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楊 文/圖
一頂藍色帳篷,、一張桌子,、一個溫暖的鋼爐,、一臺電視機……12月8日晚18時,,海拔3000米康定縣孔玉鄉(xiāng)寸達村村民何銀輝和家人在受損的家門口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晚餐,,餐桌上有土豆,、酸菜,、臘肉,,還有玉米饃饃,。
“老何,,趕快過來一下,州委書記來看望你們了”,,何銀輝遠遠地就聽見村主任茍秀華在叫自己,。剛走到胡昌升一行面前,何銀輝就聽見了溫暖心窩的話,,“州委,、州政府十分牽掛大家,希望你們能盡快渡過這一困難時期”,。
“過去我們經歷過汶川5·12和蘆山4·20地震,,房屋都不同程度受損,但我們都想辦法自救克服過來了,。這次專家鑒定后要求我們搬進帳篷”,,何銀輝說:“這次地震發(fā)生后,鄉(xiāng)干部和結對認親的干部都趕來幫忙,,送水,、送快餐面、送大衣,,還幫我們搭起了帳篷,。讓那么多人幫忙,我們全家都覺得很過意不去,。”
走到帳篷前,,何銀輝的妻子就開始“數落”他:“現在正是吃晚飯時間,我們應該請書記吃飯呀!”何銀輝這才想起只顧著說話,,拍了拍頭,,馬上起身倒茶,邀請胡昌升與全家共進晚餐,。
胡昌升欣然應允,。“這酸菜很好吃”,胡昌升一邊夾菜一邊說道,。“這是用元根葉做的,沒有一點污染,,”何銀輝高興地說,。“這玉米饃饃也很好吃,很香”,,胡昌升接著說,。“這里邊加了一些酥油”,何銀輝回答……
“不知道菜合不合您的口味”,,何銀輝的妻子對胡昌升說,。“這是康定11·22地震發(fā)生后,我吃過最美味的飯菜了”,,胡昌升的話讓何銀輝一家十分高興,。
周邊村民紛紛圍攏到何銀輝家的帳篷前,胡昌升招呼大家一起來吃晚飯,。大家一邊聊一邊吃,。擺談中,村主任茍秀華說,,地震后,,全村300多人不等不靠,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先把路搶通,然后再處理自家的事,,村民們都在說全州那么多地方受災,,自己能夠解決的一定自己解決。
“在大災面前,,從你們身上充分體現了忠誠愛國,、樂善互助、務實創(chuàng)新,、堅韌奮進的甘孜精神,。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一定會渡過難關,,今后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胡昌升說,。聽完胡昌升的一席話,周圍村民紛紛鼓起掌,。
天色逐漸開始暗下來,,氣溫驟降,但這頓晚飯卻是暖意融融,。離開寸達村已是星光點點,,村民們面對災害時的勇氣,重建家園的堅韌,、向上精神,,強烈而深刻地感動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