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21日
◎黃東光
《看花聽雨吹風》是中國美學開創(chuàng)性人物,,有著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朱光潛的典藏之作,。全書分為《談美》與《談美書簡》兩部分,。前一部分著重談美從何來,,美是什么,美有哪些特點,。后一部分則以書信的方式,,與青年朋友就美的規(guī)律、美的范疇,,并就公眾普遍關注的文學審美,,及其創(chuàng)造規(guī)律及特性,從美學意義上作了深入探究,。全書在傳播美學原理,,詮釋美學觀念上,充分彰顯出朱光潛通透博雅的美學造詣,。
在《談美》中,,朱光潛從不同的人看古松,因視域不同結論亦不同說開去,,分析了人們認識美的三種態(tài)度,。既實用的態(tài)度、科學的態(tài)度,、美感的態(tài)度,。三種態(tài)度觀察事物的出發(fā)點都不一樣,實用的態(tài)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態(tài)度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的態(tài)度以美為最高的目的。他評品說,,三者中,,“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jīng)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庇纱?,他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接著,,朱光潛從美與自然的關系入手,,解讀了康德,、黑格爾、托爾斯泰等各界名流對美的灼見,,并對他們一些唯心的觀點進行了客觀指正,。他以峨眉山和一丘小土墩為例,說峨眉山能讓人看后覺得莊嚴,、厚重,,而小土墩卻不能帶給人宏大的感覺,何也,?這就是物質(zhì)決定意識的真實反映,。朱光潛就此提出他對美的最本質(zhì)的認識,“物須先有使人覺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憑心靈創(chuàng)造出美來,。”在他看來,,美的產(chǎn)生離不開“人情”與“物理”的融合,。所謂人情,就是人的性情,、情趣,、情感;而物理,,就是物的生存狀況,、生成肌理、深層意象,。只有情感與意象高度契合,,兩者相映成趣,美才會應運而生,。
毋庸諱言,,美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緊密關聯(lián),。但是,,通過各種藝術形式所表達出的那些美,又未必是生活中的一種簡單復制,。為此,,朱光潛暢導“跳開利害的圈套,只聚精會神地觀賞事物本身的形象,,在美的事物和實際人生之中維持一種適當?shù)木嚯x,。”這就好比觀廬山,要領略它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能站在開闊的境地,多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物象,,才能真正品出美來,。為此,他主張要有藝術的情懷,,葆有藝術的情趣,,活出一個藝術的人生。在這位美學泰斗看來,,“人生本來就是一種廣義的藝術,,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蹦敲?,如何在生活的大江大河里書寫出獨屬于自己的作品?朱光潛從文學意蘊和美學境界方面,,給出了一己之見,,那便是,這些作品應具有完美的人格,、體現(xiàn)至性至誠的人情,、凸顯繁華落盡見真淳的生命創(chuàng)見。
在書的下半部分《談美的書簡》中,,朱光潛就具體怎樣學美學,,結合自身美學實踐談了觀感。有意思的是,,朱老在上大學時,,他的興趣中心第一是文學,其次是心理學,,第三是哲學,。無獨有偶,正是基于對文學,、心理學,、哲學的廣泛汲取,也因此奠定了他精深的美學基礎,。書中,,朱老在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時,對有志于美學的青年朋友提出了許多殷切期望,,希望他們在治學過程中,,首先要學一點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把握美學命題,一切從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做到事實求是,。其次,,在研究方向上,,要把握好專和精的區(qū)別,把廣博的知識和執(zhí)著的精神結合起來,。
在這些寫給青年朋友的信中,,還涉及到對藝術的認識問題。朱光潛頗有見地說,,藝術是一種生產(chǎn)勞動,,而且是精神方面的生產(chǎn)勞動。此外,,還談到了美學中的節(jié)奏感之議,,朱光潛旁征博引,進而由美學觸及文學,,提出“文學作品應該具有節(jié)奏感,,而不應一味高昂?!辈㈨槃萏接懥宋膶W在藝術門類中的獨特作用,,就文學流派中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內(nèi)容,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比鑒解讀,,主張“不能把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區(qū)分絕對化”,。除此,全書亦就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特點,,審美范疇中喜劇性與悲劇性的辯證統(tǒng)一等美學話題,,亦作了深入淺出的論述。
《看花聽雨吹風》在詮釋基本的美學概念之時,,力求從平民化的視角,,解讀這些美學之魅的方法與步驟??芍^既有世界觀,,又有方法論。這種學用相長的治學方法,,對于國人增強美學涵養(yǎng),,領悟美學真諦,無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