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11月23日
◎ 張春文
扎溪卡草原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巴顏喀拉山南端,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其內(nèi)江河橫流,,湖泊棋布,,是四川與青海接壤處最大的濕地草原,也是多種珍稀動物生棲繁衍的樂園,。扎溪卡草原氣質(zhì)壯闊,,風光旖旎,每到夏秋,,天空澄澈,,白云悠悠,碧綠的草地向天際延綿鋪展,,草地上牛羊成群,,帳蓬點點,溪流如織,,各色鮮花相競綻放,,流光溢彩,儼然大自然的盛典,。
這里就是四川省甘孜州的石渠縣,。千百年來,古藏族六大分支之一的“董”氏族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渡過了漫長的游牧歲月,。這些“董”氏族的后裔們崇拜太陽,,崇拜草原,創(chuàng)造了關(guān)于太陽,、草原和人的種種故事,,創(chuàng)造了獨具扎溪卡特色的服飾文化、歌舞文化,、習俗文化,、佛教文化和格薩爾文化。在這里,,經(jīng)幡遍布,、寺廟林立,藏傳佛教贏得了全民的信仰,。境內(nèi)有薩迦,、寧瑪、格魯,、噶舉四大教派寺廟46座,,這些寺廟擁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典籍,,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名貫藏區(qū)的高僧和學者。這里更是格薩爾文化的搖籃,,格薩爾精神以其凌駕一切之上的力量根植于這片土地,,根植于人們的心中。藏民們以格薩爾為民族的驕傲,、文化的源泉和精神的支柱,,說格薩爾,唱格薩爾,,寫格薩爾,,演格薩爾,畫格薩爾,,已成為人們精神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
格薩爾是康巴藏族的民族英雄,11世紀誕生于與石渠縣相鄰的德格縣阿須草原,。當時那里有一個叫“嶺”的大部落國,,是藏族先民六牦牛部落中董系氏族的后代,第38代叫曲那布,,他三個兒子的后代分別為嶺國王族的長系,、中系和幼系三部落國,幼系森倫王有子三人,,其幼子繼承了嶺部落國王位,,他就是格薩爾。格薩爾愛憎分明,,英勇強悍,,一生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了康北各個小部落,,成為康北藏民愛戴的英雄,。在嶺國征戰(zhàn)其間,地處川,、青,、藏三地交匯處的扎溪卡草原是重要戰(zhàn)場之一,格薩爾30員將領(lǐng)中最出色的甲察夏噶爾和察向丹瑪鄉(xiāng)查兩員大將就曾長期駐守于扎溪卡草原,,史詩《格薩爾王傳》記述的霍嶺大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至今,草原各處存留有不少嶺國人物的遺跡,,如甲察大將的石雕像、城堡遺址,、丹瑪宗遺址等,。至于有關(guān)嶺國和格薩爾的傳說,、故事、趣聞,,就更是多的說不完聽不盡,。
當然,最能體現(xiàn)太陽部落對格薩爾的崇拜的,,還是那座奇特的建筑——松格瑪尼石經(jīng)城,。這是一座石頭城,是一座信仰之城,,位于縣城以東90公里處的草原深處,。石頭城由片石壘砌,齊整有序,,十余米高,,百米見方,遠看去象一座古城堡,。墻體內(nèi)沒有居室般的空間,,只有幾條通道,將石城分割為幾部分,。據(jù)說這座石城最初只是一個嘛呢石堆,,是格薩爾的將士們?yōu)槌冉畧鐾鲮`而堆壘,后來在漫去的歲月里,,藏民們因崇拜陣亡的英雄,,崇拜格薩爾,便從四面八方趕到這里來朝拜,,并不斷為嘛呢石堆添加石塊,,致使嘛呢石堆越壘越高,形成了巍峨壯觀的城堡,。直到今天,,太陽部落的子民們依然視此為神圣之地,他們年復一年地來這里朝拜英雄,,紀念格薩爾,,在這里寄托自己的心愿,祈禱人間吉祥安康,。
令人驚駭?shù)氖?,這座信仰之城是由一千多萬塊片石壘砌而成,且每塊片石上都刻有佛教的經(jīng)文,。只是由于片石的平面都已砌進高大的墻體,,那些石刻經(jīng)文也同時被封存于永久的神秘。石墻上偶爾也有些平面向外的石板,,上面分別有格薩爾及其大將們的刻像,,造型生動,,線條優(yōu)美,著有顏色,。這座石城的壘砌,,是數(shù)十代人為了一種信仰而相繼不輟的見證。仰望這座石頭城,,品讀這座石頭城,,想象這座石頭城,人們無不為太陽部落信仰的堅韌和持久而震撼,。對于因物欲而浮躁,、為功利而忙碌的現(xiàn)代人來說,一種信仰能千百年地延續(xù)下來是不可思議的,,而為了這種信仰在千余萬塊石板上鑿刻經(jīng)文并將其壘砌為城就更是奇跡了,。
石頭城——松格瑪尼,它是凝固的歷史,,靜默無語地屹立在扎溪卡草原的深處,,它是格薩爾精神的象征,高高地聳立在藏民們的心中,。千百年來,,生活在這遼闊草原上的太陽部落,正是忠貞不渝地信仰著格薩爾的英雄主義精神,,才有了博大的胸懷,,強悍的性格,奔放的激情,,才創(chuàng)造出了絢爛多彩的扎溪卡草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