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10月25日
◎八寶
爐霍縣,,有國道317線從東南至西北貫通全境,,這里歷來都是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馬古道之重鎮(zhèn)。在革命歷史上,,爐霍同時也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老根據(jù)地,,1936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抵達爐霍,,在此駐扎休整半年多時間,,并建立了縣、鄉(xiāng)博巴政府,,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歷史足跡。
在爐霍縣宜木鄉(xiāng)的蝦拉沱村有一位特別的老人,,他是一名老紅軍,,在與時間的拉鋸戰(zhàn)中,他成為了整個甘孜州唯一健在的紅軍,。而這位年逾九旬的老翁,,在蝦拉沱過著平淡普通的生活,如若不經(jīng)介紹,,人們很容易就會忽略在他身上所經(jīng)歷過的那段崢嶸歲月,。老人名叫李豐明,是一名定居甘孜的客家人,,在定居甘孜之前,,他經(jīng)歷了一次偉大的征途。
1923年,,李豐明出生在四川蒼溪縣一個以船運為生的家庭,。在他10歲那年,駐守閬中的國民黨軍隊為封鎖紅軍,,強行征用嘉陵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失去營生的李豐明家也因此被迫流落到了閬中,。1935年3月,紅軍渡過嘉陵江,,擊敗國民黨守軍,,攻占了閬中城。為了革命,,也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一家便隨即加入了紅軍第四方面軍,彼時李豐明年僅13歲哥哥李豐君15歲,。
1935到1936年間,,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甘孜州。一,、二,、四方面軍的指戰(zhàn)員們,沖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堵截,,克服高原上空氣稀薄,、糧食奇缺等困難,爬雪山,、過草地,、穿林海,跨越全州15個縣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們的足跡,。紅軍所到之處,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北上抗日主張,,在甘孜、爐霍,、道孚,、丹巴和瀘定、康定等縣幫助各族勞動人民建立博巴政府,、格勒得沙政府,、蘇維埃政府和農(nóng)民協(xié)會。紅軍飛奪瀘定橋和二,、四方面軍在甘孜勝利會師的地址,,如今已經(jīng)成為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課堂。紅軍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各族人民盡力支援紅軍,,為紅軍籌集糧食和柴草,為紅軍充當向?qū)Ш头g。作為紅軍長征的經(jīng)歷者,,這些歷史情節(jié)在李豐明的記憶里仍舊日久彌新,。
在加入長征隊伍開始的時候,李豐明父親便申請加入了紅軍成立的船工會,,遇水搭橋,,造船擺渡,李豐明和父親一起幫忙負責造船轉(zhuǎn)運渡河的紅軍,。而長征途中充滿了艱辛,,在剛進草地時,年紀尚小的李豐明在父親的懷中度過了寒冷的一夜,。次日天蒙蒙亮,,他看見很多隨行的人倒在了泥潭之中,水面上僅剩下一些他們戴過的斗笠,,這一幕幕景象給李豐明留下了深刻的影像,。氣溫驟降的冬天,草地上又起了霜,,光腳踩在上面咔嚓作響,,像針扎一樣的疼痛難忍。
一路上,,李豐明一家人跟隨紅軍隊伍翻山越嶺,,突破反動派的層層圍追堵截,從嘉陵江到茂州,,到蘆化,、黑水、大金,、小金,、丹巴、道孚,,最終到達了爐霍。但由于李豐明父親在茂州時腳部負傷,,母親也在過草地時得了冷骨瘋(一種因長期受寒落下的疾?。麄冊僖矡o法繼續(xù)隨隊伍北上,。為了照顧生病的父母,,無奈之下,爐霍便成為了李豐明長征的最后一站,,而部隊只得將這一家四口和另外20多名傷員,、病號留在了爐霍。分別時,隊伍給李豐明一家留下了一頭犏牛和一匹馬,。
后來,,哥哥李豐君放馬時被當?shù)氐膼和剿鶕專又麄兯乃薜募彝グl(fā)生變故,,唯一的牛也被抵押充了房租,。沒有了這些生活的來源,一家人被迫開始了流落生涯,,不得不靠乞討為生,。期間,有一個藏族老阿媽見李豐明可憐,,給了他一雙舊靴子,,那雙靴子他穿了兩年多的時間,一直穿到鞋底掉落,。
入鄉(xiāng)隨俗,,為了全家人的生活,李豐明說著一口流利的藏語,,漸漸融入了當?shù)氐纳睿?成年之后的他與當?shù)匾幻利惖牟刈骞媚锝Y(jié)了婚,,生活也開始有了起色。新中國成立后,,李豐明的生活苦盡甘來,,1959年爐霍縣老街與蝦拉沱同時成立全縣的第一批高級合作社時,李豐明一家成為了蝦拉沱入社的第一批社員,。
現(xiàn)如今,,李豐明在蝦拉沱已經(jīng)生活了80多年,他的女兒已年近花甲,,三個外孫也早早成家立業(yè),,有了各自的兒女,而他一直受大家的愛戴與敬重,。時代的記憶伴隨了他的一生,,如今雖然年事已高,但李豐明仍然思維清晰,、口齒靈活,,年輕的往事銘記于心,他的紅軍記憶,,也在蝦拉沱被一遍又一遍講述著,。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