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10月26日
◎劉敬
古人讀書講求“三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以吃作喻,,由胃入心,,從物質到精神,可謂“兩個文明一起抓”矣,。然而,,時代不同了,即便深諳“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抑或“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之理,,太多的人依然被庸俗雷同的短視頻與油膩空洞的雞湯文裹挾著前行,陶陶然,,癡癡然,,卻無心翻閱經史典籍,“無暇”汲取先哲智慧。這一點,,作為資深新聞媒體人的丁時照先生,,卻迥乎不同。其初心未易,,溯流而上,,以如炬目光和深厚學養(yǎng),,從“故紙堆”中覓得璀璨芳華,,復穿越時空,撥云見日,,使之在當世讀者的心間熠熠生輝——沒錯,,我說的是《字里人間》一書。
《字里人間》收錄了作者的100篇讀書札記,,正若書之副題“性靈小品百篇”所詮釋的,,亦可言是作者對古往今來家國之興衰、社會之進退與個人之榮辱等探研不輟,、對比反思的心靈結晶,,貌似閑侃處,一針見血時,,字里行間,,直指人性深處。且看“妙人”“趣事”“世相”“清歡”“知音”五輯作品,,可謂篇篇有淵源,,事事有依據(jù),人人有來處,,短則五六百字,,長則剛剛逾千,且食古而能化,,筆墨隨時代,,以致有趣味,有意味,,有韻味,,令人不忍釋卷。
“歷史很骨感,,真相都在骨頭縫里,。”丁時照“聊天”,,每每兼有學者的謹嚴細致,、作家的想象縱橫與一個新聞人的敏感直覺。以《赤壁之疫》為例,“遙想公謹當年,,也與瘟疫相關”,,作者能另辟蹊徑,由目下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之疫,,追根溯源,,從歷史的“骨頭縫里”發(fā)掘出當年“赤壁之戰(zhàn)”中曹軍“死者大半”卻又被世人忽略的事實,即在婦孺皆知的孫劉聯(lián)軍與天降東風的火兵外,,還有一支“隱形作亂的疫兵”,,包括傷寒與血吸蟲病的雙重夾擊。這一點,,既有曹操的詩證,,亦有學者的考據(jù),更有《三國志》中《周瑜傳》《劉備傳》及《武帝紀》等文的相關記載,。作者語言鮮活,,不“掉書袋”,你我在感慨之余,,忽而明白,,故事的背后常有故事,生活的本相,,從來不在人云亦云之中呵,!
借古人之酒杯,澆今人之塊壘,。作者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文雖短,味卻長,,對當世眾生,,不管是從政為官,還是打工一方,;不管是開店經商,,還是耕耘杏壇……均不無裨益。你且看李斯,,“從微賤時的‘人鼠之嘆’,,到關鍵時的‘人主之嘆’,再到終局時的‘人狗之嘆’”,,他的命運卻是別人做了主,,千古雄文《諫逐客書》今猶在,其被腰斬于市,、夷滅三族的人生悲劇卻無法改寫,。誠如作者所說,,生命不是太極圖,無法循環(huán)往復,。我們需要警醒的是,,“李斯三嘆,絕非孤例,。前赴后繼,,代有其人?!睆睦钏挂晦D再轉的命運單行道中,,你我看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
再如《春風風人》一篇,,作者援引了齊相管仲和秦穆公的故事,告誡你我,,人之為人,善德兼?zhèn)涞闹匾?。且說管仲是春秋時期的名人,,法家之代表,著名改革家,,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其通過與因罪逃亡至齊國的原梁國與衛(wèi)國宰相孟簡子的一番交談,始悟自己的改革舉措弊端潛隱——孟簡子逃亡,,三千余門下使者惟3人跟隨,,只因此3人曾受其大恩,而管之改革,,怕是損害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一度悖離了初衷,以至悔嘆不已:“哎呀,!吾必窮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而秦穆公呢,自己的寶貝駿馬不慎丟失,,后親睹被三百余人宰殺分食,,其一時“腦神經短路”,不僅沒有治罪,,反“以德報怨”,,慷慨賜酒——似乎有點滑稽吧,,可歷史卻“啪啪打臉”:三年后,恰恰因為那些誤食馬而得酒的人的舍生忘死以命相搏,,不僅將穆公解困于危難,,甚至反擒晉惠公“傲嬌”凱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日未到?!崩显捲诶砟?。行良善,懂感恩,,縱前途未卜,,亦無畏無懼矣!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何況人哉?慎獨,、慎微,、慎言、慎行,,否則,,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弊髡呷缡翘寡?。能見微知著,可鑒古知今,,于己有益,,于人有利,于事有補——你我掩卷遐思之際,,作者之愿已然了遂,。行筆至此,不得不特別提及書中讓人印象尤深的數(shù)十幅插畫,。雖作者龍二在《序二》中自謙為“附庸風雅,,濫竽充數(shù)”,雖萬千讀者似我者可能并無多少藝術積淀,,但不管是油畫,,還是水墨畫,或皆可稱為寫意文人畫,,觀其形貌,,揣其意旨,,或濃墨重彩,渲染夸張,,或簡筆勾勒,,抽象留白,或中西融合,,莊諧并出……莫不栩栩如生地繪出了經典的歷史場景,、人物的悲歡憂懼,莫不隱隱暗合了相關文章的時代背景,、人文精神內核,。要問緣何如此,不妨百度一番,,敢情擅長藝術創(chuàng)作的龍二原本幼讀經史,,諸子百家皆涉獵,詩詞歌賦俱精通……于是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