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16日
◎朱美祿
天行有常,,在人生旅途中,,所遇不唯是好天氣,經(jīng)風歷雨也勢所難免,。遇上晴天,,固然皆大歡喜;遇上雨天,,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反應(yīng),。“風雨暗溪谷,令人心自傷”,,是一種實用理性反應(yīng),;“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一種安之若素的豁達反應(yīng);而認為晴雨都是好風景,,則是一種超越了現(xiàn)實利害羈絆的審美反應(yīng),。
晴雨都是好風景,在蘇軾詩歌多有表達,。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首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因為初晴后雨,,天氣變化無常,,蘇軾觸景生情,有感而作,。蘇軾當時創(chuàng)作了兩首詩,,其一道:“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边@一首詩在后世受到的關(guān)注并不多,,而綜合兩首詩一起看,蘇軾把當日初晴后雨的天氣變化說得十分清楚,,對西湖的審美態(tài)度也一以貫之:西湖意趣自佳,,宜晴宜雨。一個“好”字,,傳達出了審美主體心情的愉悅,;一個“奇”字,則凸顯了審美客體西湖的意趣,。當然,,把西湖宜晴宜雨比作西子宜濃妝亦宜淡妝,不啻是比喻新穎恰當,,更把西湖之美具體化了,,讓人充分感受到浮光躍金和煙雨迷蒙各是一番勝景,。
作為宋代文人中的巨擘,蘇軾擁躉甚眾,。受這首詩影響,,后世文人師其辭者很多,且遍布各種文體,。如在詞中師其辭者,,有元代張之翰《沁園春·游孤山寺寄姜中丞》:“淡妝濃抹相宜,道不獨晴奇雨亦奇,?!痹趯β?lián)中師其辭者,有清代杭州人徐花農(nóng)題惠州東坡祠對聯(lián):“我久住西湖,,晴好雨奇,,曾向春堤吟柳色;公連渡東海,,朱崖儋耳,,何如此地近梅花?!痹谫薯炛袔熎滢o者,,有南宋如凈禪師:“十五日已前,湖光瀲滟晴方好,。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正當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秋月似鸞臺鏡,,贏得多才一首詩,。”至于在詩歌中對蘇軾這首詩的化用,,那就不可勝數(shù)了,。如南宋何耕說:“空蒙雨亦佳,瀲滟晴更奇,。”明代史自守說:“溪口天濛雨亦奇,,溪面日浮晴更好,。”張寧說:“從來晴好雨亦奇”,,沈周也說:“盡自空濛雨亦奇”,。盡管難以確證這些作者是否具有超脫的詩心,,但是他們襲用了蘇軾的詩句,受到了他的影響,,則是一望而知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兩句詩,,具有文學母題的意義。
其實,,即使后人對客觀對象與前人有著相同的審美感受,,最低限度也應(yīng)該師其意而不師其辭。對蘇軾這首詩能以故為新,、奪胎換骨者,,后代也并非沒有人。南宋楊萬里在《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其二中也說:“山思江情不負伊,,雨姿晴態(tài)總成奇。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雨姿晴態(tài)總成奇”一句,,小而言之,,是一種旅行審美觀;大而言之,,可謂一種詩意人生觀,。楊萬里不滿陳師道閉門覓句的創(chuàng)作方式,認為好詩總是誕生于晴雨不定的人生旅途上,,所謂“只是征行自有詩”,,就是對文學來源于生活的肯定。喻良能在《次韻葉宰植竹四絕》其一中說:“檀欒節(jié)目瘦長枝,,晴既蕭騷雨亦奇,。誰道此君惟澹泊,細看頻賞自多姿,?!碧礄柚傅氖侵褡拥男忝佬螒B(tài),喻良能指出,,竹子晴天美雨天也美,,不過在雨天和在晴天神韻自是不同;竹子雖然生性淡泊,,而細賞別有豐姿,。這是一首富于比德意味的詠物詩,,其內(nèi)在的思致理路,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如出一轍,。
蘇軾曾以佛眼觀人,,“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軾也以詩心閱世,,所遇晴雨無不是美麗風景,。明人劉泰有詩道:“晴好雨奇吟不盡,古今蘇子擅才能,?!碧K軾英才天縱,他對西湖的書寫,,讓人吟玩不盡,,影響深遠。這實在是西湖的幸運,。
最新消息