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bào) 2017年01月13日
■阿期的確
伍須海風(fēng)光。
飲食,彝族稱“則朵”,。九龍彝族飲食特點(diǎn),,粗中有細(xì),別具一格,,耐人尋味。一個(gè)外來異民族貴客,如在彝家山寨吃上一頓香脆的坨坨肉,,他定會終身不忘。
九龍彝族主要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出產(chǎn)玉米,、洋芋、豆子,、豆兒,、青稞、燕麥,、蕎子,、小麥、豌豆,、胡豆等糧食作物,。種植元根、蘿卜,、青菜,、白菜、菠菜,、萵筍等蔬菜,。養(yǎng)殖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
人們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生活資料,,加工做成各種花色的飲食,。有煮食、有燒食,、有蒸的,、有涼拌的、飯香菜美,,花樣上百,。
玉米一般要磨成面,做玉米“金沙飯”吃,,或做成燒饃吃,,洋芋既可囫煮剝皮而食,;又可燒熟摳皮而食,豆子磨成豆花吃,,或做成連渣菜吃,,青稞和燕麥一般炒后磨成糌粑吃,蕎子做成燒饃和煮饃吃,;小麥做成饃饃吃,;元根和青菜加工成酸菜吃;牛,、羊,、豬、雞肉都宰做坨坨肉吃和燒食等等,。
九龍彝族在長期的菜食搭配實(shí)踐中,,總結(jié)出了菜食搭配配方。并形成菜食配方格言,,如:豬肉配米飯,,豆花配玉米“金沙飯”,元根配洋芋,,雞蛋配糌粑等等,。
一般過年過節(jié),就食豬肉配米飯,,平時(shí)愛食豆花配“金沙飯”,,酸湯配各種食糧。夏秋之交愛食鮮酸菜配鮮洋芋,。秋后愛食元根坨坨配洋芋坨坨,。來萍水客人,宰雞配“金沙飯”,,來親戚宰豬配米飯,,來家門就宰大公雞配玉米“金沙飯”,來貴客就宰羊配玉米“金沙飯”,;來交情好的人,,磨豆花配“金沙飯”。
做玉米“金沙飯”的程序,,首先把玉米面放在簸箕里,,用涼水或熱水混合然后放進(jìn)木甑子里,蒸熟便是金爛爛的,,像堆金沙,,故名叫“金沙飯”。金沙飯吃起很香,用酸菜湯下飯,,大開胃口,,食欲特別好。如以豆花相配,,更是吃飽了還想吃,。
肉類不愛燉食,喜歡煮過心就食,,這樣嚼起很香,,回味無窮,。
蔬菜愛煮粑食,。
在九龍彝族的菜譜中,拿手好菜是“坨坨肉”,。
坨坨肉的特點(diǎn),,香脆、可口,、不膩人,,獨(dú)具風(fēng)味。坨坨肉是彝家山寨迎賓待客,,逢年過節(jié)的高檔菜,。
說起坨坨肉,還有個(gè)充滿夢幻般色彩的傳說:很早很早以前,,有個(gè)摔跤能手叫嘿提拉帕,,他平時(shí)吃的是拳頭般大的鐵坨坨,渾身壯實(shí)得像一座山,,硬骨錚錚,,具有拔山之力,雷霆之威,,凡間沒有人敢與他摔跤比試,。一天,天上大力士斯熱拉比,,慕名下凡與他進(jìn)行摔跤比試,。結(jié)果,他以非凡的力氣,,高超的技藝摔死了斯熱拉比,。從此,山寨人就以他為楷模,,便世世代代吃坨坨肉,。
制作香脆的坨坨肉,很考手藝。除要把好每道技術(shù)關(guān)外,,最關(guān)鍵的是看火候,。如果掌不好火候,做出的坨坨肉就是硬綿綿的,,吃不香,,沒風(fēng)味,失特色,。
制作坨坨肉,,以宰殺幼豬、騸羊作原料,。豬一般選三十至五十斤重的胖豬兒,。被殺打整干凈后,將豬肉切成幾塊煮,??吹藉亙?nèi)的肉泡子一消(這就是肉剛煮過心的火色,也就是脆香的絕招),,就迅即把肉撈放在簸箕里,,宰成二三兩大小,坨坨肉就這般制成了,。
在宰殺騸羊制作坨坨肉時(shí),,有一獨(dú)特的習(xí)慣。這就是不翻羊腸子,,也不沖洗腸內(nèi)黏膜上分泌出來的黏稠液,,而腸內(nèi)糞便擠排盡后便編成辮就行了、彝語稱之為“喲伍吉”,。煮熟后,,切成寸節(jié),混合在坨坨肉內(nèi)品嘗,。
羊腸辮的奧秘,,是羊吃百草,百草就是百藥,,腸內(nèi)黏膜上的便黏液就是最好的腸胃藥,,煮食了,能治腸胃病,。
彝族以好客聞名,,只要到過彝家山寨作過客的異民人士,無人不被杯杯蕎麥甘酒和一坨坨酥脆,、細(xì)嫩,、清香、可口的肉所折服。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