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孝榮
土家族是個注重禮儀的民族,,待人接物有成套的禮節(jié),,并在人際交往、結(jié)交朋友,、鄰里待客,、人情世故等形成了相應(yīng)的俗語,。
小時候,大人總這樣教育我待人要有禮貌,,當(dāng)講的禮節(jié)一定得講,,要不然人家會說你沒家教。我當(dāng)了父親之后,,也用同樣的方法教育我的兒子,,并不走樣地把那些禮節(jié)傳下去。
土家族是個注重禮儀的民族,,待人接物有成套的禮節(jié),,并形成了相應(yīng)的俗語。土家人教育后代靠的就是這些俗語,。這些禮節(jié)和俗語大致可以區(qū)分以下幾種:
一是人際交往:對長輩和老年人必須稱“您”,,忌諱稱“你”,對平輩和下輩才稱“你”,。問人姓名,,特別是老人或者長輩的姓名,不能直問:“你姓什么,?”,,應(yīng)說:“您貴姓?”主人必答:“賤姓X”。問老人年齡,,不能問您幾歲,,要問“好大年紀(jì)”或是“貴庚多少。”對陌生人須稱“老板”,。問路,,必先叫一聲:“老板。”否則東家會答復(fù)你說:“嘴巴是大路,。”進人家屋,,忌諱不聲不響地進門,必先喊一聲:“老板,,送恭賀,!”東家會馬上出來答一聲:“稀客,請坐,!”主人站著雙手敬煙敬茶,,客人必須站起來雙手接,并說:“過細噠,!”在別人家吃飯,,不能端起碗就吃,應(yīng)先叫一聲:“糟塌您”再吃,。“糟塌”是方言,,即打擾的意思。先吃完飯的人,,必須對同桌吃飯的人打招呼:“慢些來,。”離開主人家門時,得叫“多謝,。”送客得叫客人:“慢些走,。”誰家死了老人,孝子給你叩頭,,你應(yīng)迎上去攥孝子起來,,還應(yīng)說一聲:“你的孝心敬噠!”因而俗諺里有:“行讓路,,坐讓席,。”“怪人不知禮,知禮不怪人,。”“虧人是禍,,虧已是福”之說。
二是結(jié)交朋友:以誠相待,,不要斤斤計較,。同時也要看結(jié)交哪樣的朋友,,不三不四的朋友不要交。“要得伙計長,,三天一算伙計帳,。”“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買??纯冢挥芽葱?。”“千個朋友不為多,,一個冤家在不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寧穿朋友的衣,,不挨朋友的妻,。”“船頭打架船尾說話。”等等,。
三是鄰里待客:講求鄰里團結(jié),,和睦共處。酒座場中,,分長幼尊卑,,上下左右。老人和長輩必座上席,。待客需細,。“隔壁三家如一家。”“擱得鄰里好,,如同撿個寶,。”“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一家有事家家?guī)汀?rdquo;“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喝酒是“要得好,,大敬小,。”喝茶是“茶不欺客。”“栽秧酒,,割谷飯,,過路君子有一半。”“有吃無吃,,先給客吃,。”“送人須要好。”等等。
四是人情世故:“人到情到,。”“人情到處趕,,下雨好借傘。”等等,。
土家族是個既重力又重德的民族,,講究義氣,平等待人,。以不貪酒,,不貪色,不貪財,,不貪氣為寶,,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為美德,。這些禮節(jié)和美德并不因為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而喪失,并將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