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5月24日
◎羅凌
第二次到巴塘,,是十五年以后的2011年,。張偉在一家水電開發(fā)公司做廚師,看到巴塘過境旅游的人流量多,,有了開飯館的想法,。這個生意以前沒有做過,但頭腦靈活的張老板只要想到了,便會果斷地去干。慘敗過一次后,,他吸取教訓,變得穩(wěn)重而謹慎,,做足了準備工作,。為了把飯館順利開起來,他仔細研究菜譜,,借廚師崗位的便利變著花樣做菜,把八大菜系里的家常菜全部做了一遍,。去任何飯館吃飯,,都要品一品味道,揣摩人家的特色菜究竟好在哪里,,對巴塘人的口味,,他也進行了研究?!靶g業(yè)有專攻”,,雖然沒有上過一天烹飪學校,但經(jīng)過苦心鉆研,,不管什么菜,,他只要吃過一次,就能分辨出用的什么食材和調(diào)料,,基本上可以做得像模像樣,。
一年后,祥和飯莊開業(yè),,為方便“驢友”們來光顧,,飯館開在國道318沿線的金弦子大道上。因為缺資金,,最初是與一位同鄉(xiāng)合伙開,,兩個月以后,同鄉(xiāng)見生意不太好,便拆資不干,,去新疆做棉花生意了,,張偉便獨自撐起飯館。人到中年,,為了東山再起,,他定了“三步走”的目標。
第一步,,在菜的味道上下功夫,。他發(fā)現(xiàn),巴塘人嗜辣,,但不喜歡特辣,,樂山、綿陽的口味與巴塘近似,,所以只輾轉(zhuǎn)于這兩地請廚師,。巴塘是藏漢多元文化交融之地,歷史上晉陜兩地客商云集,,受他們的影響,,巴塘人喜好面食,他與廚師悉心研究后,,推出了“鵝腸面”,。這道川菜與面食“二合一”特色菜,屬樂山口味,,鵝腸,、青菜用郫縣豆瓣、花椒,、青椒,、自制醬料、蔥姜蒜茸爆炒后,,放入事先煮好的堿面里,,色澤紅香綠白,勁道好吃,。面的取材上,,他也費了一番心思,巴塘縣城海拔2580米,,鹽面容易黏糊,,用堿面最好。巴塘人對面食挑剔,,市場上賣的水面淀粉重,,他便特意選擇了在川內(nèi)久負盛名的“九襄堿掛面”做食材,。功夫不負有心人,“鵝腸面”成了食客們酒過三巡后的主食,,中餐必點菜之—,。巴塘人不喜歡吃海鮮,也不習慣過于“高大上”,;一般的“驢友”不玩奢侈,,只管吃飽吃好,他的飯館就主營家常菜,。慢慢地,,光顧祥和飯莊的食客多了起來,網(wǎng)絡上的評價好,,點擊率也高,,“回頭客”很多,有些“驢友”人還未到巴塘,,就已經(jīng)提前在網(wǎng)上預定了餐點,。
生意走上正軌后,張偉一面償還過去欠下的債務,,一面貸款準備裝修店面,。巴塘民居為土木結構建筑,巴塘人親和于木質(zhì)的東西,。他自己在南方生活了多年,,也比較喜歡復古風格,在這點上與巴塘人可謂“一拍即合”,,于是決定采用中式裝修,。祥和飯莊口岸好,,縣內(nèi)的藏漢文書法愛好者也愿意支持張偉一把,,順便展覽自己的作品。一進祥和飯莊的門,,撲面而來的感覺是古色古香,,咖啡色系為主調(diào),新鮮綠植,、雕花小窗棱,、中式桌椅,配上巴塘風光攝影與藏漢文書法,,古雅文藝,。包間名字這類細節(jié),張偉也沒有放過,,他請人取名,,要求是要與裝修風格配套。樓下定名為“草堂”“云軒”“可園”,有出處有典故,;樓上的雅間則出自中國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晚唱》,、《忘憂》,。如此一來,大格局與小細節(jié)可謂是相得益彰了,。
