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0月17日
◎楊維兵
人到中年,,偏愛回憶,。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一則突然而至的短視頻,,抑或秋日雨后的靜思冥想,,都可能勾起過往一段或苦或甜的回憶,。
回想起兒時的秋收場景,是周六下午在陽臺靜躺時刷到的一則短視頻,。視頻中,,金黃的稻田里,一群女人正在用割刀收割稻子;另一邊,,幾個男人正揮舞著女人剛割下的稻子,,在擋席圍著的拌桶上摔拌著,一下,,兩下,,三下……呯,呯呯,,呯呯呯……聲音鏗鏘有力,,富有節(jié)奏,谷粒也隨著呯呯聲而全部脫落到拌桶里,。
看著視頻,,眼前浮現(xiàn)著小時候父母收割水稻的場景。
“七月半,,蒸干飯”,。這是小時候我的家鄉(xiāng)廣泛流傳的諺語,也是父親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山歌”,。漸漸長大后,,我才明白,這句諺語的主要意思是說,,農(nóng)歷七月半前后是稻谷成熟的季節(jié),,可以用新收割的谷子打米蒸干飯了,而不是為了過陰間的“鬼節(jié)”要蒸頓干飯吃,。
我的老家屬于靠天吃飯的“干灣灣”,,只有雨水充沛的年份才能栽種一些旱秧,因此,,有稻谷收割的年份一家大小都非常高興,。
大自然的力量總是很神奇,每年“七月半”,,對應的季節(jié)都是初秋,早晚涼風習習,,中午烈日炎炎,,偶爾的早晨還有淡淡的露珠。
面對金黃的稻田,,父親總是很高興,,早早的把拌桶扛出來打掃干凈,洗好圍檔,,備好割刀,,提前請好幫忙的人,或先去幫左鄰右舍收割,提前換好工,。收割的日子定好后,,父親還要提前上街去買肉買菜,我和弟弟也要請一天或兩天假,,幫母親做飯,。
當?shù)咎锢飩鱽怼皡鐓纭保皡鐓纭钡陌柰奥晻r,,我們知道收割已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父親和幫忙的叔伯就會把還滴著水的稻谷擔回家,,攤在曬席上晾曬,。我和弟弟會抽空去把谷子多翻幾遍,期待著它們能盡快晾干,,以便早日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
那些年,我們家的稻谷有時要早些,,有時要晚些,,不管早晚,只要有人家開始了收割,,其他人家的也不遠了,。如果遇到有幾家人同時收割,山谷間的拌桶聲會此起彼伏,,綿綿不斷,,和著人們的笑聲,組成了一曲優(yōu)美的田園豐收贊歌,!
如今,,老家的一些稻田已成了魚塘和果園,即使有少許人家種水稻,,脫粒也全部是機械化,,拌桶聲在家鄉(xiāng)上空已消失了很多年,成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塵封的記憶,。好在,,發(fā)達的網(wǎng)絡資訊留下了曾經(jīng)的過往,見證著歲月的變遷,,讓遠方的游子在不經(jīng)意間感知到濃濃的鄉(xiāng)愁,。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又到一年初秋,,在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各式各樣的水稻收割機已取代了費時費力的笨重拌桶,,機械化已取代了體力,,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中華兒女的福音,。珍惜沒有拌桶聲的歲月,!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