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12月14日
◎周文艷
馮良的長篇小說《西南邊》是一部有關創(chuàng)傷的小說。創(chuàng)傷書寫,可謂馮良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她是彝族作家,曾在西藏工作數(shù)年,,一度被視為先鋒作家群的一員,但她始終堅持的,,還是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在長達幾十年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中,她最常寫到的,,是人的死亡,、傷痛,情感的破裂,,以及生而為人,,在命運之前的無奈。馮良的創(chuàng)傷書寫,,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幽微,,描寫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發(fā)生,不被特別注意,,又習以為常的創(chuàng)傷事件,。而對那些由戰(zhàn)爭,或巨大的自然災害等引起的災難性創(chuàng)傷,,她似乎并不關注,。
《西南邊》的創(chuàng)作歷時十年,延續(xù)了馮良一以貫之的創(chuàng)傷書寫,。小說以三對彝漢結合的年輕夫妻為主線展開敘事,,筆墨所及之處,牽出了20世紀50年代及此后幾十年間,,西南邊地的涼山彝人裹挾于時代的洪流之中命運浮沉的歷史,。但是,《西南邊》不是宏大的彝族史詩,。恰恰相反,,《西南邊》是作家依據(jù)自身經驗及相關史料,以虛構的方式,,對現(xiàn)代化進程中涼山彝人個體情感創(chuàng)傷,、身份迷失及延宕的集體創(chuàng)傷的集中書寫。它既是馮良對血脈相連的族人與故土的重新審視,,亦是她遠走他鄉(xiāng)多年后,,以一個“他者”的身份,對故土的一次深情而決絕的回望,。馮良的創(chuàng)傷書寫,,筆鋒細膩,語言豐富、生動,,能深入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層面,,深入一個民族的精神幽暗之處,揭示創(chuàng)傷的本質,,卻不露任何斧鑿痕跡,。
情感創(chuàng)傷與身份迷失
“創(chuàng)傷”一詞,源于希臘語“τρυμα”,,最初指外力對人體造成的物理損害,。隨著創(chuàng)傷理論的發(fā)展與成熟,該詞的含義逐漸擴展至精神層面,。凱西·卡魯斯(Cathy Caruth)在《無人認領的經歷:創(chuàng)傷,、敘述和歷史》中首次提出“創(chuàng)傷理論”的概念,并將創(chuàng)傷定義為“一種對于突如其來的,、災難性事件的無法回避的經歷,,人們對事件的反應往往是延宕的、無法控制的,,且通過幻覺或其他侵入性現(xiàn)象反復出現(xiàn)”,。這一定義準確描述了創(chuàng)傷的性質:創(chuàng)傷是一種壓倒性的體驗,它的遲滯和重復反應會影響人們現(xiàn)在的生活,,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耐性,。在當代,創(chuàng)傷的含義已從戰(zhàn)爭,、自然災害,、納粹集中營等帶有毀滅性質的暴力事件中脫離出來,指向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并未引起特別注意的個體創(chuàng)傷事件,。
創(chuàng)傷書寫“以一種滯后的方式間接指涉歷史,體現(xiàn)在時間結構上,,即表現(xiàn)為過去不斷地侵襲現(xiàn)在,在這種侵襲中過去與現(xiàn)在的界限被模糊了”,。馮良的創(chuàng)傷書寫,,往往以涼山彝人的個體命運指涉歷史。在這方面,,馮良已做過許多嘗試,。《老阿牛的死》《一個蘇尼》《歐婆婆傳》等作品,,都是鮮明的例子,。《西南邊》的個體創(chuàng)傷書寫最為集中,也最深刻,,其以長篇小說的體例,,囊括了意外兇死等身體創(chuàng)傷,目睹親人離世,、經受情感背叛等情感創(chuàng)傷,,花彝們的身份迷失,以及彝漢雜糅的文化背景中人的精神困境,,等等,。不過,馮良重點描寫的還是個人的情感創(chuàng)傷與身份迷失,。
