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6月27日
◎楚江舒
從無樹的扎溪卡,,想到那令牧人魂牽夢縈,、追尋終生的草原……
車過海子山,,一路向北,,駛向世界最高城——石渠,。車過之處,,極目四望,,萬里大草原,,竟然沒有見到一棵樹的蹤跡,,在這片離天最近的大草原上,,最高的植物就是不足一米的灌木。并且就是這種被當地人稱為“油渣子”的高寒草甸灌木也是少得可憐,百里之內難得見到幾叢,,即便有,,也是三五根孤零零的矗立在高原的胸膛上,孤單的訴說著高原的寒冷,、蒼茫和寂寞,。
還記得初上扎溪卡的時候,那是1994年的7月14日,,事隔多年,,我清楚的記得,當北上的客車從凌晨5點出發(fā),,到早上10點過,,車翻過高達5300多米的海子山,進入扎溪卡草原,,到山頂時同車的藏族同胞慣例的吆喝著,。一路向北,沿途海拔全在4000米以上,,那年夏天,,雨季來得特別遲,缺乏雨水滋潤的扎溪卡草原觸目所及除了滿地的牧草和野花,,就沒有其它的植物了,。在這里,最高的植物是草,,最多的植物也是草,,最具生命力的植物更是草。這讓我想起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的原上草,,其實,論生命力,,詩人所見的草還比不上扎溪卡的牧草,。下車的那一刻,想著今后就將孤零零的如同這草一般在扎溪卡生存,,心里就有股酸楚的味道冒出來,。此后的日子,伴隨著牧草的枯榮,,十來年一晃就過去了,最難熬的冬季,,屋外風雪交加,,特別懷念草原的夏天,思念那茫茫的、一望無垠的草,。寂寞加上嚴重缺氧,,整天里,我和朋友們都覺得暈乎乎的,。特別難受的時候,,我總愛把夏天里收割后掛在床頭的青草,拿來嗅嗅,,好像缺氧的感覺就好多了,。年年如此,每年夏天我都會選牧草特青綠,、特茂盛的日子,,采割一束牧草懸掛在床頭,每當晚上睡不著時,,看看它,,便想起夏天里,自己躺在草原懷抱里,,四圍全是野草的幻境,,草香讓自己一會就睡著了。
在石渠的日子長了,,也就和這片凍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里的人是那么的質樸,如同這生生不息的野草,,看似平凡,,卻撐起了草原的未來。就連和我愛人的結識,、結緣,,也同對樹的渴望有著聯系。那是2005年春天,,我到海拔只有3200米的金沙江畔去替朋友尋找松樹苗,,巧的是樹苗沒尋成,卻在金沙江峽谷的云海里見到了被當地人稱為“哈達虹”的白虹,,奇的是在白茫茫的云海中出現這種白虹,,它頭接正科(鄉(xiāng)名),尾系麻呷(鄉(xiāng)名),,長達幾十公里,。隨后的日子,我就結識了我的愛人白瑪措,,她就是金沙江畔長大的藏族女孩子,,我們相識相愛,都和尋樹有關,直到我們結婚,,我始終覺得是緣分所使,。
在地球上生活的大多數人每天都會見到樹,也常常會駐足觀賞這個給人們視覺,、心理上無限美感的植物,。如果反思一下,如果你的視野里沒有樹的蹤跡,,甚至連最耐寒冷,、貧瘠和適應性非常強的松樹也不見蹤影。你會作何感想,。資料表明,, 松樹對陸生環(huán)境適應性極強。它們可以忍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guī)r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耐干旱,、貧瘠,,喜陽光,被譽為著名的先鋒樹種,。生存環(huán)境非常廣,,北自北極圈、南至北非,、中美,、中南半島至蘇門答臘赤道以南地區(qū),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這讓我想起了學生時代學的一篇關于松樹的文章片段:只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耧L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于人的可謂少矣!可在石渠萬里大草原上,,就連松樹也沒有了蹤影,。之前,在扎溪卡草原,,有許多人都曾經嘗試過栽樹,,但都以失敗告終。
