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1月12日
◎錢國宏
尊老愛老是侗家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表達對老人的孝心,,在侗寨盛行過“敬老節(jié)”的習(xí)俗,,即村寨成員中有人年至50歲時,,寨中便集體為這名邁入老年門檻的人舉行“添糧祝壽”儀式,謂之“敬老節(jié)”,,也稱“侗寨老人節(jié)”,。
在侗家人看來,人過50,,屬于他們的糧便不多了,,為了不使老人們免受饑餓之苦,,家里就要為老人額外加一份糧食,讓老人吃得飽,、身體壯,,健健康康地頤養(yǎng)天命?!熬蠢瞎?jié)”也就應(yīng)運而生了,。過節(jié)這天,親友們都籌集糧食作為壽禮,,然后他們抬的抬、扛的扛,,從四面八方涌向“壽星”所住的村寨,。
賀壽的隊伍吹吹打打,繞村一周,,頗似“游行”,,實際是弘揚孝悌之風。然后,,賀壽的隊伍停在“壽星”的家門前,,放下糧擔,以走村賣糧的小販口吻問主人:“我們是賣糧隊,,從天腳云腳運糧來,,孩子吃了我們的糧,會長得又高又胖,;老人吃了我們的糧,,會健康長命!”這時,,院中的老者會熱情地打開大門,,高興地同賀壽的隊伍談“生意”:“太巧了,我家正需要糧食,,你們的糧,,我家全買下啦!”于是,,運糧隊將賀禮挑進院中,。
“運糧隊”中的年長者放下壽禮,當眾高唱:“不調(diào)高山,,不請大河,,請你寨頭百歲公公,請你寨腳千歲婆婆……請到某姓某人,,額頭厚厚,,肩膀?qū)拰挘疵祝缘孟?;日曬,,他覺得暖;上坡,,他腿不酸,;過河,他腳不軟……”
一起唱罷,,賀壽的人群按輩分順序給“壽星”各添三把大米或三穗糯禾,,放在布口袋中。接著,,運糧隊再唱上一段:“從今天起,,不用憂愁,好的拿來,,壞的送走,,做工也順手,說話也順口,,八十歲能跳過樹梢,,九十歲能跳過深溝,力氣大過野牛,,精明賽過猿猴,!”
唱罷,大家相互握手致謝,,然后主人家備好酒席,,招待前來祝壽的親友即“運糧隊”,感謝他們對老人的一片孝心,。匆匆吃過飯后,,人們便吹著蘆笙,踩著舞步,,簇擁著壽星來到村寨附近的山上——侗族同胞謂之“老人山”,,附近村寨的人們相約,共同為壽星們過節(jié),。壽星們均由家人打扮一新,,變成“年輕后生”。到了山上,,男女老少席地而坐,,同唱那首永不服老的歌:“莫嘆白發(fā)容顏退,莫笑滿臉皺紋堆,,我們?nèi)死闲牟焕?,晚霞一樣放光輝,。莫嘆時光似洪水,莫笑人老無作為,,豁達樂觀春常在,,夕陽未必遜朝暉?!备枇T,,人們?nèi)宄扇旱卮負碇鴫坌莻儯獦淙~為席,,陪著老人們共話家常:回憶過去,,品味現(xiàn)在,展望未來,。老人們講到興奮處,,站起身,載歌載舞,。一時間,,琵琶聲,、牛腿琴聲,、歌聲,包圍了老人山,。老人們煥發(fā)童心,,和老友們、年輕人一起,,邊唱邊樂,,忘記了彼此的年齡。
傍晚時分,,大家又簇擁著老人們走回村寨,。此時,村寨中已將豐盛的晚筵擺在寨中的長桌上,,老少歡笑著共進晚餐——這一天,,是侗寨最隆重的節(jié)日,也是寨中老人們最為開心快樂的一天,。
侗族的“敬老節(jié)”與清代的乾隆皇帝有關(guān),。侗族的《古歌敘述》就講述了這段淵源:“敘說乾隆下江南/來到侗鄉(xiāng)過小黃/恰逢侗鄉(xiāng)“相思節(jié)”/寨與寨約作客忙/皇帝老爺乘熱鬧/與民同樂進晚餐/男女老少都高興/唱歌敬酒鬧洋洋……”受過“皇封”的“敬老節(jié)”從此便流傳下來,成為侗寨別具一格的節(jié)日,,并一直流傳至今,。
每每有祝壽歌在寨中唱起,鄉(xiāng)親們便循聲跑去圍觀,,不獨圖個熱鬧,,也想從中感受一下?lián)涿娑鴣淼男┲L,,敬老之俗。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