一部小說如果沒有情感,,必然是一部僵死之作?!段髂线叀返那楦蟹浅庥?。親情、愛情,、友情等的描寫真摯動人,,引人共鳴,尤其情感創(chuàng)傷的書寫,,更能深入人物情感的底部,。《西南邊》情感創(chuàng)傷書寫的主線圍繞黑彝女子曲尼阿果展開,,她是整部小說中最為鮮活的一個人物形象,,與其他人的相關性也最強。小說伊始,,扎進阿果腳上的那根刺便以身體創(chuàng)傷的形式,,上升為貫穿小說始終的一個創(chuàng)傷符號。夏醫(yī)生拔刺的失敗,,使曲尼阿果遭受第二次身體創(chuàng)傷,。這也暗示,他將成為阿果生命里永遠無法剔除的一根“刺”,。阿果的第一次情感創(chuàng)傷,,與傳統(tǒng)彝族社會觀念的日趨瓦解息息相關:自小傾心且訂過娃娃親的表哥古侯烏牛無視婚約,無視族規(guī),,與一個白彝女子相愛,。這一行為,從情感和規(guī)則兩方面將阿果拋棄,?!敖洑v了一次創(chuàng)傷事件之后,人類自我保護的系統(tǒng)似乎進入了永久性的警戒狀態(tài),好像危險隨時都可能重現(xiàn),?!庇H密關系的破裂,在極大程度上破壞了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于戀愛期的少女而言,,更意味著整個世界的坍塌。這次情感背叛象征曲尼阿果與傳統(tǒng)彝族社會的背離,,盡管這背離是被迫的,。經歷過失落和幻滅,阿果打破黑彝不與漢人通婚的陳規(guī),,與夏醫(yī)生結為夫妻,。但是,這一選擇又成為曲尼阿果另外兩次情感重創(chuàng)的根源,。
曲尼阿果經歷的第二次情感創(chuàng)傷極為復雜,。一是親人的離世:二姐曲尼阿呷和家爹曲尼拉博先后死亡?!爱攧?chuàng)傷患者曾目睹其他人的痛苦或死亡時,,負罪感會特別嚴重……目睹家人的死亡,也最有可能讓創(chuàng)傷患者發(fā)展出棘手而長期的創(chuàng)傷癥候群,?!备鼮樵愀獾氖牵@一噩耗,,阿果是在一瞬間知曉的,,完全沒有反應和緩沖的時間。二是丈夫夏覺仁的背叛:這個關鍵時刻,,他不僅沒有與阿果一起承擔喪親之痛,,幫忙料理二姐和家爹的后事,還出賣了她的家支兄弟石哈,。三重創(chuàng)傷事件的疊加,,徹底摧毀了曲尼阿果的意志和求生欲望。
創(chuàng)傷事件的傷害不僅是當下的,,也是延后的,。創(chuàng)傷事件“在當時并沒有被完全體驗或消化,而在之后的生活中,,受害者會在對暴力事件反復的再體驗中,完全吸收或體驗當時的情景”,。尤其是情感創(chuàng)傷,,更是具有反復發(fā)作的魔性。情感創(chuàng)傷的再體驗,使曲尼阿果猶如行尸走肉,。夏覺仁口述道:“阿果不吃不喝不睡,,瘦得脫形,關鍵是打不起精神,,沒日沒夜地躺在床上,,動也不動。我們的兒子小,,以為他媽媽死掉了,,老跑來醫(yī)院喊我。那么鐘愛的兩個娃兒也不管了……女兒兒子走了三十來天,,阿果才有反應,,天上地下,好一通找,,人又蔫了,,還得回娘家。她回去長肉,,回來消肉,。”照顧阿果的護士也在感嘆:“阿果好虛弱哦,,呼出來的氣多吸進去的少,,蠶絲般,熱乎勁都沒有,?!保ǖ?63頁)失去生的欲望,是創(chuàng)傷受害者最常見,、最嚴重的癥狀,。阿果強烈的回娘家的愿望則是在創(chuàng)傷事件中失去安全感,“禁閉畏縮”的體現(xiàn),。直到最后,,她甚至完全退縮至自己的出生地,躲避在一個與世隔絕的“非現(xiàn)實”的理想世界,,不問世間疾苦,,整日里只與花間的蜜蜂追逐、嬉戲,,看似超然物外,,宛若精靈,實際上只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采取的一種防御措施:停留在無憂無慮的十幾歲,。在那個世界,,阿果全然忘記了現(xiàn)世的苦痛,,甚至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母親,還有一雙兒女,。
這樣的情節(jié)設置,,也影射這部長篇小說的自傳性質。母親早逝,、母愛缺失的創(chuàng)傷記憶,,使作者在潛意識中希望母親并沒有過早地離世,希望母親能在她的筆下復活,,但與此同時,,這種母愛經驗的缺失,又讓馮良無法書寫曲尼阿果與女兒相處的細節(jié),,甚至無法將曲尼阿果書寫為一個母親,。
