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2月27日
◎扎西次仁
康定地名的來源,、傳說及解釋,藏漢文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邛崍《臨邛鎮(zhèn)志》附錄中有一則《射箭打箭爐的傳說》,說的是,,蜀漢時期,,夷人經(jīng)常侵擾臨邛一帶,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不但謀略過人且懂天文歷算,,為了永安計,,他與夷人首領(lǐng)商議,請夷人退一箭之地為今后漢,、夷分界處,。夷人首領(lǐng)允諾。在一大霧彌漫的早晨,,諸葛孔明在臨邛南橋向西方射去一箭,,夷人首領(lǐng)循箭矢方向一路尋去,竟然追尋到千里外的康定才找到箭矢,。耿直的夷人信守承諾,,退守康定。從此,,康定就成為了漢藏分界處,。實際上,諸葛孔明早就派人預先將箭矢放置在康定了,。
清乾隆年間松筠撰寫的《衛(wèi)藏通志》“打箭爐”條中載:“自后漢諸葛武侯征孟獲時,,遣將郭達往彼處造箭,因名”,。書中還提到:“郭達山,,在爐東北一里,高七百余丈,。時有青羊繞山而行,,相傳漢諸葛武侯七擒孟獲時,命郭達至爐,,于沙畦納安爐造箭,,故名”,。后來的漢族文人學士大都沿襲此傳說,以訛傳訛,,稱此地為“打箭爐”,。實際上,這完全是牽強附會,,杜撰出來的,。清降以來,不少文人學士也持反對意見,,指出諸葛武侯七擒七縱孟獲的孟獲根本不是地處西蜀的藏人,,而是西南的南蠻王,跟康定這邊八竿子打不著,。只不過這則杜撰的傳說后來成了文人學士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有些文人將“打箭爐”誤寫成“打煎爐”于是一些文人,望文生義,,將川人謂旅途中臨時就餐稱之為“打尖”或“打煎”,,解讀為為當?shù)啬寥擞文镣局信R時歇息加餐地。所以又出現(xiàn)了 “打煎爐”之稱謂了,。其實這也沒多少道理,。
康定,,藏語稱“達折渚”,,多數(shù)人根據(jù)康定所處地理環(huán)境,一直這樣解釋:康定所處地形為“三山夾二水”,,“達”為雅拉河,;“折”為“折多河”,二水交匯在郭達山腳下,,成為康定河匯入大渡河,。“渚”為二水交匯之地,,所以稱為“達折渚”,。
藏族學者得榮·澤仁頓珠撰寫的《藏族歷史寶瓶》(漢文)這樣解釋“達折渚”:“‘達’為經(jīng)幡,‘折’為頂點,,‘渚’為二水相匯之處,,在山頂懸掛經(jīng)幡之下二水相匯,故稱之為‘達折渚’”,。這是將經(jīng)幡與河流聯(lián)系作如此解釋,。
十九世紀藏族學者釋迦格隆·格桑堆堆撰寫的“自相”則這樣解釋:“達折渚,其名為寶洲集市之意,。對此地名稍作說明,,其真實釋名是,此地為漢、藏二者間政教兩種制度,、規(guī)則十分興盛之地,,故謂‘達’。(‘達’藏語作“旗子,、絹帛,、綾羅、發(fā)展,、興盛”解釋)這也是漢藏間相互經(jīng)濟文化交流,,達到頂峰樣,其頂峰稱為‘折’,,而二水相匯之處稱為‘渚’,。蒙藏漢等各族商人都匯聚此地,形成集市,,由此得名‘達折渚’,。由于漢藏政教需求,相互產(chǎn)生凡百希求,,如同寶洲(集市)插翅騰飛,。”這是將政教和河流聯(lián)系起來作如此解釋,。
二十世紀藏族學者木雅·貢布撰寫的《貢噶活佛喜牡丹園之傳記》載:“達折渚系木雅土語,,‘達’為‘格達’,是‘綢緞’的意思,?!邸颉印遣菟幍囊馑肌h藏間用綢緞和草藥進行貿(mào)易的交匯之地,,木雅語稱之為‘達折渚’”,。這是有集市貿(mào)易聯(lián)系作如此解釋。
上述不同的解釋中,,釋迦格隆·格桑堆堆先生和木雅·貢噶先生的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從康定所處的特殊人文地理出發(fā),彰顯了漢藏在空間,、時間的人流,、物流、人文交匯,、交流,、交融的歷史特性,符合歷史發(fā)展邏輯,。
事實上,,康定地處“三山夾二水”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自古以來就是川藏線上的一處重要商埠,是入藏的重要門戶,。因此,,二水交匯之地自然演變成漢藏間人流、物流,、人文交匯,、交流、交融的匯聚之地是水到渠成的事,,由此稱為集市寶洲的“達折渚”,,我認為是靠譜的。再者,,康定自古就是木雅人繁衍生息的樂土,,由此,以木雅土語解讀“達折渚”為漢藏間在“三山夾二水”之地用絲綢,、藥材進行貿(mào)易交換形成興盛的集市而稱之為“達折渚”是自然而然的,。因此,木雅·貢布先生的解讀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