前兩步有序進行后,,祥和飯莊擴大業(yè)務,請了湯鍋師傅,。從內(nèi)地引進各種天然野生菌,,在巴塘各鄉(xiāng)鎮(zhèn)購買農(nóng)民養(yǎng)殖的純糧食藏香雞,湯鍋味道清香鮮美,,大受歡迎,。七、八月份松茸季節(jié)來臨時,,他們還將推出“松茸藏香雞湯鍋”,。至此,張偉的“三步走”算是基本告一段落了,,接下來還準備在菜的質(zhì)量上繼續(xù)完善,,讓巴塘人和外地食客吃好喝好,生意更加興隆,,這是他最大的愿望,。
祥和飯莊從不請外地服務員,只請縣城和南北兩面區(qū)鄉(xiāng)的,,張偉認為本地人不僅懂雙語,,還純樸勤快。祥和飯莊在管理上也很人性化,,蟲草采挖季節(jié)期間,,只要愿意留在店里的服務員,工資是平時的一倍,。干得好的服務員,,年底還要給予獎勵。一個飯店干不干凈,,主要看廚房,、垃圾桶和衛(wèi)生間,他店里的灶臺隨時都是锃亮锃亮的,,垃圾桶每天按時清理,,衛(wèi)生間從來沒有堵塞過,,微笑服務星級達標,得到了食藥監(jiān)部門的點贊,。
他問我:“姐,,請本地服務員,也算是解決了幾個巴塘人的就業(yè)問題吧,?”
我說:“當然算,。”
一晃,,張偉來巴塘七年了,。這幾年,教育學區(qū),、水電開發(fā)等建設項目逐漸增多,,張偉又瞄準了商機,開辦了“祥云”租賃站,,專租架管,、塔吊、裝載機這類工程上的必需品,。不過,,這個生意讓他比較憂心,因為施工方的工程款項不能按時到位,,導致收不到款,。
祥和飯莊樓上有兩間茶室,名字很文雅,,“聽雨”和“看雪”,。坐在“看雪”雅間,我靜靜地聽他述說多年的經(jīng)歷,。
茶水在他的手中起起落落,。他熟稔地洗杯,落茶,,高沖低斟,,刮沫淋蓋,。這雙手,,插過秧子,收過谷子,,磨過鋯石,,架過電線,炒過各種菜,,就是沒寫多少字,。我想起梁曉聲小說《年輪》的主人公吳振慶,,生意做到一定程度,由于文化不高,,難以完全打開局面,。果然,他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文化低了,,這些年吃的都是沒有文化的虧,,幸好腦子還好使,不然硬是惱火,?!?/p>
其間他打了個電話。我故意說:“手機舊了也不換,?以前你玩的可是翻蓋的摩托羅拉哦,。”
“不換,,手機通話質(zhì)量好就可以了,。以前年輕不懂事,才去學暴發(fā)戶?,F(xiàn)在曉得了掙錢不容易,,看上去祥和生意還不錯是不是?其實操心的事多得很,。還有祥云租賃站,,都五月份了,去年的款還沒收回來呢,!”他看了看茶色,,給我斟了一杯,繼續(xù)說:“做生意誠信第一,,客戶才會信賴,,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p>
張偉泡功夫茶的手藝超好,,任何一種茶,用同一種茶具,,我們泡出來是一種味道,,他泡則是另一種很特別的味兒,茶里仿佛傾注著他對生命的體驗,。我們喝的是朋友送他的十八年“老班章”普洱,,茶氣很霸道。第一,、二道茶棄去不喝,,就像他人生中無所事事的草莽歲月,;第三道茶苦澀回甘,恰似他姹紫嫣紅又狂飚盲進的青春,;第四,、五道茶漸入佳境,醇厚綿密,,葉底柔軟,、勻稱、略帶密香,,一如他經(jīng)歷大起大落后,,將傷痛化為動力逆風而行,終于懂得了悲欣交集的意義,。
他端起一杯茶,,輕輕啜了一口,并不馬上咽下,,讓茶水直接刺激味蕾,,細細品之,仿佛咀嚼著人生的況味,。他說:“巴塘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對這里,我感恩,?!?/p>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