反復的創(chuàng)傷經歷,一方面會加重受害者的破碎感,,但另一方面,,也會使受害者對現(xiàn)實有所防備,并對再次發(fā)生的創(chuàng)傷事件感到麻木,。有些受害者也能在長期的自我修復中超越這種痛苦,。經歷第三次情感創(chuàng)傷時,曲尼阿果的內心已明顯有了云淡風輕之感,。這一次,,表哥古侯烏牛暴斃,丈夫夏覺仁出軌好友沙馬依葛,。這兩件事,,又與幾幾嫫小兒子的死和吳升夫妻間的情感背叛相聯(lián)系。這時的曲尼阿果,,一襲傳統(tǒng)服裝,,荷葉帽,百褶裙,,斜襟寬大衣裳,,儼然禮服;眸子清亮,神清氣爽,,不染一絲塵世之氣,,也好像對現(xiàn)實世界里的創(chuàng)傷事件毫無反應。這代表著阿果心理上的成熟和超越,。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夏覺仁對她族人的背叛,,遠遠大于對她個人情感背叛的傷害,。
另一位女性,,即沙馬依葛的情感創(chuàng)傷,也在此時顯現(xiàn),。與曲尼阿果的被動承受不同,沙馬依葛是一個積極響應號召,,追逐時代浪潮且事業(yè)心很強的女子,。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迅速付諸行動,。一旦發(fā)現(xiàn)追求夏醫(yī)生無望,,便立刻選擇同為軍醫(yī)的吳升作為結婚對象。在工作中,,沙馬依葛更是步步為營,,利用一切關系站穩(wěn)腳跟。但對于夏覺仁,,她始終懷揣著愛情的種子,,一經撩撥,便迅速發(fā)芽,,開花,,盛開得轟轟烈烈。她以為夏醫(yī)生早已對“瘋掉”的阿果死心,,與她舊情復燃,,卻發(fā)現(xiàn)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個騙局。
在欺騙中獻身,,付出真心,,這使沙馬依葛感到羞恥,并生出強烈的幻滅感,。極端情緒的支配下,,她不顧個人形象,氣急敗壞,,甚至有些歇斯底里地發(fā)泄道:“腦殼壞了,、眼睛瞎了,臉不要,,家不要,,哈巴狗不如,比不上乞丐,,圍著你這個沒有恩義的壞蛋轉,。你呢,完全在騙我,,騙著給你那個供在云朵上的老婆搖尾巴示好哦,!”(第328頁)這些咒罵與自嘲,,隱含著一個女性的無奈,以及愛情幻滅之后的絕望,。一般來說,,在情感遭遇重創(chuàng)的情況下,創(chuàng)傷受害者通常會生出復仇的渴望,?!笆芎φ咴诒黄哿韬蟮膽嵟孪胂螅瑥统鹗俏ㄒ蛔屗械交謴土α康姆绞?并且她會想象,,這是唯一能迫使加害者承認罪行的方式,。”沙馬依葛此后的復仇渴望,,以及勾結俞秀對曲尼阿果的報復行為,,根源就在于此。
“彝漢根子曾經很是困擾我,,讓我敏感,。”在一次對話中,,馮良曾這樣說,。“彝漢根子”的身份,,既是馮良的獨特之處,,也是她作品中抹不去的印記。馮良是彝族,,母親是涼山傳統(tǒng)的彝族女子,,父親卻是漢人?!耙蜐h根子”的身份問題,,成為她生命最初的創(chuàng)傷記憶。她在散文《彝娘漢老子》中也談道,,小時候,,不經意間得罪了小伙伴,會被罵“雜交鬼”,。她因此對“雜交”這個詞沒有一丁點兒的好感,,覺得它“太陰暗了”,以至于對“雜交水稻”“雜交水果”這類的詞也提心吊膽,。此后,,“我變得越來越敏感了,我盡量地不去招惹別的孩子,,以免他們說出讓我尷尬主要是羞慚的話來,。如此一來,,我在少年時期變得十分的孤獨?!蓖甑膭?chuàng)傷經歷一旦得不到及時的疏導,,便會像肉中刺一般拔不出來,甚至找不準具體位置,,卻時不時地隱隱作痛,。
這種困擾在《西南邊》中以創(chuàng)傷書寫的形式得到藝術再現(xiàn)。小說選擇以三對彝漢結合的夫妻(黑彝女子曲尼阿果與漢族軍醫(yī)夏覺仁,、白彝女子沙馬依葛與漢族軍醫(yī)吳升、漢人女子俞秀與彝漢混血的彝族奴隸娃子木略)為主要敘事對象,,且這三個家庭,,都生有帶著“彝漢根子”的孩子。選擇這樣的群體展開敘事,,正是馮良對同伴的下意識尋找,。同時,她也在潛意識里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認同,。
《西南邊》里的身份迷失,,除了表現(xiàn)為主要人物的身份設定,具體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則大多聚焦在曲尼阿果及女兒索瑪身上,。阿果第一次懷孕,,就深陷于這種身份迷失,常常感覺到難為情和尷尬,。身份迷失引發(fā)的心理創(chuàng)傷,,像扎在腳心里的刺,并不致命,,卻讓人寢食難安,。“三姐和三姐夫生的娃兒是彝人呢,,還是漢人?”二姐阿呷借弟弟的話與她打趣,,結果“曲尼阿果撲過去要撕她的嘴”(第171頁)。有一次,,索瑪玩?;貋恚暦Q“有個小朋友罵她花彝,、雜種”(第202頁),。這讓阿果失控大哭。索瑪還是個孩子,,并不明白這些詞背后的含義,,只是覺得有些苦惱,,有些疑惑,倒是阿果的大哭,,阿果對夏醫(yī)生的嗔怪,,體現(xiàn)出她對這一身份的介懷。她的行為又似乎在隱隱之中回應著馮良記憶最初的心理訴求,,馮良也在這樣的創(chuàng)傷書寫中,,完成了對自己童年創(chuàng)傷的修復。
