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1月07日
◎王永清
中國人通常將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在古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立冬這天,皇帝會率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行“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體恤孤寡之制。
而在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習俗,。立冬進補,最令人向往的,,莫過于吃頓香噴噴的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不能不吃餃子,。
過去家里窮,一年難得吃上幾頓餃子,。但每到立冬這天,母親總不忘給我們包餃子吃,。母親將五花肉剁成肉糜,,拌上切好的蔥姜末、白菜碎,,加油鹽拌勻,,調出色鮮味香的餡料。接著開始包餃子,,母親心靈手巧,,能包出鳳尾餃、月牙餃,、三葉餃等各種不同形狀的餃子,,不僅好看,而且速度也快,,不一會兒,,蓋簾兒上就排滿了各式各樣的餃子。
餃子包好后,,我們姐弟幾個圍在灶臺前,,看母親煮餃子。白白胖胖的餃子在鍋里上下起伏,,馨香誘人,,不一會兒,餃子就齊浮于水面,,如魚呷水,。母親將餃子盛給我們吃,餃子皮薄餡嫩,,晶瑩剔透,,用筷子夾起一個,蘸上蒜醋辣椒油調成的味料,放進嘴里,,慢嚼細品,,鮮美滑潤。一家人圍著圓桌吃著餃子,,說著閑話,,親情溫馨充盈心間,幸福到了骨子里,。
記得上初三那年立冬,,我們這群固守校園的畢業(yè)生,想起了立冬的餃子,,頓覺鄉(xiāng)愁濃烈,,口水暗涌。班主任郭明英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快吃晚飯時,,她和她的愛人抬了兩大桶餃子來到教室,讓我們每個學生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400多個餃子,,都是郭老師一個一個包的,餡料也特別,,是“干豇豆”餡兒,。
將干豇豆泡發(fā),剁碎,,摻入肉末加調料精制而成,,那味道真是令人難忘。我上師范的第一年,,回來看郭老師,,得知她已不幸患病去世,心里難受極了,。那份師恩師情,,讓我終身難忘。
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吃餃子已成家常便飯,,餃子的品類也豐富多彩了。記得去年去西安,,朋友請我吃“百餃宴”,,算是開了眼界。先上炸,、煎類餃子,,后上蒸,、煮類餃子。從口味上講,,先咸,、次甜,后麻,、辣,。餃子個個造型美觀,盤盤如花似錦,。玲瓏剔透,,珠圓玉潤。未下箸而滿口生津,,使人回味無窮,。
吃過許多風味不同的餃子,但我卻一直對兒時的立冬餃子情有獨鐘,。因為它連接著那段清貧而溫暖的歲月,,包裹著一份濃濃的親情和鄉(xiāng)情,熱熱乎乎,。暖心暖胃。想起了冬至的餃子,,身體就有了熱能,,生活就有了奔頭。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