項目取消,地方性加分項目在大幅“遭砍”,。同時,,意見還要求保留加分項目要規(guī)定合理分值。
這一招針對的是日益混亂的特長生評價體系和層出不窮的各類“競賽”,。2014年遼寧270名體優(yōu)生因查處放棄加分資格,,哈爾濱一中學有800名考生獲加分,河南漯河高級中學74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占全省總數十分之一……業(yè)內人士認為,,“特長生”“競賽獲獎”已異化為加分“工具”。
獲悉此次新規(guī),,一些學生家長感到“松了一口氣”,。上海一位高一學生家長程紓表示,,為了藝術特長加分,女兒四年級起開始學大提琴,,現在加分取消,,家長、孩子終于“解脫”了,。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為了繼續(xù)鼓勵中學生興趣特長發(fā)展,,鼓勵具有體育,、藝術特長的學生報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高校藝術團,,或報考相關體育,、藝術專業(yè),相關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可作為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有限給予初審通過的條件,。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普招處處長吳遲遲認為,此次改革在加分項目和分值方面做的是“減法”,,但在鼓勵學生特長發(fā)展方面做“加法”,。
專家表示,高考加分政策“光做減法還不夠”,,還需整頓加分流程,、清除各環(huán)節(jié)徇私舞弊的可能,確保高考起點公平落在實處,。
科學選材——禁聯考,、防“掐尖”,選拔有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的真人才
此次頒布的自主招生新政策要求,,明年起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自主招生考核將安排在全國統(tǒng)一高考之后,試點高校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
“過去部分高校對自主招生定位不明,,將其作為提前簽約‘掐尖’的手段。”北京師范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虞立紅認為,,這次自主招生改革最大的變化是對選材定位的清晰,。
原來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學生主要通過中學推薦獲得參加自主招生的機會,,但中學往往會對學生的報名進行平衡,,使得一名學生僅能選擇一所大學,這影響了學生的自由選擇權,。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于世潔指出,,政策調整后,,學生可自主報名和申請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擴大了學生的自由選擇權,。在高考之后進行自主招生的考核和認定,,更有利于學生有效評估自身特長、潛質,,做出合理選擇,。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王亞章則認為,取消聯考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科專家的評價作用,,考核結果也將基于學生的潛力和能力,,而不是自主招生考試的發(fā)揮。在錄取中,,對于學科特長或創(chuàng)新潛質特別突出的個別優(yōu)秀考生,,可以申請破格錄取,也有助于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絕腐敗——強化監(jiān)管和透明,,逼窄招生“權力尋租”空間
分析認為,“四大狠招”的目的,,是為了全面建設更加科學,、公平的評價體系。近年來,,招生領域的教育腐敗頻發(fā),,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也日漸成為“權力尋租”的重災區(qū)。
?。玻埃埃改暌詠?,北京市查處高校腐敗案發(fā)數上升一倍,近一半案件涉及招生,、人事問題,。
此次改革出招,即是針對高考加分,、自主招生亂象的一味“猛藥”,。四川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戴作安表示,此次改革突出了問題導向,。“提及公平,,社會上取消加分的呼聲就上漲;提及正向引導,,輿論又會強調素質教育,。”
根據此次出臺的意見,加分政策并沒有被完全“堵死”。如在2015年1月1日以前獲得上述有關獎項,、名次,、稱號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資格由生源地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研究決定,。此外,,烈士子女等5類全國性加分項目仍然保留。
因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新政策給地方留有部分加分的“權力”,仍然是一個隱患,。少數民族,、華僑、貧困地區(qū)等被保留的照顧性加分項目,,也被指存在“彈性操作空間”,,有“被運作的可能”。
一些學生家長也對此表示擔憂,。沈陽一位中學生家長曹麗表示,希望“地方性必要加分”的執(zhí)行過程可以公開透明,,加分名額和分值適當縮緊,,“千萬別讓加分政策的后門大開。”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熊慶年認為,,公開是自主招生最基本的保證,,需體現在招考程序和過程中,高校需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推動公平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