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7月04日
◎楊力
折多河從大雪山奔涌而下,,氣勢萬鈞,,為康定城帶去的不僅是驚艷,還有令無數(shù)人向往和不舍的情懷。
20年前,,遂寧人李英撇下新婚的丈夫到康定打工謀生,,很多人往沿海跑,,她卻往甘孜去,,就是因為有人說康定是個旅游城市,機會多,。
國道318線不僅是條旅游線,,更是一條生命線,西去東來的車輛往來不息,,但不管你是暢游甘孜還是向往更遠方的雪域高原,,進州第一站,停歇在康定是多數(shù)人的首選,。停下來不僅是為了緩解疲憊,,讓身體有個適應(yīng),也是因為折多河和跑馬山值得你一留,,從而讓你記住康定,。
李英留下來,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她在康定找了家飯店打工,,白天在飯館忙碌,晚上則和共事的小姐妹去到折多河邊的情歌廣場看熱鬧,。藏族人能歌善舞,男子的彪悍與女子的柔美天然合一,,本身就是康定城的一道靚麗風采,,外來的人從圍觀到參與,,讓情歌廣場變成了又一個“跑馬溜溜”的歡樂海洋。
李英在康定待得久了,,發(fā)現(xiàn)一件事兒,,從早到晚,總有游人來找旅店,。源源不斷的外來客涌入,,讓李英的內(nèi)心就像奔流不停的折多河,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一家有經(jīng)營資質(zhì)的正規(guī)旅店,。說做就做,李英在向陽路找到了房源,,缺資金,,李英就和丈夫商量,把老家的婚房賣了,,而且讓丈夫也進來幫忙,,兩口子真正在康定扎下根來。
李英和老公在康定開旅店,,正趕上國家政策利好的大氣候,。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忙得不亦樂乎,,勤勤懇懇干了十多年,,不但生下一兒一女,還擁有了兩套自己的房子,,日子越過越有奔頭?,F(xiàn)在兩個孩子都在康定念書,他們變成了真正的康定人,。
傍晚,,兩口子時常去情歌廣場,融入歡樂的隊伍,,神情間洋溢著新康定人的豪邁,。奔涌的折多河,以一往無前的勢頭,,昭示著康定勢不可擋的發(fā)展和美好明天,,而李英兩口子的“明天”,永遠充滿希望,。
和李英兩口子不同,,來自雅安的楊阿姨在康定干的是餐飲,在“溜溜城”里賣面條。楊阿姨在家里就是一位“巧婦”,,特別一手燉雞面做得是遠近聞名,。
10年前,楊阿姨的老公去外面做事,,楊阿姨一下閑了下來,,她和一幫姐妹去甘孜旅游,第一站住在康定,,晚上去街邊吃面條,,姐妹們都說沒有她的燉雞面好吃。那晚上楊阿姨暢游康定城,,見新建成的“溜溜城”商業(yè)圈位置正居城中,,將來一定人氣爆棚。
那天晚上楊阿姨站在折多河邊,,看著奔涌不息的河水,,內(nèi)心也涌起浪花。她相夫教子大半生,,現(xiàn)在孩子大了,,丈夫也有自己的事業(yè),唯獨她操勞一生,,對外還是個家庭主婦,。其實她一直有個夢想,自己也干一番事業(yè),,無論事情大小,,能證明自己價值就行。
當時楊阿姨沒想到,,她的事業(yè)會在康定落地,,她的價值會在“溜溜城”體現(xiàn)。她打電話和孩子們商量,,孩子們怕老媽辛苦,,都不太贊同,對楊阿姨想在康定開面館也不太理解,。
楊阿姨的頭腦卻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康定城在她心中,就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無數(shù)的人流和做面條的手藝,,就是她在康定謀生的底氣。楊阿姨還篤信一點,,做生意不能欺客,,即便游客只是過客,,在份量和價格上也要誠信公道。
楊阿姨誠信經(jīng)營,,也為自己留下了好口碑,。其中一次來了幾個杭州游客,一吃到楊阿姨的燉雞面就贊不絕口,。那天收店時,楊阿姨在角落里撿到一個小皮包,,里面全是現(xiàn)金,,楊阿姨判斷這就是吃燉雞面的那幾個杭州客人落下的,可又不知道他們住在哪兒,,就一家一家酒店找,,最后終于讓小皮包順利回到正焦頭爛額的杭州游客手上。
5年后,,幾個杭州游客來康定故地重游,,放下行李第一站就去找楊阿姨的小面館。杭州游客說,,這么多年,,他們一直記著燉雞面的美味,一直記著楊阿姨的美德,??刀ú粌H風景美,康定人更美,。
楊阿姨很高興自己被貼上康定人的標簽,。十年一路走來,她見證了康定的發(fā)展,,見證了康定城日新月異的面貌,,見證了康定人蓬勃向上的朝氣。奔涌的折多河,,奔放的跑馬山,,已經(jīng)讓楊阿姨割舍不下,她已經(jīng)完全融入這片土地,,變成一個和“溜溜城”同呼吸共命運的新康定人,。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