此外,,這種身份迷失在以木略為代表的花彝娃子身上也有體現(xiàn),。木略的爹是漢人,在翻身之后,,他甚至找到了自己的漢人爺爺,,也已經認祖歸宗,但面對極為棘手的事情,,依然會把希望寄托于彝人特有的“天菩薩”,。考慮到死后靈魂的歸處,,更深覺自己是個傳統(tǒng)的彝人,,靈魂該歸于三處。然而事實上,,他們的內心深處是無根的,,沒有歸屬。這種無根性,,又一直延續(xù)到《西南邊》之外那些已經考入大學,、走出涼山的下一代花彝們未來的生活之中。
延宕的集體創(chuàng)傷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可以脫離集體,、脫離社會而存在的,。《西南邊》除了關注那些浮于歷史表面的,、個體的情感創(chuàng)傷與身份迷失,還著重描寫了那些隱藏在具體的人物背后,作為底色的涼山彝人的集體創(chuàng)傷,。馮良的出身,為她的書寫提供了先天優(yōu)勢。她本身就是涼山彝人,母親及親屬都是當?shù)赝辽灵L的黑彝,。對彝族社會的熟悉,切身的生活體驗,以及記憶深處那些鮮活的人物群像,都使她在書寫西南邊地的群體時,能夠輕松地進入,精準地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馮良與她對故鄉(xiāng)的創(chuàng)傷書寫不僅血脈相連,還保持著難得的距離感和表達的自由。這與她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不無關系,。自上大學開始,馮良便遠走他鄉(xiāng),。她看到的世界,從一個傳統(tǒng)的以血緣和家支為核心的彝族世界,轉換到以漢族文化為核心的北京,再到以藏傳佛教為底色的西藏。這個跨度,不僅在于地域上的距離,更在于文化的差異?!皼錾?西藏,包括我讀了四年大學現(xiàn)在又生活于此的北京,這種種同質異質的文化自然生發(fā)于我的生命歷程,是記憶,也是想象,不局促于時空的遙遠,、闊大,保有生動、鮮活的面目,、心靈,雖然偶爾會碰疼我,也有尷尬無解的時候,但它們給予我表述它們的自由……”顯然,彝,、漢、藏等異質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極大地拓寬了馮良的認知世界,拓展了她的想象力和語言的邊界,。
離鄉(xiāng)途中,馮良曾有過多次回望,寫下了一個又一個涼山彝人的故事,如《一個蘇尼》《老阿牛的死》《喜德縣》《彝娘漢老子》《歐婆婆傳》等,。不斷的回眸和書寫中,一個小說家撿拾起了那些破碎的,關于家族乃至民族的集體創(chuàng)傷記憶。如果說之前這些作品是馮良對于自我身份的初步審視,甚至還帶有戲謔的,、自嘲的,、反叛的成分,那么《西南邊》便是她在自身血脈的反觀與回望中對發(fā)生于故土的集體創(chuàng)傷的一次集中而徹底的書寫。馮良的創(chuàng)傷書寫是一個找尋的,、隱忍的,、詮釋的以及探知的“我”,通過探究家庭歷史,完成自我身份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將個人、家庭的創(chuàng)傷記憶與民族,、時代連接起來。
《西南邊》的集體創(chuàng)傷書寫,首先關注的是涼山彝族,尤其黑彝這個群體,。彝族內部有五個等級:茲(最高統(tǒng)治等級,后來大部分被“諾”取代),諾,曲諾,阿加和嘎西,。其中“諾”就是黑彝,“曲諾”是白彝,“阿加”被譯為“安家娃子”,“嘎西”被譯為“鍋莊娃子”?!爸Z”階層的黑彝自視血統(tǒng)高貴,不與“曲諾”階層的白彝通婚,更不與“阿加”“嘎西”及漢人通婚,。白彝則相對漢化,思想上更為開明,與漢人通婚也是常有的事?!段髂线叀芬婚_篇就寫到彝族奴隸制的瓦解,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方式,、勞作方式的顛覆與重構。黑彝們做慣了主子,眼看著祖祖輩輩掙下來的土地,、森林和牛羊即將被娃子們瓜分;眼看著娃子們即將直呼他們的大名,與他們平起平坐;眼看著黑彝的女兒們將要外嫁給曾經的奴隸娃子,玷污他們黑彝清白的血,“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