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大哥楊忠孟在長達20多年的石渠生涯里,,他總是年復一年不停地栽樹,,每到冰雪初融,草色漸綠的5月,,他就又把頭年搭好的暖棚重新修繕一新,,小心翼翼的把千里之外帶來的松樹苗栽在暖棚里,但結局和許多在石渠的前輩們一樣,,不管他萬般呵護,,可總是以失敗告終。最長的樹齡也逃不過扎溪卡草原一個冬天肆虐的風雪和嚴寒,??赡陱鸵荒辏瓦@般堅持到退休,,也沒有成功,。楊哥走后,我就沒有看見誰在石渠縣城栽樹了,,只聽說在海拔只有3300多米的東區(qū),,有一位在當地長沙干瑪鄉(xiāng)安家的內地漢族周姓大爺也在栽樹種草,草長得好,,樹并且還活了,,但這終究已不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事了。
據石渠縣志資料顯示,,石渠縣年均氣溫-1.6℃,,極端最低溫為-45℃。如此高寒天氣,,難怪也就只有生命力最強的草能夠短暫的生長,。通天河流入石渠縣境內始稱金沙江,而石渠又是雅礱江和黃河重要支流查曲河的發(fā)源地與主要流經地,。并且,,石渠縣城離“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紀念碑”不到100公里,,為江河源頭重要主體。由此,,石渠的生態(tài)環(huán)保地位十分顯現,。
草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是招致長江、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及洪水災害的因素之一,。天然草地為長江,、黃河上中游面積最大的土地類型。長江中上游的天然草地,,長期超載過牧,,鼠蟲害嚴重,致使草地退化,,草地植被退縮,、稀疏。長江上游的川西北草地面積大,,為四川省的主要草地畜牧區(qū),。上世紀80年代以來,草地沙化,、退化面積已占天然草地面積的40%,。川西北有些鼠害嚴重的草地,鼠洞連片,,地表裸露,。由于破壞植被,加上上中游地區(qū)的毀草,、毀林,,造成了長江、黃河水土流失日益嚴重,。長江源頭包括通天河,、扎曲和大渡河源頭,流域面積廣,,基本上屬于天然高寒草地分布區(qū),,土層薄,風沙大,、降水量小,,水土流失厲害。
“人靠畜,,畜靠草”,。這是牧區(qū)流傳千年的名言,現今困擾牧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人畜矛盾”已引起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并結合實際推行“退牧還草”工程,。在石渠這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牧區(qū),種樹只是人們美好的愿望,。其實,,在這些地區(qū)栽樹不如種草,并且要把種草當作栽樹來抓,,也就能緩解生態(tài)惡化的現狀,。
據相關研究發(fā)現:草地對防止水土流失、抗洪的作用超過森林,。草本植物是增加和發(fā)展陸地上綠色覆蓋的先鋒植物,是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衛(wèi)士”,。許多研究成果表明:草地對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地表徑流具有顯著作用,。 還要特別指出,,草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明顯高于灌叢和林地。種植多年生草地成功率高于植樹造林,。適合各種氣候,、土壤、地形條件的草種比可供選擇的適種樹種多得多,,草種采集與供應亦比適種的樹苗好解決,。退耕地種草只要稍做地面處理,一般撒上草種即可成功,。而植樹造林,,移栽、護理均較草地要求高,,成功率低于種植多年生草地,。對一些貧瘠、陡坡,、土壤礫石含量高,、蓄水力低的山地,多年生牧草可作植樹造林的先鋒植物,。
水土流失的治理,,應按不同生態(tài)區(qū),不同流域,,有重點地綜合治理,,而不能僅限于植樹造林。像石渠這樣長江,、黃河源頭,、長江上游林線以上的高寒草地分布區(qū)不宜種樹,,應以保護、改良現有草地植被為主,,結合“三配套”,、“退牧還草”工程進行草地封育,加強草地鼠蟲害防治,,堵禁草地濫挖,、濫摟、濫樵,,遏制草地退化,、沙化,提高天然草地植被覆蓋度,,提高這一區(qū)域的植被覆蓋率,。
曾看到這樣一段話,“佛說:如果今生愛一個人而又無緣和他在一起,,那就為他栽種一棵樹,。那么來生就真的化作一棵樹,長在他每天必經的地方,,為他生根發(fā)芽,。”石渠種樹而不得,,那么就種一片草,,下輩子化作一棵石渠的草。
希望沒有樹的扎溪卡草原,,能夠綠草萬里,,牛羊遍野。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