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媛媛
因為喜歡清凈,,買房子的時候,,特意選了遠離鬧市的郊區(qū)樓盤,。舊居要拆遷,,只好匆匆忙忙搬進了剛竣工的新家,。我們搬來時,,一大棟樓房,只有寥寥五六家住戶,。
建筑樓盤的時候,,大概是為了方便建筑工人和附近的居民,在圍墻旁邊用水泥筑了一個垃圾池,。樓盤建好后,,小區(qū)物業(yè)管理還沒有步入正軌,垃圾池又正好在路邊,,人們還是習慣順手把垃圾扔在水泥池里,。漸漸地,小區(qū)門口就形成了一個臭氣熏天的垃圾場,。
小區(qū)住戶漸漸多了,,物業(yè)管理制度逐漸健全。門口的垃圾池卻成了久治不愈的“頑疾”,,讓住戶們深受困擾,。盡管物業(yè)管理人員早就雇了鏟車和卡車,拉走了垃圾,,推平了水泥池,。然而沒兩天的功夫,又有人順手在垃圾池舊址扔垃圾,。早上只有幾個裝雜物的塑料袋子,,到了傍晚,就堆成了一個小垃圾堆,。
門衛(wèi)老爺子為了制止不自覺的人扔垃圾,,可謂想盡了辦法:及時清理掉堆放的垃圾,追著扔垃圾的人講道理,,甚至在墻上刷上了“亂扔垃圾可恥”的標語……然而因為小區(qū)地處城郊結(jié)合處,,附近的居民很雜亂,老爺子的管理辦法收效甚微,。在和一個扔垃圾的大媽大吵一架后,,老爺子氣得血壓急升。為了這份工作別把老命搭上,,老爺子氣不過,,索性辭職不干了。
新來的門衛(wèi),,是位穿戴清爽的大媽,,上班第一天就在垃圾池遺址上“大興土木”,。她借來工具,撬去地面上的水泥,,鋪上從郊外運來的肥沃黑土,。她收拾一些裝修的邊角料,找來木條和白漆,,做成白色小欄柵,。隔天,大媽栽上了幾排綠油油的小樹苗,,聽說是薔薇樹……一番忙碌,,垃圾池遺址變成了一個小花圃。
門衛(wèi)大媽得空就在小花圃忙碌,,澆水,、松土、施肥……不知道從哪天起,,整個白天,,都沒有人在“垃圾場遺址”扔垃圾了。偶爾有人在夜里堆放垃圾,,一大早,,門衛(wèi)大媽總是心平氣和地清理掉,并沒有多余的怨言,。
一晃到了初夏,,薔薇花一朵一朵開了。白的,、粉的,、黃的花朵,羞答答地爬上白色的欄柵,。路過的人們,,總被薔薇的嫵媚和暗香吸引,忍不住駐足欣賞一番,,順便和門衛(wèi)大媽聊幾句……偶爾會有人提起:這里原來是個垃圾場呢,。大媽就會笑著說:好久沒人扔垃圾了!是啊,,誰會把花園當垃圾場呢,?
滿架薔薇香十里,門衛(wèi)大媽就這樣解決了“垃圾頑疾”,。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垃圾場”,只要在心里種“一架薔薇”,,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斗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