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02日
◎胡勝盼
深秋的午后,,秋陽透過窗欞映射在書桌上,。沏一杯新茶,,裊裊茶香與隱隱而來的桂香自然交融,,秋韻秋思一切盡在不言中。翻開戴明華的新作,,《中國人的茶事》隨之娓娓道來。
這是一本視覺上賞心悅目的中國茶史,,也是一堂有趣生動的茶文化通識課,。作者戴明華,中國人民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碩士,,“博物館有得聊”品牌創(chuàng)始人,,文化學(xué)者和推廣者。她以博物館里的茶文物為切入點(diǎn),,閱讀茶著作,,走訪茶山,,以獨(dú)特的角度捋出了一條中國茶事的脈絡(luò)?!吨袊说牟枋隆?,從茶的小歷史入手,窺探了因茶而來的大世相,,由唐之前的茶,,到唐茶陸羽成圣,及至宋茶的煙火氣,、明茶的歸真路,,最終歸結(jié)于清人的“賭書消得潑茶香”。書卷流轉(zhuǎn),,茶香氤氳,,沁人心脾。在作者筆下,,茶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飲品,,而是歷史的參與者和記錄者。讀完此書,,一張完整的中國茶文化圖譜在腦海里逐漸變得清晰明朗,。
書以朝代為分軸,依托文物史料,,講述生動的中國茶史,。《中國人的茶事》并沒有拘束于晦澀的茶類專業(yè)講解,,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歷史長河中,,講述從唐之前到清代期間茶與人碰撞的浪漫故事。作者在自序中寫道:“雖然中國人的茶事里并不乏大人物,,茶與歷朝國事都息息相關(guān),,茶也曾掀起時代的風(fēng)浪,但我們在歷代茶事中看到更多的是活生生的小人物:種植茶樹的茶農(nóng),、制茶的茶工,、寫茶書的文人……就算是那些被寫進(jìn)史書的所謂大人物,我們關(guān)心的也是他們端起茶杯的日常,?!钡拇_,沒有了人,,茶不過是一片樹葉落在了水里,。有了人,茶才有了生命,,有了文化,,有了道義,。
茶事,人生事,。古人品茶,,亦如品人。陸羽,,為人坦蕩,,待人赤誠,視功名為浮云,,他以茶與世間對話,,以自己的才情與文人往來,留下了千古《茶經(jīng)》,。唐代詩人盧仝被后世尊稱為“茶仙”,。其實,盧仝之所以贏得生前身后名,,絕非單單在于他愛茶,、懂茶。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固然奇譎特異,、文采飛揚(yáng),但是后人更加敬仰他的格局,。他借茶抨擊朝廷的貢茶制度,,為民請命,對茶農(nóng)抱以深深同情,。正如作者所說,,盧仝的格局“在億萬蒼生”。
一部中國人的茶事,,是一部中國人的“小”歷史,,也是一個“大”故事。唐煮茶,,宋點(diǎn)茶,,明后泡茶。順著一脈茶香,,在《中國人的茶事》里,,見歷史,見眾生,,見自己。且看宋朝的“愛茶天團(tuán)”,。蔡襄有《茶錄》,;歐陽修有《大明水記》和《浮槎山水記》,;蘇軾樂于品嘗各種茶,講究烹茶用水和茶具,,還親自設(shè)計了一款提梁石銚,,由其好友周穜制作完成;黃庭堅則是家鄉(xiāng)“雙井茶”的推廣大使,。宋徽宗《大觀茶論》云:“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之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薄安栌姓嫦悖驱堶昕蓴M”,,徽宗欣賞茶中未經(jīng)人為,、最本真的香氣。在他的心目中,,茶更“白”是至上境界,。
小小一盞茶,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yùn),。講茶的故事,,離不開提到文人墨客的詩詞,各種博物館所藏器具和館藏字畫,。作者依托豐富的茶書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詩詞,、傳世茶畫,,從先秦至清代,捕捉中國茶的高光時刻,,詳述歷朝制茶,、飲茶、品茶的變遷,,也以自己的慧眼獨(dú)具精心挑選,,收錄傳世茶畫、飲茶器物圖近150幅,令人賞心悅目,。品賞《調(diào)琴啜茗圖》《清明上河圖》《文會圖》《品茶圖》《事茗圖》《趙孟頫寫經(jīng)換茶圖》等名畫,,我們驚訝于古人對茶精益求精的追求,也驚訝于茶這一飲品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讀書亦如品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人生真諦,。讀一本好書與飲一杯好茶,,自是意氣相通。蘇軾說,,“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tuán)小碾斗晴窗?!薄把┠榛ǜ∥绫K,,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贝髅魅A則回應(yīng),“中國茶事如同一顆凝聚時光的露珠,,凝結(jié)的是時人日常的生活,,反映著時代的倒影。一杯茶,,倒映著一個時期的風(fēng)貌,,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底色?!?/span>
一杯茶,,或苦或甜,或濃或淡,,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昂炔璨灰欢〞钊碎L壽,,書畫也好,茶酒也罷,,重要的是要過不糾結(jié)的人生,。”雖然每個人對茶葉的選擇各異,,咖啡,、奶茶也在當(dāng)下年輕人群體中異軍突起,,但是由茶葉浸泡出的這種清透飄香、微苦回甘的茶湯,,卻永遠(yuǎn)是典型的中式味道,,是一種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印刻在鄉(xiāng)愁里的滋味,。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