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9月09日
◎任崇喜
雞冠花開時,已是中秋,。
雞冠花,,原產(chǎn)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在印度被稱為“波羅奢花”,。據(jù)說與佛教一起傳入中國,。如今,,為尋常之物,。
早在明代,,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這樣描述:“雞冠處處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矮者才數(shù)寸?!?/span>
一叢濃艷對秋光
“幽居裝景要多般,,帶雨移花便得看。禁奈久長顏色好,,繞階更使種雞冠,。”雞冠花適應能力強,,對環(huán)境要求不嚴,,多植于籬落之旁、階砌之下,。在中秋之時,,看雞冠花殷紅一片,可使過節(jié)的趣味大增,。
霜降之時,,雞冠花顯得更為嬌妍,?!扒镏撂斓亻],,百芳變枯草。愛爾得雄名,,宛然出陣寶,。未甘階犀陋,肯與時節(jié)老,。由來名實符,,何必榮華早。君看先春花,,浮浪難自保,。”這首詩歌頌的,,便是雞冠花迎風傲骨的剛強氣節(jié),。
“一叢濃艷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旁,。曉景乍看何處似,?謝家新染紫羅裳?!彪u冠花色澤豐富,、艷麗異常?!痘ㄧR》云:“雞冠花……花可大如磐,。有紅、紫,、黃,、白、豆綠五色,,又有鴛鴦二色者,,有紫、白,、粉紅色三色者,,皆宛如雞冠之狀?!睋?jù)說,,明代才子解縉曾為白雞冠花賦詩一首:“雞冠本是胭脂染,今日如何淺淡妝,?只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并被編入不少故事中,,稱贊其學識淵博,、才思敏捷。
雞冠花的別稱很多,,如雞髻花,、蘆花雞冠、筆雞冠,、小頭雞冠,、鳳尾雞冠、大雞公花等,,大多是“以花狀命名”的,,因其酷似雞頭上的肉冠而得名。沈周稱其“高冠紅突 ,,獨立似晨雞”,。它不僅色彩各異,在花序形態(tài)上,,也有掃帚雞冠,、扇面雞冠、瓔珞雞冠之分,。
宋代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后庭花,。”這個后庭花,,更接近《救荒本草》中說的雁來紅:“人家園圃多種之……其葉眾葉攢聚,,狀如花朵,其色嬌紅可愛,,故以名之,。”雁來紅又叫老來少,、三色莧,、葉雞冠、老來嬌、老少年,,普通品種為紅,、黃、綠三色相間,,優(yōu)良品種則呈現(xiàn)鮮黃或鮮紅色,,艷麗異常,但花序小且不明顯,,沒有雞冠花那樣美麗的花序,。
供祖瓶插雞冠花
在宋代都城開封,,雞冠花又叫“洗手花”,。據(jù)《楓窗小牘》記載:“雞冠花,汴(開封)中謂之洗手花,,中元節(jié)前,,兒童唱賣,以供祖先,?!?/span>
為何叫洗手花?看到過一種解釋:在我國古代,,中元節(jié)有用雞冠花供奉祖先的習俗,,因為要先洗手,再把雞冠花擺上供桌,,開封人才稱它為“洗手花”,。這種稱呼,有敬畏的成分在,。
“供祖瓶插雞冠花,,一時風靡滿京華。只緣物稀價騰貴,,移種四郊入農(nóng)家,。以雞冠花供祖,在宋代已風行,?!痹缭谒未_封的雞冠花栽培十分普遍,。楊萬里曾這樣吟詠:“出墻那得丈高鳴,, 只露紅冠隔錦衣……”可以想見,輕風拂來,,雞冠花葉搖花動靜中有動的美感,。
“秋暮夕月”,早在周代,,已有中秋夜祭月習俗,。拜月的供品,,北方多為梨、蘋果,、葡萄,、毛豆、雞冠花,、西瓜,,南方則為柚子、芋頭,、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清宮里祭月,,多在某一院內(nèi)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cè)擱置雞冠花、毛豆枝,、芋頭,、花生、蘿卜,、鮮藕,。
《燕京歲時記》里記載了清代北京的中秋節(jié)盛況:“京師之曰八月節(jié)者,即中秋節(jié)也,。每屆中秋,,府門朱第,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云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jié)也。”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這樣描述北京的秋天:“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jīng)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紫不紫,大海茄,,八月里供的是兔兒爺,。自來紅,自來白,,月亮碼兒供當中,,毛豆枝子亂哄哄。雞冠花,,生個紅,圓月的西瓜皮兒青,。月亮也吃得哈哈笑,,今晚的光兒分外明”“雞冠花,滿院開,,爺爺喝酒,,奶奶篩……”在北京,中秋要祭拜神像,、“兔兒爺”,。貢品中,瓜果梨桃什么都可以有,,必須有的貢品是毛豆,、西瓜、雞冠花,。據(jù)說,,毛豆代表草料,這是給“兔兒爺”的坐騎吃的,;切成瓣的西瓜,,象征著蓮臺;雞冠花,,代表仙草,。
識得食用真面目
雞冠花有一個別名:熱帶菠菜。這個名字的由來,或許是因為雞冠花的葉莖:“其葉青柔,,頗似白莧菜而窄,,稍有赤脈。其莖赤色,,或圓或扁,,有筋起?!?/span>
菠菜最初叫菠薐菜,,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鸚鵡菜等,。其原產(chǎn)波斯,2000年前已有栽培,。后傳到北非,,由摩爾人傳到西歐西班牙等國。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泥婆羅國使節(jié)來唐,,并向唐太宗獻上菠薐菜、渾提蔥等貢品,。從此,,菠菜在中國安了家。
據(jù)說,,在印度,、南美洲、非洲西部等地,,雞冠花常作為蔬菜栽培,。亞洲人食用雞冠花籽粒,非洲人則喜歡吃雞冠花瓣,。雞冠花的籽粒很小,,味道像榛子,可以像爆玉米花一樣爆著吃,。雞冠花籽可與小麥混合制成高蛋白面粉,,為人類理想食品之一。
而在明朝《救荒本草》里,,只有這么簡單的一句:“救荒,,采葉煠(煮也)熟,水浸淘凈,,油鹽調(diào)食,?!笨梢姡敃r人們只是食用它的葉子,,而且吃法極其簡單,,只是為果腹而已。
中醫(yī)常以雞冠花的花和種子入藥,。其花功效是清熱止血,,主治赤痢、便血,、崩漏帶下等癥,;種子的功效是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腫痛,、翳障等癥,。民間有用雞冠花煎洗治療蕁麻疹的驗方。
有人曾經(jīng)列出這樣的菜譜:雞冠花蒸肉,、雞冠花豆糕,、龜膠雞冠花蛋湯、燕窩冠花肺片湯,、雞冠花黃顙魚湯,、雞冠花蓮草肥腸、雞冠花蚌肉湯,。據(jù)說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能夠補益身體、增強體質(zhì),。
或許有一天,人們能重視和開發(fā)其食用價值,,雞冠花會在我們中秋佳節(jié)的餐桌上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